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6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174-02
在立體幾何中,法向量是將空間幾何問題轉換成代數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往往可以起到化難為易的效果,而且使整個解題過程轉化為程序化的向量運算,簡捷方便,能減輕空間想象之苦。下面就平面法向量在立體幾何中的作用做一個初步探索。
1法向量的定義
如果n⊥α,那么向量n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圖1)
2 求平面的法向量的方法
2.1 觀察題目中是否有平面的法向量;
2.2 設出法向量n=(x,y,z),在平面內任取兩個不共線的向量α,β
由:α#8226;n=0
β#8226;n可求出滿足方程組的一個解,從而求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
3 法向量的應用
3.1 證明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線面平行:轉換為線所在的向量與面的法向量的數量積為0
面面平行:轉換為兩個面的法向量平行
例1.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O為正方形ABCD的中心,E、F、G分別為棱AB、BC、BB1的中點求證:(1)BO∥平面A1C1D;(2)平面EFG∥平面A1C1D1
分析: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計算OB,平面A1C1D的法向量n1
平面EFG的法向量n2
證明OB1⊥n1,n1//n2
證明:建系如圖D-xyz,設邊長為2,則O(1,1,0)、B1(2,2,2)、A1(2,0,2)、C1(0,2,2)
D(0,0,0)、E(2,1,0)、F(1,2,0)、G(2,2,1),設平面A1C1D的法向量n=(x1,y1,z1), 平面EFG的法向量n2=(x2,y2,z2)
(1)、OB=(1,1,2),A1C1=(-2,2,0),DA1=(2,0,2),
由A1C1#8226;n1=0
DA1#8226;n1=0,故有-2x1+2y1=0
2x1+2z1=0,令x1=1,則y1=1,z1=-1.∴n1=(1,1,-1)
∴OB1#8226;n1=0,∴B1O∥平面A1C1D
(2)EF=(-1,1,0),EG=(0,1,1),由
EF#8226;n2=0
EG#8226;n2=0,故有
-x2+y2=0
x2+z2=0,令x2=1,則y2=1,z2=-1.∴n1=(1,1,-1)
顯然n1//n2,∴平面EFG∥平面A1C1D
3.2證明線面垂直、面面垂直。
面面垂直:法向量為載體,轉化為求兩個平面法向量的數量積等于0
線面垂直:以法向量為載體,轉化為求平面法向量與直線所在的向量平行
例2.如圖,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邊長為22,側棱長為4,E,F分別為棱AB、BC的中點.
求證:平面B1EF⊥平面BDD1B1
解:以D為原點,DA,DC,DD1分別
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B(22,22,0),E(22,2,0),F(2,22,0)D1(0,0,4)B1(22,22,4)EF=(-2,2,0)EB1=(0,2,4),DD1=(0,0,4),DB=(22,22,0)
設平面EF的法向量為n=(x,y,z),
則-2x+2y=0;n⊥EB1即2y+4z=0.所以令n=(4,4,-2)
設平面BDD1B的法向量為n1=(x1,y1,z1),n1⊥DD1,即4z1=0;n1⊥DB,即22x+22y=0.所以可令n1=(2,-2,0).∵n#8226;n2=(4,4,-2)(4,4,-2)=0
∴平面B1EF⊥平面BDD1B1.
3.3 求異面直線的距離。
先設法求出同時與異面直線垂直的法向量n,然后在兩異面直線上分別任取點A,B,則
(圖6)
例3. 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求直線DA1的AC距離.
解析: 建立坐標系B1-xyz,如圖7所示,則點
A(1,0,1),C(0,1,1),A1(1,0,0),D(1,1,1),則A1A=(0,0,1),AC=(-1,1,0),A1D=(0,1,1),設
n=(x,y,z)為與AC與A1D同時垂直的向量,即-x+y=0
y+z=0,故n=(1,1,-1)為其中一個法向量,
所以直線DA1的AC距離為33.
評述:利用法向量解立體幾何題,可以克服平面的垂線難作、角難找、圖難畫等難點,但要評估綜合幾何法與向量法在解決立幾綜合問題時的優劣,根據題目特點靈活使用.而恰當的建系是使用法向量解決立幾問題的前提. 利用法向量求線面角、二面角應特別注意角度之間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