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143-01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學的課堂教學可謂是如魚得水,但不可否認,在不少教師的教學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學生,教育學生,學生仍然不是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探究學習
我也是經過老教材熏陶過來的學生,記得以前的課堂中無非就是老師講解,學生的練習模仿為主,很少在課堂上有探索、討論,甚至于數學游戲的介入等等,而現在我在備課時花得時間最多的就是:考慮以怎樣地方法傳授知識,既要知識點到位,又要學生喜歡以這樣方式來接受知識。所以我認為,新教材給了我們一個充分展示教學技能的平臺,我們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帶著“我要學”的思想走進課堂。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感情,關系到學生對學習的正確認識。所以我們今天必須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師生感情的培養,促進學生有特色地發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1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行為注意心理學家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子過程: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作為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我最近爭對120名七年級學生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在回答①“有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計劃”A有(占28%)B沒有(占63%)C不明白什么意思(占20%)②在回答“覺得訂一個學習計劃重要嗎?”A重要(占90%)B不重要(占3%)C不知道(占8%)由此可見,學生也知道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的重要性,就是沒有這樣概念,這一點必須由老師提出一定的合乎學生實際情況的要求。
在回答“如果一個人在書房里學習,你能集中精神不開小差嗎?”A能(占21%)B不能(占22%)C有時能有時不能(占56%)說明七年級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根本不夠,這時候應該由父母幫助孩子做好自我監控。
另外老師也應該做好有關的引導工作,例如預習前應該明確目標,可以提出一兩個爭論的問題,不然學生在預習中根本不知道要學什么東西。比如:在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1.3展開與折疊”,完全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本做好需要的折紙與正方體平面展開圖。“§1.5生活中的平面圖形”可以事先讓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找找生活中的平面圖形,到課堂上再全班交流,這樣既能讓學生有一定的預習目標,也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更深入地了解了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體現了數學的重要性。
2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在合作學習中由于有學習者的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更有效的促進學生的情感和社會意識方面的發育,而不是單純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學習。
在回答“你覺得開展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后,你的學習興趣”A增加了(占74%)B減少了(占1%)C不增加也不減少(占25%)在回答“你感覺經過小組合作學習后,對你和同學或老師相處方面有幫助嗎?”A有很大幫助(占80%)B有一點點幫助(占18%)C跟原來一樣(占2%)
由此可見,學生非常希望、歡迎合作學習,并且要求經常開展課內外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有著很大的幫助,合作學習可以改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等方面,美國教育評論家埃利斯和福茨斷言:“合作學習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因此數學課要重視開展、努力開展、精心組織好合作學習。
3 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生(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進行數學小課題研究,在內容上要突出應用性和探索性。可以由教師提出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用不同的思路去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提供活動情境,讓學生試著發現、提出問題并加以研究;還可以提供一些開放性的素材,組織學生自己探索。選材要突出實踐性、應用性、創新性和發展性。
總而言之,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這必定不可缺少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創新是新世紀的主旋律,創新是永恒的主題,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創新人才需要創新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