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105-01
在近幾年的高考教學工作中,我和同行深有感觸,相對于素描來說,色彩較容易提高,尤其是素描基礎好,色彩感覺較好的學生,只需幾個月的訓練就能見到成效。但真正悟到色彩的真諦并非容易,也就是說得高分并不容易,不僅需要技法,更重要的是增加色彩修養。
眾所周知色彩是具備一定的感情因素,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人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用色彩來表示。古今中外的作品不勝枚舉,尤其是一些表現主義的作品更是突出。真正想從是于繪畫事業并有所發展的,首先就要有鮮明的藝術個性,要有獨特的審美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強烈的情緒,才能用作品感動人,達到教育的目的。
教學的目的是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不是繪畫的機器,不是簡單的模仿和照搬。倘若學生都用同樣的方法作畫,克隆出近似雙胞胎的作品,那就是藝術教育的悲哀,這個問題已引起廣泛的關注。在學生的色彩訓練階級,有意識引導學生觀察色彩,培養學生自己的感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除了學生自身不斷努力外,教師的正確引導的作用不容忽視。我所帶的2004年畢業生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當時本班共有16名美術專業學生,入學時除兩名學生有點靜物素描的基礎外,其他大部分學生對專業一無所知,甚至連拿筆的姿勢都不會。經過三年的學習,專業合格率100%。其中一人獲得中央美術學院合格證,一人獲天津美院合格證,三名學生獲北京服裝學院合格證。依據這幾年的教學經驗,對色彩教學加以概括。
1 借鑒傳統的繪畫方法,古為今用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著燦爛輝煌的成就,在長期歷史的發展中,留下無數曠世杰作。這些作品可以與西方任何時代的作品相媲美,像一座座高峰,巍然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越來越為當今世界所矚目。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這是一條實踐驗證出的真理。中國繪畫講究“意境”以情造景,以少勝多,這與我們的西方繪畫并不矛盾,①如果說西方繪畫是體面和色彩的交響,那么中國畫就是點線和水墨的協奏。大多數學習西面的學生普遍對中國傳統的繪畫不屑一顧,其實早有“藝術是相通”的這句古話,經過幾年的教學實際我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②在南齊謝赫六法中就提到“隨類賦彩”是繪畫藝術造型的基礎,是對漢代以來用色經驗的總結。“隨類賦彩”是東方藝術用色的一條理論依據。眾所周知,每個人的色彩感受是不同,不要把自己的東西強加給學生。東晉顧凱之的“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原則,強調形的重要性,在形體、比例、結構關系正確的前提下達到神似以感染人。
2 分析大師的繪畫風格,尋找用色規律
學生在使自己“主觀色彩”不斷完善,表現形式不斷完整的過程中,一定要向前輩學習,在向大師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的額色彩之路越走越寬。尤其是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繪畫技法和基本的色彩常識之后,這一過程顯得尤其重要。我們往往看到一些學生初期進步很快,但一段時間之后基本沒什么進步,這時就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踏踏實實地看看大師的作品。印象派是十九世紀后半期誕生于法國的繪畫流派,他們繼承了法國現實主義前輩畫家庫爾貝“讓藝術面向當代生活”的傳統,使自己的創作進一步擺脫了對歷史、神話、宗教等題材的依賴,藝術家們走出畫室,深入原野和鄉村街頭,把對大自然清新生動的感觀放到了首位,認真觀察沐浴在光線中的自然景色,尋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變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隨意實則準確地抓住了對象的迅速手法,把變化不定的光色效果記錄在畫布上。留下瞬間的永恒的圖像,這種取自于外光寫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種種生動印象以及所呈現的種種風格,不能不說是印象派繪畫的創舉。自到今天,他們的作品仍是我們美術工作者學習和借鑒的因此,通過大量地分析研究大師地作品,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增強分析理解的能力,使學生了解、體會大師獨特的色彩個性,在我們日程寫生中如何把握主觀色彩和真實靜物間的關系,達到自由運用色彩的能力。
3重內在精神的體現,再現和表現的完美統一
美術作品有兩種表現形式:再現和表現。再現一般指藝術家對所認識的對象或社會生活的具體描繪,感性的、理解的因素比較顯著。在創作手法上偏重于寫實和逼真,即追求感性知識的完美和現象的逼真。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說:“繪畫是自然界一切可見事物的唯一模仿者”“畫家的心應該像一面鏡子,經常把反映事物的色彩攝進來,面前擺著多少事物,就攝多少形象。”一般只藝術家運用藝術手段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體驗和審美理想。理性的、情感的因素比較顯著,在創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表現對象或拋棄具體的物象,追求超感覺的內容和觀念。在創作上偏重于表現自我,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點。正如倪瓚說“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寫胸中逸氣耳”美術創造中的表現手法、特點是理性的觀念和強烈的感情起了主導作用,自由創造,不受已有技法的約束,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對于在線和表現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但對于我們的教學,由于面對的是即將考學的學子,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形體、比例、結構、其次是情感以及對表現內容的理解,要先再現后表現,防止學生盲目的表現而失去繪畫的本質。
4積累色彩知識,提高色彩修養
如何提高學生的色彩能力,除了上面談到的幾點外,還要從色彩知識方面加以訓練,適當夸張和強調畫面上的主導色彩,加以色彩的鮮明度,使畫面具有強烈感和鮮明感,同時消弱次要的色彩,使畫面的色彩歸于純粹,這種單純會強化畫面的力量。我們看到學生的作業經常會出現兩種問題;一是單純地強調固有色,把靜物畫的很漂亮,但怎么看都覺得別扭,總覺得粘不上去的,極不協調,主要是沒有和周圍的色彩關系聯系起來;另一種情況與其相反,將靜物的環境色夸張的過分,將靜物畫的很臟很亂。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冷靜處理。抓住主導色進行強調訓練,仍不失為色彩強化的思維訓練。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掌握色彩規律提高色彩修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多年的色彩教學中我體會到:學習色彩要緊緊抓住色彩規律個色彩本質,緊扣學習重要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色彩訓練,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包豪斯在色彩教學中提出“感知的教育”這個課題,強調一切從零開始,用一種新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因此,我們在教學上應圍繞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始終以此為目標與時俱進,與色共舞,將學生領進廣闊的色彩領域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