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由于缺乏學習興趣、自律性差、參與意識差等因素,導致學習方面相對落后,俗稱“學困生”。我們不僅要從根本上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還要制定轉化策略,用實踐來幫助學生養好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學困生;興趣;學習習慣;規劃
學困生是指在學習方面相對落后的學生。就高中數學學科而言,學困生有缺乏數學學習的興趣、參與意識差、學習品質差等外在表現,如何轉化這部分學生是一項艱巨而又細致的工作。
一、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學困生的第一種形成原因是轉換學習環境和學習內容后,對原有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沒有及時做出調整,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學生在進入高中學段后,數學學科教學內容與初中相比呈現出“多”“快”“深”等特點,導致作業完成不充裕,對后繼知識的預習也不落實,這就使得學生對所接觸的教學內容不知所以然,老師的教學對學生來講已失去“啟發”意義。
在高中學段,對學生的邏輯要求,及解題過程中的因果關系的表述要求較高,部分同學往往不注意,而老師在批改時對這些問題沒有深入地指導,使得師生交流不夠。學生自身發現不了問題,不良解題習慣得不到及時糾正,反復失敗,往往導致興趣和信心喪失,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書寫馬虎往往也伴隨著學習困難。書寫馬虎是學習態度馬虎的一種外在表現,而馬虎的學習態度當然很可能意味著學習成績的低下,書寫馬虎的作業往往就其內容來說也是不嚴謹的,仔細批卷后往往失分較多,就會形成學習成績的下降。
這些學困生與其他同學相比,他們也曾刻苦努力,由于學習方法不妥當、學習習慣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習目標沒能實現。結果,這些同學的自尊心和學習信心受到了嚴重的挫折,多次學習受挫會形成“習得性無助感” ,這種心理對后繼學習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2.學困生的第二種形成原因是學習沒有興趣,沒有明確的目標,隨遇而安,并進而對數學有畏懼感
由于大部分中等以下的學生在學習群體中并不能出類拔萃,如果教師不留心引導的話,會使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對進步的渴望,導致沒有明確的目標意識。數學后進生往往還具有畏難情緒,怕老師提問,怕上黑板,課后從不問老師問題,怕數學作業。畏難情緒導致了學生不能建立起較強的成績動機。
3.學困生的第三種形成原因是環境的不良影響。這里有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的原因
有的家庭沒有較多地重視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督促教育,使得學生在課余對投入學業的時間大大減少,其學業往往較落后。社會上較為普遍的畸形財富分配方式也往往導致學生不去努力學習,認為考不上大學的人照樣掙大錢,產生學習無用的錯誤觀點,因而學習松懈進而導致學習困難。
二、學困生的轉化策略與實踐
1.教學行為必須以“有師愛”為前提
學困生是敏感的,他們很難承受在同學間競爭的失敗,不甘于扮演老師眼里的“后進生”角色。一旦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輕視或者歧視,此時學生就會把你貼上敵視的標簽,因而會不再接受你的觀點,那么,接下來所有的教育都是無效的了。所以,要真正保護好學困生的自尊心。臺灣當代教育家鄭貞銘有言:“無愛不成師?!弊鳛槔蠋?,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學習細節,當他們松懈時,及時督促他們;當他們走彎路時,及時給他們以恰當指引;當他們泄氣松懈時,要給他們鼓勁加油,讓他們正視自身的缺點與優點,發揮自身的優勢,客觀地看待自己,進而擺脫“習得性無助感”,克服自卑,增強自尊,從而使人生真正健康成長。
2.注意挖掘學困生的特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學困生不是每一門課程的學習都困難,數學學困生往往在別的方面并不差,甚至較有優勢。教師如果能發現并挖掘出學生的特長,就能樹立起學生的信心,發揮出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只要能有一技之長,同樣能為社會做貢獻。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主要的是要讓學生享受成功。成功的快樂一方面來自于老師個性化的評價,另一方面來自于數學有用的學生自我認知。為此,教學中要善于用“生活化”來包裝數學,要讓學生善于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中的某些現象。
3.注意幫助學困生做好生涯規劃,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很多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是沒有明確的生涯規劃的,他們的生活狀態和學習狀態可以用隨遇而安來描述。作為老師,應該幫助學困生做好生涯規劃,生涯規劃可以是一個人生終極目標,也可以是積極向上的一種生活狀態和學習狀態,有了明確的規劃,才有明確的成就動機。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對于數學學困生,老師除了學業方面要指導他們達成改善學習困難狀態的目標以外,還要有意識的培養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讓優秀同學的生存狀態和生活狀態影響他們,改變他們。
4.注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達成人生目標或者是階段性的目標,離不開扎實有效的實際行動。而后進生往往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這里欠缺的,往往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堅強的學習毅力。
老師應該在教學中注意通過督促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拿預習來說,要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和必要的準備工作,教學時,老師也要對準備情況進行檢查,以督促學生在后繼的學習過程中完成準備工作并強化這一“學習準備”行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師掌握學生的學情并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做出最有效的指導;同時對學困生在課堂參與中的表現要給予鼓勵。
什么樣的學習習慣是學困生最需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為對學困生最重要的良好學習習慣是養成小步目標務必達成的習慣,其實質就是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小步目標,并且一定達成這個目標。如果要求學困生以全班統一的步調學習,那么他們只會越來越差,遠遠地掉在大部隊的后面,最后對學習完全失去信心。只有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自主性,才能更好地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才能使學困生獲得最大的自我實現。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