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時代要求中職生具有探究精神、具有創新能力,中職英語教學應適應社會需求,積極探索有效地教學模式,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采用多種措施,切實培養中職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使其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關鍵詞】創新能力;教學模式;創設情境
創新能力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職業教育要求學生的英語學習應注重實際應用能力,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知識,了解專業英語,為了配合這一要求,在教學中應利用各種形式的英語教學活動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何將教育創新理念應用于實踐,順利實施創新教育?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夯實基礎知識,激發創新思維
眾所周知,只有大量的積累,才會有優越的質量。張錫祥院士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前中職生普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立足于雙基教學和訓練,力求讓學生做到學有發展,學的活,學的透。
1.基礎知識是解題的根本,所有的題目無不要求對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要求學生不斷充實自身的語言知識,以便進行高效率的英語學習活動。借用張思中外語教學中的“適當集中”方法激勵學生主動把握基礎知識的學習,為更高層次的語言學習奠定基礎,要求學生充分理解知識避免死記硬背,盡量能在應用過程中吸取知識。
2.掌握基礎知識的重點是多思考。教師要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特點,通過各種方法,把知識結構為學生思維的方式作鋪墊,通過設疑啟迪和點撥引導,鼓勵學生多方位思考問題。學習基礎知識、訓練思維方法,進而指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二、優化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學習能力
要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愛因斯坦認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首先將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既不以學生的簡單感知為出發點,也不以現成的知識結構為出發點,而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生的探索過程為主線,將學生所學知識設計成具體的問題,用所創設的問題情境來啟發學生的思維。
要創設充足的探索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邏輯與非邏輯的思維過程,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與方法,把課堂變為思維的王國。如:大多數學生對“成長”這一問題很敏感,在學習Unit2Growing up 時,可以這樣導入新課:“Did you have any problems in your life with your family ? Are you always listening to your parents? If not, what about the past?”學生頓感興趣,話匣子很快就打開了。然后,讓學生就成長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如此教學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注重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思維上的障礙,組織學生開展思維交流會活動,我不直接或過早的將結論告訴學生,更不用自己的思路來代替學生的探索與認知過程。最后,我適時適度的對學生自主探索活動給予引導點撥,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活動中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運用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激活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運用于英語課堂教學,從而創造直觀的、動態的、逼真的語言情境,使學生產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及熱情,從而促使其積極地參與英語學習,拋棄傳統的背誦和默寫,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使枯燥的單詞學習過程變得趣味盎然。
語法規則學起來讓人感到乏味頭痛,如能結合多媒體進行語法生動化教學,在效果上就更優勝于傳統語法教學。例如,在學習語法verb-ed and verb-ing時,首先在屏幕上顯示a. The story was exciting. b. We are excited at the story.讓學生說出v-ing and v-ed在句子中的成分。接著,在屏幕上顯示:a. The sleeping baby. b. The burnt fish.再讓學生說出v-ing and v-ed在句子中的成分。最后再顯示下列句型:a. I saw the girls boating on the lake. b. He spoke slowly to make himself heard clearly.如此進行下去,一目了然,學生學習語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創造英語學習的情境,培養創新意識,開發創新潛能
要創設一些無意識的、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促使學生有意識地討論和思考。如在英語課堂上應用英語授課,培養學生聽的習慣,學會用英語進行思維,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英語的海洋里徜徉。
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創造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設備開展各種英語活動,如舉行辯論賽,成立口語活動小組,創辦英語周刊等,寓學于樂,寓學于賽, 充分發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培養的是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培養創新思維的空間,采用合理科學的方法和策略,使之成為21世紀的合格人才。教師必須在教法上不斷地進行探索創新,增強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使教育創新理念真正落到實踐中去,促成創新教育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中學外語教與學》.2009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2]《師范教育散論》.張行1996年.江蘇教育出版社
[3]《現代教育原理》.賀樂凡1998年.科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