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中,基金雖然是個長期持有的工具,不像股票,不得不時刻追蹤,以免走漏良機。可是,雖然長期持有,也并不代表著買了基金之后就可以撒手不管,特別是不少做了基金定投的人,申購之后隨即不管,任其每月扣款,到頭來才發現虧損不少,最后哀嚎連連。
因此,在基金長期持有的過程中,不斷的自我體檢是十分重要的,從基礎做起,手把手教導如何自檢基金。
首先,通過個人網銀基金持倉查詢或銀行柜面基金份額明細打印單據,對所持有的基金進行分類。可以先剔除貨幣和債券基金,這類基金收益和損失都不是很高,可列入“免檢”范疇。對股票型基金,分成兩個部分:賺錢和虧損。下載一份近期基金排名表,查看所持有的基金在同類中的排序,記錄下4組數據:兩年以來的排序、一年以來的排序、半年以來的排序、3個月以來的排序。根據這4個排序結合前面的盈虧排隊,把手頭基金劃分為:優質、良好、及格、次級4個等級。基金的等級可以自我定位,比如,基金的4個體檢期排序有3個以上排序在該種類的前1/3,并且盈虧排序在賺錢集合內,診斷為優質基金;有1到2個排序在該種類的前1/3,另外兩項排序居前2/3范圍內,并且盈虧排序在賺錢集合內,診斷為良好基金;盈虧排序在虧損集合內,診斷為及格基金;3個以上排序在該種類的前2/3,并且盈虧排序在賺錢集合內,診斷為良好基金;盈虧排序在虧損集合內,診斷為及格基金。
接下來,根據前面的診斷決定手里基金的留與去,或在市場上重新選擇目標基金,這也是根據風險偏好對資產重新組合的過程。留下良好等級以上的基金,其余放棄。關于選擇,一是綜合評價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什么風險等級的基金;二是考慮選擇哪些具體基金填充自己的基金。
這里的選擇就出現了兩條涇渭分明指向,買入和贖回。在體檢過程中,贖回和買入是對應的操作。買入時應遵循目標區域鎖定原則,不苛求絕對抄底。買入方式要遵循逐步建倉原則,不建議一次性滿倉購買,確保購買更接近底部。而贖回則是放棄基金贖回或是將手中的基金全部贖回。如果認為今年仍是箱體震蕩,就可以在箱體上端把手頭所有基金全部賣掉;如果市場趨勢是單邊上行,就不能選擇全部贖回策略,否則出場的優質基金將會踏空。當然了,如果市場趨勢沒有大的改變,即使市場重心箱體中心不斷上移也沒有關系,仍然可循環使用:贖回——等待——買入——等待——贖回的操作策略來完成投資規劃。當然,每次買入前要對買入的目標基金進行一次體檢,以確保買入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