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業批改的單調和反饋的不及時,學生對作業失去了興趣,因而應付作業;教師每天要花費過多的時間批改作業,長時間的勞累使之草率批改,惡性循環讓人擔憂。我認為作業的批改,應該讓作業的主人站起來才是硬道理。
【關鍵詞】高中;數學作業;批改;學生自主
都說教師是辛勤的園丁,疲于作業批改似乎也合情合理,但從學生發展角度看,教師更應該是一個既辛勤又掌握科學方法的高效率園丁。以往我們都在為孩子疾呼減負,其實我們教師也需要在作業批改上做做減法,如何減負增效呢?我用一年時間試行了學生自主批改作業的方式,教學成績非常突出,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并在組內推廣開來。
一、前期準備
1.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評意識
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批改作業純粹是老師的事,有些學生作業一上交就完事了;作業發下來以后看看對錯就又塞到抽屜里了,那意思就是,我是學生我只負責做,其他都是教師的事。其實這是很片面的認識,因為作業的批改離開了學生,充其量也就是檢查與被檢查的形式。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才是對作業批改的完整解釋。應讓學生認識到參與批作業并不是減輕教師負擔的權宜之計,而是為了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因為學生在參考標準答案進行自主式批改時,對知識加深了認識,對解答進行了完善;還提高了學生的評價、反思、批判能力。
2.給學生講清楚符號的表示和評價等級的劃分
用一些符號指導學生進行自批作業,如:用“!”表示粗心,“?”表示審題不清,“__”標出個別出錯的地方,“○”圈出個別計算的錯誤等等。
指導學生評價的策略,如:依據合理,步驟完整,結果正確,得A;文字、符號、圖形正確,書寫整潔,格式規范,但有錯誤的得B;卷面不整潔的得C,卷面不整潔且有錯誤的得D;解題思路具有獨創性,或超額完成作業的,加得“優”等等;也可以像考試一樣,讓學生按教師給的評分規則自行打分。
二、具體要求
1.對學生的要求
(1)批改作業要用不同顏色的筆。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政府編訂的教育指導手冊中就有“不要用紅筆(這可能被認為有攻擊性),改用另一種顏色的筆批改作業。但必須用不同與作業顏色的筆,主要是為了讓教師和學生對錯誤有清晰直觀的認識,也便于學生后期整理錯題。”有時學生錯誤太多,作業上的“萬里江山一片紅”,很傷學生的自尊。心里承受力差的學生會偷改答案,或者直照抄別人的,導致師生得不到真實的信息反饋;更甚者會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2)學生只允許對作業中題目的對錯進行批改,并給自己打分,但不能批寫日期,日期必須由教師批寫。很多教師可能會覺得日期誰批寫不都一樣嗎?讓學生直接批寫的話,不是更節省了教師的時間了嗎?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學生把日期也寫了,學生很難辨別教師到底有沒有復批;教師復批時,可先檢查上次作業的日期,督促漏寫作業的學生補做,在上次作業更正好的前提下再批本次的作業日期。
(3)學生批改后,對做錯的題,先研讀參考答案,弄懂后用不同顏色的筆糾正。如果是較小的問題,在原題上糾錯;如果是思路錯誤,再完整的做一遍。作業及時反饋,學生及時糾錯,會讓錯誤沒有“立足之地”。
以上是學生批改的基本要求。針對不同章節,不同內容,可以靈活要求,如:在立體幾何中,定理、推論、性質等非常多,且成立的條件缺一不可,學生易張冠李戴、錯寫漏寫,可以讓學生對照課本上的知識,將條件用橫線標出,并在橫線的末端注上序號。這樣既避免了學生記錯,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2.對教師的要求
(1)教師要把作業的答案制定的像高考的標準答案一樣,給出詳細的評分標準;有條件的答案復印好人手一張,沒條件的做一份貼到教室里。最好不要把答案抄到黑板,一則下節課時會把答案擦掉,二來學生不會做時會忍不住偷看一眼,或不想看但不經意抬頭時看到。
(2)教師一定要全收全批。一是批日期,檢查上次作業二次更正的情況。二是修正學生的打分,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對作業的看法和在教師眼中的差別,當學生的自批獲得老師的肯定時,自信心將得到進一步加強,當學生發現自批與教師的批改有出入時,便能產生心理反差,促進反思,讓批改成為自主參與,自我反省,自我發展的過程;三是對作業中的錯誤進行總結分析,解答學生作業中提出的疑惑;收集學生的創意解法等。
(3)教師一定要及時復批、及時發放、及時反饋。針對作業中的共性問題,做總結性的點評,必要時給出類似的練習加以鞏固;作業中好的解法要表揚并讓學生自己展示。教師的再次點評,一來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二來學生對不會的題再次溫習,短時間內的三次學習,想不掌握都難!
(4)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平時作業中常見的問題,進行錯題重做,或以試卷形式,或同桌根據對方作業相互出題,檢查學生掌握情況。
三、我的感想
學生自批作業的過程,是對知識再認識、再發展、再完善的過程。錯題的反復糾正,是深化、是溫故而知新的理解。學生的自我批改克服了形式主義的弊端,直接進入作業判斷、修正的有效學習狀態,以強刺激方式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達到作業批改的真諦;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材、研究課堂、研究學情、充實自己,更好的提高了教學效率。當然,這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摸索,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加入作業改革的行列,走出一條光明大道!
(作者單位:河南省濟源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