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學習的關鍵,設疑對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習至關重要。本文就中學歷史教學中設疑的技巧作闡述,強調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精心設疑,引導學生積極、科學的思維。
【關鍵詞】思維;設疑;學習;歷史課堂;教學
古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在“疑問——思維——學習”模式中,疑問是思維的導火索,沒有思維就無所謂學習,因此,“疑”是學習的關鍵,設疑對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習至關重要。
一、設疑要緊扣教材,面向全體學生
教師設問的目的是檢驗學生對所傳授的知識掌握和理解情況,因此,所設疑問要緊扣教材,圍繞教學目標而設,避免所設疑問多而空。
同時,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問題的設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也要從現實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出發進行提問。
在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出不同程度的問題。這就要求設置的目標要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適時適度地指揮學生的思維活動。我們設問時要有多種方案,既要有適合基礎好的學生回答的問題,也要有適合中等水平、較差學生回答的問題。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吃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二、設疑要有啟發性,要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1.投石激瀾,于無聲處聽驚雷,啟導思維的深刻性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一些看似“簡單易懂”的內容不求甚解,輕易放過,其實并未真懂。這種“思維惰性”使一些學生對學習中的知識點淺嘗輒止,從而導致其思維表現出較大的膚淺性。為此,課堂上應提出恰當的問題,來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使其深入思考。如在講授“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一課時,我組織學生就人民解放軍“粉碎全面進攻”和“粉碎重點進攻”這兩個內容進行認真閱讀。從學生方面反饋的信息來看,他們在閱讀中似乎對此內容極容易就掌握了,從現象上看,仿佛“無疑”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及時設問:①為什么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進攻一開始是全面進攻?②全面進攻被粉碎后,國民黨軍隊為什么要重點進攻陜北和山東兩個解放區?③人民解放軍為什么能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問題設置后,學生即處在心理失衡以至劇烈沖突而又積極渴求解決矛盾之時,對此,教師應及時相機誘導,使學生能領略到“山窮水盡,柳暗花明”的樂趣。
2.巧設障礙,難其所難,以求化難,啟發思維的創造性
圍繞課本的教學重、難點,抓住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節點。將問題集中在重、難點上,以利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給學生的思維設置障礙,意在誘發學生的思辨活動,讓學生自己思考以求見解,培養思維的創造性。如講授完“羅斯福新政”一課后,我設問:“為什么羅斯福新政不能從根本上遏制經濟危機呢?”待學生思維萌動后,又有意作了回答:“因為羅斯福新政‘新’在用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來消除危機,所以不能從根本上來緩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也就不能從根本上來消除經濟危機。”學生經過一番思索后,有的反對,有的同意。我及時組織學生討論,很快,他們既弄清了教師“錯誤結論”的原因,又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資本主義制度,存在著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由這個矛盾帶來了生產盲目擴大與勞動人民購買力相對縮小的矛盾。因此,生產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只有消滅資本主義制度,才能根除經濟危機。這樣,既使學生深化了知識,升華了理論,又培養了他們思維的創造性。
3.擴展延伸,新舊關聯,舊中引新,啟發思維的廣闊性
歷史學科綜合性的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應有一定的廣闊性。思維的廣闊性是指思維發揮作用的廣闊程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解、組合,進行前后對比、左右交叉聯系,變學生的狹隘性思維為廣闊性思維,以增強教學效果。如講述完“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斗爭”這一課后,可這樣提問:“辛亥革命失敗后,孫中山領導的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有哪些?這些斗爭為什么會失敗?”這樣,不僅做到同類知識的新舊聯系,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的認識。在實踐中,教師只有通過擴展延伸、綜合分析、開闊學生知識視野的途徑,才能啟發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4.變換角度,多向設疑,啟發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善于根據各種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或改變原來思維方向的思維品質。為使學生突破舊的思維框架,克服思維定勢的束縛,打開新的思路,教學中對同一問題應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切入”,以獲取最佳效果。例如: 講授“美國內戰”一節時,可提問:“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是什么?美國內戰有什么歷史意義?”這類問題, 容易使學生感到厭煩,難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但是,若一反常規地發問:“為什么說美國內戰的爆發是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為什么說內戰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對同一問題采取變換角度、多側面多方向的方法提問,既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變通性的能力,又有利于啟發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問題,也能較好地培養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綜上所述,歷史課堂教學中,緊扣教材,圍繞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巧妙設疑,啟發學生的思維才是使學生從“知識型”向“智力型”轉化的關鍵之舉。教學中,我們應該巧妙安排、精心設計、創設疑問,引導學生積極、科學的思維。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郭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