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是一門培養學生認識世界、感知生活、活躍思維的學科,政治學習,可以讓學生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思維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愛上政治、喜歡政治,由樂于學習向學會學習轉變,全力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政治;整合資源;培養情感;提高效率
學習是一種雙邊的活動,一邊是學,一邊是習。學的過程包括課前預習、認真聽課、鞏固復習等方面,習的過程包括解決問題、綜合運用、提高能力等方面。“學”時重知識的理解、記憶,“習”時重知識的運用、拓展,放大政治的感召力、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全力促進教學相長。
一、激發興趣,催生情感,創設寬松的教學情境
一是催生學生學習情感。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的同學感覺政治課晦澀難懂、比較枯燥,對政治學習不感興趣。其實,任何理論都是對具體問題的升華與總結,都存在著抽象、枯燥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政治興趣、引導學生激情參與、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興致盎然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提升素質,品嘗政治學習的甜頭,體驗政治學習的樂趣。
二是創設寬松教學情境。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以自身的政治常識、語言組織、文化底蘊、飽滿熱情進行教學,與學生進行雙邊雙向的交流,為學生創設“和諧、寬松、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為學生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境界,讓學生在“雙邊互動、情景交融”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接受潛移默化的政治教育,陶冶學生情操,產生情感共鳴,使學生的大腦處于興奮狀態,積極主動的去探究知識,學習新知,通過“聯想、分析、推理、歸納”進行創造性的學習,體驗成長、體會成功。
三是開展客觀公正評價。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用激勵的話語、滿意的點頭、信任的語言,對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取得的進步、成績,給予客觀公正、促進發展的激勵評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我的價值,體會成功的愉悅,獲得成長的動力。筆者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個人特征、認知能力、接受能力的不同,對他們身上所展示出的“閃光點”給予“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價,使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二、優化方法,整合資源,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自身潛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帶著老師布置的問題去學習、去體驗、去感悟,邊讀邊思、邊想邊做,初步了解掌握新課的基本內容,勤思善想,提高能力。筆者在教學《愛在屋檐下》下一課時,我在課前讓學生通過預習理解自己與父母的親情、了解如何確立家庭關系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通過努力找答案,然后再結合課本內容進行深入講解,把握與父母溝通交流要領,換位思考,使學生懂得“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道理。
二是提高政治運用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在學習政治的過程中,關注國際、國內大事,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的知識,擴大視野,增加知識儲備,啟迪思維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政治眼光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發散思維能力。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突破書本知識制約,指導學生運用網絡傳媒來獲取信息的能力,擴大、整合信息資源,補充書本知識,對信息進行梳理、加工和利用,提高學生運用政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學習政治知識的同時,大膽質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整體性和創造性。筆者在講解《誠信做人到永遠》一課時,先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講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等誠信故事,引發學生在故事中提出疑問,然后再導入新課,為學生講解“誠實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真實做人是為人之道,成事之基的道理。
三、開展活動,放大效用,培養健康的思維品質
一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學有所長,學有所獲,培養學生健康的思維品質是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對一些社會問題進行剖析和歸納,提出自己的觀點,尋找解決問題使用的理論知識,以實際情況為背景構建新的知識聯系。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種清晰、科學的知識結構。
二是堅持開展拓展訓練。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層面、廣角度、全方位培養學生理解、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積極組織開展各類主題活動,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拓展思維,生成情感。筆者在教學《競爭合作求雙贏》一課時,課前組織學生到戶外開展拓展訓練,指導學生分成三組開展互助游戲。如:開展“紅黑大戰”、“孤島過生”、“穿越電網”等游戲活動,讓他們在合作競爭過程中超越自我、開發潛能、提高效率,聚集力量、開闊視野,樂于奉獻、合作雙贏。
三是堅持開展主題活動。在政治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組織引導學生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撰寫小論文、參加社會調查等活動,催生學生政治情感。筆者在教學《多元文化“地球村”》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民族或國家,通過網絡、報刊等各種途徑收集資料,編寫一份“政治小報”,并在全班展出,并評出優秀作品進行表彰獎勵,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和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不斷提高政治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