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實在不適合短期投資,而長期投資的話,如銀行、保險等金融等金融板塊,目前的估值已低于兩年多以前金融危機時的水平了,值得考慮持有,來等待其價格回歸應有價值。
常與投資者交流投資心得和長期投資策略,但投資者所關心的卻多是近日走勢,想知道這幾天是漲是跌,甚至很想知道具體漲到哪、跌到哪。查了網上財經專家文章的點擊數,同樣一位專家,與股市相關的(特別是預測股市走勢)文章,要比談投資理論、介紹投資方法的文章的點擊數多得多,這一現象說明了投資者關心股市,遠多于關心其他投資品種。而股市投資者關心的又以短期的漲跌為多,至于是否有長期的持有價值,似乎就是次要的了。
然而,以短炒為目的的股市投資結果往往不理想。盡管都知道在操作上實現“低買高賣”,但在無法克服人性“貪婪”和“恐懼”之際,實際上往往是“高買低賣”。另外,如頻繁操作,投資股市就注定是參加比“零和”游戲還差的“負和”游戲,因為每次都會被扣手續(xù)費和稅金,多個回合下來,手續(xù)費和稅金會把本金“吃”,得所剩無幾。短炒,最終投資節(jié)奏被打亂,“忙忙碌碌,一無所獲”。
那么,如果以長期投資為目的又如何?似乎也相當困惑。
曾幾何時,股市的確令人眼熱。2001年6月份的時候,滬指沖到過2200點,當時輿論對我國資本市場取得的成就一片贊譽,股民也認為是最好的時代;2005年中到2007年10月的兩年間,滬指從998點直上6124點,年化回報超200%,股市看上去真是太好的投資啦!如今又如何?2001年到現在,滬指還在2600點水平徘徊,這10年才漲了400點,年化回報不到2%,連銀行定期存款都不如。股市似乎真是一點都不值得投資。
其實,感覺最好的時候,往往是長期投資的“不佳”進場點,2001年6月和2007年10月就是很好的樣本。而感覺最不好的時候,正是長期投資的進場時刻。2005年中和2008年底,在對股市幾近絕望之際,果斷出手的都大獲全勝這一事實便是明證。如此判斷,以長期投資為目的投資股市似乎反而更簡單。
不是總有“XX投資黃金十年”的說法嗎?那投資計劃上為什么不作十年的打算?有人說,我不能做長期投資,我等不了。那就得再想想是否要投資股市的決定了,因為股市實在不適合短期投資。
目前,市場似乎“內憂外患”:國際方面,美債被降級,引發(fā)全球市場大幅下挫;回到國內,CPI創(chuàng)新高度導致國內市場持續(xù)不振,似乎又到了感覺上的“最差時代”了。
不少人輕而易舉地找出了股市低迷的原因:新股高價濫發(fā)之外,上市公司假造的業(yè)績“大變臉”、ST垃圾股烏鴉變鳳凰、機構研報忽悠投資者、老鼠倉屢見不鮮、B股問題尚未解決、國際板呼聲又起、處罰違規(guī)和退市等基本制度尚不健全等等,這些問題如不解決,A股根本不能長期投資。
然而,這些問題在2006-2007年間早已存在,甚至比今天更兇猛,為何當時投資卻有勝算?究其原因,低價已充分體現了上述風險了。
盡管最近市場可能還有一定的下調壓力,然而須知道,低于應有價值的投資品種,即使會繼續(xù)一段時間低謎,但始終會向上回到其應有價值的水平。如銀行、保險等金融板塊,目前的估值已低于兩年多以前金融危機時的水平了,值得考慮持有,來等待其價格回歸應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