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欣賞課是一種有形、有色、有情節的藝術活動,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美術欣賞課是高中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熟悉美、欣賞美、發現美、表現美、進而創造美的重要環節,在美術欣賞活動課中,一些學生常常把自己的喜悅、快樂、悲哀、煩惱都傾注出來,使之成為他們自己內心的語言,他們時而自言自語,時而互相對話,表述欲望比較強烈,據此,我把美術活動與訓練學生練習思維能力有機地揉合到一起,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觀察中的思維聯想
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創造想象,為創造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在欣賞課中擴大學生欣賞的范圍,特別是對不同藝術形式作品的欣賞,每一堂美術課都要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欣賞和觀察,觀察是記性為原料的智力活動,想象力即思維聯想與創造性的關系密切,觀察力越強,想象力越豐富,創造力越強。如十九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羅丹,藝術在他看來是所謂靜觀默察,是深入自然,滲透自然。與之同化的心靈的喜悅,是智慧的喜悅,是在良知照耀下看清這個世界而又再現這個世界的喜悅。學生從中獲得審美喜悅,正是和藝術再現世界相對應的,既熟悉、親切,又陌生新鮮的心靈體現。而對羅丹的大理石雕塑《沉思》,我們會同時浮現雙重的現實感:一種是通過潔白潤澤的大理石,造型語言等材料和媒介透出的再現形象;另一種是由這個再現形象激起的對外部客觀現實的聯想。這兩種現實都在幻覺中產生,從再現形象到客觀現實往復多次,構成心靈意象的跳躍感再現。捕捉這樣一種大幅度的擴展和變化著的意象,將激起心理、智慧、想象、情意以至人生經驗的漣漪,這一精神活動本身“力”圖樣,體現的恰是夢想與現實,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矛盾。所以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首先要尊重青少年神奇的想象,挖掘這審美的奧妙,進行一些能引起學生聯想,發揮想象的創造活動,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因此,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培養其創造力的重要方面。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美術的一切活動都是以觀察為基礎的,在美術欣賞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藝術對象的形象結構、顏色等特征,并用語言進行表達。每個學生的個性發揮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發掘每個學生的感悟潛力,多給學生一點主動參與的機會,對于發展學生的審美個性是非常有利的。美術學科所包含的門類眾多,且與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均有聯系,開拓學生的視野要從美術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藝術欣賞在開拓視野方面尤為重要。開拓學生的視野主要是讓學生多接觸各種藝術形式、藝術風格、藝術流派,因為不同的藝術形式帶來不同的藝術感受,能啟發人的思維,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打下基礎。
二、想象創造力中的多元思維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只有思維上先有創造性,在實踐中才能談及在能力上有創造性。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美術欣賞教學中應該積極發揮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的作用。在教學中,應該堅持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發展,尤其對思維方式的引導,同時注意思維方式的遷移。在欣賞課的教學中,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研究藝術家的創作構思,并對創作意圖以及藝術風格的演變等進行分析。以美術作品為立足點,創設一定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藝術形象,不要讓教師的審美表述成為唯一的審美標準。教師在講解了方法以后不用做示范,讓學生自己總結并尋找更多的方法,這樣學生有更廣闊的空間來進行創造性的思維。這樣讓學生在造型上減少了束縛,發揮了想像力,展示了自己的個性,表現出各自的創造性。我們可以看出創造能力首先取決于創造性思維,也就是說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先決條件,也是培養創造能力的關鍵、核心。在教學中,應少給學生一些條條框框,不要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左右學生的思維方式,多給他們一些自由,以便開拓他們的視野,讓他們盡量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進而發展他們的創造能力。比如在一些中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欣賞過程中,除了組合、體量、造型、色彩、裝飾等藝術手法的欣賞外,還可以增加一個“宮殿建筑中藝術與文化思想的關聯”的討論題,充分調動學生展開討論,不管是贊美還是批判,只要有根有據,盡量加以肯定或者教師幫助學生進一步闡述明白,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自信,發展學生創造力,培養其多元的思維習慣和審美能力。
三、對話式欣賞教學拓展思維空間
課堂中的欣賞教學應該是師生互動的,是師生之間的一次審美合作,是平等的參與和交流的過程,對于學生在欣賞時的表現,教師不能象法官一樣給予是與否的判定,對美術作品多作交流和探討應該是欣賞教學的理想態勢。就美術欣賞而言,針對每一幅美術作品,“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是說在一千個人的心中可能就有一千種不同的美。艾斯納也指出:“任何一個藝術總是都不會有唯一正確的答案,而可以作多種解釋。沒有什么法則能確切地告訴學生是他還是她們的解釋才正確。” “對話式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強調學生從自己的見解出發,各抒己見,課堂教學是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開展“對話式教學”的課堂氣氛應當是民主的、寬松的和積極的;整個的教學過程是一種合作交流、民主討論、知識開放的課堂組織形式,它具有充分的民主性、知識的開放性和學生廣泛地參與等特點。只有在平等互動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擺脫其他先驗的窠臼,在討論和相互觀照的過程中真實地抒發他個人的見解和情感。因此,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廣泛吸取相關領域的知識,從美學和哲學中尋找切合點,在與學生的對話交流中去影響和完善他們的審美素養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是我們美術欣賞課的目標和追求,當然美術教育培養的學生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上欣賞過的美術現象和美術作品,不是對美術作品的量的累積,而是從中感悟藝術形象內在的意,以次磨練自身的思維習慣和情感想象能力。但要使美術欣賞能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還有待于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更深層次地加以研究和實踐,要上好美術欣賞課,最終還是依賴于教師的專業素質、課前設計、課堂組織以及語言引導等。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