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證券市場剛剛起步的時候,楊文斌也于1992年就加入了“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的隊伍,并開始了長達8年的證券研究。
2000年,楊文斌開始轉做產品的設計、銷售、渠道建設。他參與領導了中國第一只開放式基金,即華安創(chuàng)新證券投資基金的設計和成功發(fā)行,也是中國市場上少有的幾位曾參與多個著名基金公司籌建及日常管理的高管之一,是國內最資深的基金業(yè)管理人員之一。
“并不能說現(xiàn)在有多成功,我還在前進的途中。”楊文斌說,影響成功的最大因素只有勤奮。之前做投資,講究方法論,這需要努力去學習,并不斷的開闊自己的視野。做投資需要努力,還需要機會和運氣,只有努力也不一定會做得很好。“后來偏向于做市場基金,做銷售,這個不管運氣好不好,勤奮就能成功。我見過很多成功人士,都是這樣的。”
除了勤奮,儒雅、包容、知行合一是朋友對楊文斌的印象。楊文斌說:“能走多遠,其實是取決于心態(tài)和胸襟。開放的心態(tài)才能更好的讓自己學習和收獲,包括向競爭對手學習。而擁有寬廣的胸襟,是需要善待身邊的同事和朋友。”而有了好的心態(tài),更加樂觀處事,就會去努力,而不是悲觀的隨波逐流。反之,這些都會成為阻礙人前進的動力。
在好買基金,楊文斌開創(chuàng)了很多先例。楊文斌說,成功是跟社會聯(lián)系的,社會處在轉型期,夠努力就會有成績。是歷史的機遇把自己推到了這個位置上,或者說是歷史造人。“不過,成功的人生跟成功的事業(yè)是兩回事。”楊文斌說,成功的人生,不一定是要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生活經驗豐富,吃過虧,人生經歷豐滿也就是成功。
而對于知行合一,楊文斌說,做企業(yè),做人,要么別承諾,而承諾的一定要做到,要讓自己是一個靠譜的人。這也是為什么回顧自己過去將近20年的證券從業(yè)經歷,雖然有過挫折和失敗,楊文斌卻沒有什么遺憾的地方,因為一直在努力奮斗,過得挺充實,而且沒有違背自己的承諾,沒有虛度光陰。
楊文斌對自己的生活要求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希望對朋友、家人有責任感。“生命是一個過程,希望更精彩。”生活中,楊文斌也是一個很愛玩的人,喜歡拍照,喜歡旅游。他曾是北京大學攝影協(xié)會會長,更是在十幾年前,就和朋友開越野車,從上海直奔西藏。
創(chuàng)業(yè)之后,偶爾會有不確定的因素存在,但這時候,他也不會停下來而去焦慮。面對不確定性的東西,有些累,他會喝點小酒,吃一桌父母做的菜,看看電影。他還收集了很多老片子。
在創(chuàng)業(yè)中,楊文斌覺得,犧牲得最多的是自己的時間,尤其是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相對就少,留給愛好的時間也少了,愧對自己和家人。不過,把事業(yè)做成了,也很有滿足感。
5到10年之后,楊文斌希望投資拍一部電影,一個記憶“70后”成長經歷的電影。而當下楊文斌要做的,是把好買基金做成最受人尊重的獨立基金銷售公司。“不一定是最賺錢的,但必須是忠于客戶的真實利益,這也是目前中國所缺少的。希望好買成為最好、最精致的品牌。目前還在路上,還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