筆者統計的近期美股與A股漲跌聯動關系圖,其呈現的內容是:通常美股大跌時,中國股市也以大跌開盤。但是如果美股大漲,A股的敏感性就沒有那么大。8月下旬以來,美股多上揚,而A股處于陰跌狀態。
我們常聽到—種說法是“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我們還聽到過一種說法是“中國在全球率先走出經濟危機的泥潭”,及至此次美債危機爆發,我們依然能聽到這種說法——“中國股市里應率先企穩反彈”。
可是,人們看到的現實卻是,身處經濟和債務危機漩渦的美國股市早已率先返身向上攀登,雖然沒有超越前期頂點,但至少不再彎腰于泥潭之中,不那么神經兮兮了。讓人不解的是,中國A股似乎患上了“全球市場恐懼癥”,無論誰家打個噴嚏——美歐也好,日本也罷,A股都要鬧個感冒發燒的。
當然,這么說,并不是說上證指數就一定應該與道指的反彈幅度一樣,也要重回5000點左右的區域,終歸我們2006~2007年張得有些過分,跌的略微多一些、久一點,也可以理解。但至少,考慮到8%以上的GDP增速、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上市公司業績的穩定增長,A股沒有道理像“扶不起來的阿斗”一樣,跌幅遠勝于危機中心區域的股票市場,尤其是沒有理由日復一日地開盤看美國人的臉色行事。
問題出在哪里呢?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難題,無外乎通脹的壓力以及由此伴生的貨幣緊縮政策,但大家的基本共識是,通脹的拐點即將出現,由此貨幣緊縮力度會有所放松。這個難題,已經較大程度上得到緩解,至少不像上半年那么令^迷茫和帶有那么大的不確定性。
最大難題逐漸舒緩之后,A月殳依然百無聊賴,必定還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有人或許會說,這是錯綜復雜的中國社會深層次矛盾造成的,大家對許多問題不放心,對未來沒有信心。對此,我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也未敢完全茍同。道理很簡單,回望A股過去像樣的牛市行情,哪一次不是在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因素情況下發生的?
退一步說,就算如今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就算A股只能呆在2300點合適,我們的市場也沒道理開盤就“唯美股馬首是瞻”。人家的市場是按照自己的經濟指標(什么房屋開工率、失業率、美聯儲決策等等)在變化,這和我們有什么直接關系?就算有那么點兒傳導效果,也得想—想是怎么個傳導鏈條吧,也得有個傳導過程吧,A股有必要——味地兀自卑躬屈膝,看人家打個踉蹌,自己先跪地下再說嗎?
問題再清楚不過了,A股如此看美股的臉色行事,是心理因素在作祟。交易價格背后,是人在起作用。美股一下跌,我們就低開,一定是有那么—群人,只要看到隔夜美股收低,就不論三七二十一,在集合競價時,先低掛若干價格再說。這群人,在心態上已經無匣頭地屈服于美國投資人,至于道理何在,卻根本沒有想明白過。
我既不鼓勵中國股市在缺乏基本面支撐情況下無緣無故地上漲,也不愿意看到它是失去理智的無厘頭跟跌的市場,它的變化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尋因尋跡的,無論漲與跌,都應該與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企業業績的變化更加緊密地相關。惟有這樣,它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個有益于投資人把握機會、規避風險的市場,—個挺直了脊梁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