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的教學每門學科和初中相比知識量都有較大增加,知識面的寬度和深度也比初中有較大幅度的拓展。因此要求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增強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而學生課后作業是有效地鞏固和落實教學目標、發展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關鍵詞】高中生;課后作業;布置;批改評講;興趣
一、探究課后作業的形式,創新地理作業學習方式
不同形式的作業功能不同,創新地理作業學習方式,實現課標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為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能力打好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西方一些教育先進國家的作業形式改革,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英國中小學生課程作業主要有四種類型:實踐作業;書面作業;口頭、聽力作業;表演作業。作業的形式其實有很多,可分口頭、書面、思考、實驗、操作、制作、測量、觀察、調查等。教師可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和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作業形式,力求能開拓學生知識面,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我的作業形式還是比較豐富的。我曾經在上到城市及城市化這節內容的時候,我布置學生畫一幅我們珠江鎮的大概分布圖,包括道路、學校、醫院、工廠、河流、車站等等。學生興趣很高;在講東亞季風氣候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很多學生記不住風向,我就布置讓他們學會唱《黃土高坡》這首歌,其中有句“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這就能讓學生輕松記住了風向;講到環境污染的時候,我讓學生家里有照相機的給大家拍一些我們身邊存在污染破壞的照片,大家感受非常深刻,也產生了強烈的環保責任感;在講到太陽高度角的應用,對建筑物間距的影響的時候,我讓學生回去自己測量一下你家小區前后房屋的間距,并且自己計算前樓能否遮擋后面樓房的一層;或在授完一節新課后,師生共同總結新課的重難點,然后要求學生針對重難點參考有關資料自己編制1~2道作業題,并寫出參考答案。
根據學生的興趣布置的作業可以消除掉學生的恐懼、討厭作業的心理,促使學生主動作業、興趣作業。
二、探究作業的批改,在學生的作業批改中體現人文關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我調查了下一些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往往用簡單的ABCD或是優良中差或是百分制,更有甚者一個“閱”字了得。這種片面的評價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興趣等方面的發展,挫傷了學生的熱情,泯滅了學生的自信,這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失去些寫作業的熱情。我現在在批改作業時往往會給出些實在的看法或關懷。
如開學初我在一位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了一句“你的字寫得真漂亮”,之后的一學期下來,她的作業總是全班最好的,并且學習勁頭很足。還有前段時間我的課代表因為幾次大考成績都不太理想對我間接地表達了她的想法,不好意思再干了,這是學生非常簡單普遍的想法。于是課后我在她的作業本上留了一句話“你的學習態度如此認真,相信今后的你定會綻放光彩的”。孩子很感動,課上比之前更加努力,經常自己多做習題來找我對答案。當然評語也不全是鼓勵性的,有時可以是生活上的關心。“你今天怎么了,老師覺得你好像不高興,身體不好嗎?”“你昨天怎么沒來?”“你這幾天好像上課總在打瞌睡嗎,熬夜看書了?”當然也不乏批評性的語言,“你今天的作業非常差,老師講的不清楚的話,課間多來問問。”“你看你花了一會兒功夫的作業,老師卻花了幾倍的時間來研究你的字,期待我們都有改進”,有時甚至我還會在他們的作業本上畫上個笑臉或者哭臉,以表達我對他們作業的看法,別說有些學生有時還會在下方給我回復,我覺得一個任課老師本來就與學生溝通較少的情況下,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法居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雖然沒有言語上的交流,但心靈的相通讓我想到一句話非常貼切“此時無聲勝有聲”。
三、探究作業的講評方法,激發學生參與作業的熱情
我們知道評講是在批改的基礎上,因此老師都容易受自己情緒的影響,在課堂上一味地去責怪、埋怨學生,一旦遇到學生作業做得極差或者分數考得較低時更容易如此,從而把講評課上成“批評課”。這樣的講評,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時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影響了學生做作業的熱情。新課程標準提倡構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作業講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學習。
例如我在講選擇題的時候,我們班的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制作的A、B、C、D小紙牌,上課時,我會讓學生輪流,有時是全班,有時是某一組,有時是男生,有時是女生,有時是前幾排,有時是后排等等。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關注非智力因素,從而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激發了學生作業的興趣。
豐富多樣的作業形式和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帶有情感色彩的作業批改,更是學生進一步學好地理的催化劑;再通過激發學生情感參與的熱情,調控學生行為參與的過程,培養學生認知參與的能力,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作業講評的全過程中。印度哲學大師奧修把這樣一句話稱為最偉大的禱文“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當教育適合學生時,學生就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在忘我的時刻,作業就不再是一種負擔。
【參考文獻】
[1]彭齡.《普通心理學》【u】.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339
[2]張述花.《淺談化學作業的批改》.四川: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1卷第三期2007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浦口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