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師的永恒追求。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之際,大力倡導、研究并打造高效課堂,既能保證有較高的教學質量,又能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讓學生樂學會學,教師能教善教,實現師生共同發展。如何構建高中數學的高效課堂,是每一個數學教師應深思的問題。本文從幾個方面做些思考與探究:
一、培養學生數學的興趣
任何人的學習都離不開興趣。我認為只要教師肯動腦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不是件太難的事情。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適宜的環境能有效激發人們的熱烈情緒,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在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們的學習置于一種真實、優美、和諧的場景中,從而激發對學習的熱情。在課堂學習中,如果缺乏情感參與,就感覺不到情感魅力。品嘗不到情感體驗的學習,是不完整的學習,是缺乏靈魂與活力的學習。雖然高中生課堂注意力時間比初中生長,但老師要注意盡快切入主題,對重點要精講,對研究性的問題要多給學生留出時間,讓他們動口、動腦、動手,把他們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使其主動獲取知識。此外,培養高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還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有計劃地調控教學時間,在教學中盡量多給學生發揮的機會,使他們明確數學學習的意義,端正學習態度,學習主動性得以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得以進步。
二、教師的引導作用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僅是對傳統學習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而且是對于傳統教學的革新,它強調“情境、協作”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構筑新舊知識聯系的橋梁,為新知識在學生頭腦貯存尋找合適的“錨位”。同時它要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和探究過程,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知識的獲取方法,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感受知識獲得的快樂,培養學習的自信心。
三、科學應用好的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有時需要用較長時間寫出一串長式子,畫出圖形或圖像。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可以節省畫圖、擦墨板的時間,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講授更多的內容,充實課堂,從而增加課堂信息密度。愛因斯坦曾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直接輕松地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因而要求在課的重點、難點講解階段,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這就需要運用多媒體的動態畫面展示事物發展或推理全過程。利用它的圖畫特性將抽象的、理論的東西形象化,將空間的、難以想象的內容化。例如:在講解圓錐曲線的第二定義時,為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軌跡是隨“量變”而怎樣發生“質變”的,可利用FLASH動畫展示的變化對曲線形狀的改變,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總結比較圓錐曲線的異同。
四、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合理使用
學好高中數學,需要我們從數學思想與方法高度來掌握它。中學數學學習要重點掌握的數學思想有以下幾個:集合與對應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運動思想,轉化思想,變換思想。有了數學思想以后,還要掌握具體的方法,比如:換元、待定系數、數學歸納法、分析法、綜合法、反證法等等。在具體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觀察與實驗,聯想與類比,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一般與特殊,有限與無限,抽象與概括等。
五、在課堂上改變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不再是簡單的模仿和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學生的有效參與,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學習、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具體操作等都應盡量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引導、點撥,起到為學生“導航”的作用,決不可以越俎代庖,讓學生在多種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每節新課前教師要求學生依據導學提綱預習本節內容,要求學生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在筆記本的主要區域,課前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課堂中解決,課堂中未弄明白的問題課后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組解決,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請教老師,實現真正的“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沒有問題就尋找問題,鼓勵引導學生在同桌、臨桌之間相互探討,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體驗問題的解決過程,更多地鼓勵學生獨立審題,合作探討,把問題分析留給自己,這種做法可以避免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當然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教師應施以援手。
隨著課改的縱深發展,“有效”、“高效”已經成為理想數學課堂的孜孜追求。讓我們拋開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為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而努力,扎扎實實上好每一堂高效課。學生樂學,教師善教,師生共同進步和發展,有效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益。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