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87-01
【摘要】
本文對農村小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現狀進行了研究與分析,結果表明:農村小學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配置嚴重不足,遠遠未能達到國家規定標準,致使體育教學目標的完成、學生體育活動的開展受到很大的影響。針對這一現狀,本文提出了幾點相應的對策,為有關決策部門改變這種落后的現狀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村體育 課程資源 現狀與對策
1 引言
小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是保證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正常進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是檢查、督導、評估、規范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但目前農村小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配置情況不容樂觀,多數學校的場地器材配置嚴重不足,遠遠達不到《小學體育器材設施目錄》的要求和標準,難以保證學生們上好體育課的要求,無法滿足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需求。
2 影響農村小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主要因素
2.1 資金緊缺無力改善體育設施。添加購置體育器材,改善體育運動場地,需要一些資金來源。而農村學校地處偏遠,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地方財政的財力不足,嚴重制約著體育經費的投入。另外一方面,多數學校領導對體育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安排相應的經費用于改善體育設施。這樣,就造成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方面不健全,使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受到極大的限制。
2.2 體育教師的態度問題。通過對體育教師的訪談發現,有些教師沒能認真對待體育教學和鍛煉。多數學校中不能重視體育科目,導致部分體育教師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為自己的地位得不到肯定,對工作失去信心,缺少熱情;還有的認為體育器材設施的改善與自己無關,也并非自己力所能及,對設施改善持無所謂的態度。
2.3 器材缺乏管理,閑置較多。現在的一些學校沒有專門的器材管理員,造成器材疏于管理、流失、損壞現象嚴重。每個學校都有一些閑置的器材,有的是年久失修或自然損壞的器材;有的是被臟東西污染了或易被腐蝕的器材;有的是被更新換代下來的舊器材。還有的像平梯、跳箱、單雙杠等體操類器材因為擔心安全問題而不敢使用,這些器材常年被擱置在一邊,無人問津,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3 對策
3.1 重視學校體育的地位,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規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把學校體育經費納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經費預算內,予以妥善安排。因此,縣里教育部門要支持學校執行《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國家標準,加強對中小學體育器材配備、場地建設的經費投入,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配齊,并對落實標準情況進行檢查、監督,以改善農村小學體育設施現狀,滿足孩子們強身健體的需求。
3.2 合理利用與開發體育資源
3.2.1 一物多用,發揮體育器材多種功能。體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種功能,例如:欄架可以來跨欄,也可以用來作投射門;利用跳繩可以做繩操、斗智拉繩等;利用實心球,可以用來投擲,還可以用來打保齡球。體育教師只要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就可以開發常用器材的許多新功能。使有限的體育器材達到最大的練習效果,既能滿足不同項目對器材的要求,又能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
3.2.2 自制簡易器材,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利用廢舊三、對策物、生活物品和生活工具等解決器材的短缺問題,改善教學條件,是一個“量材錄用”、“因陋就簡”的積極的辦法。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制作出諸多適宜的體育器材,如:利用廢紙可制成接力棒、紙飛機、紙包等投擲器材。
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動手制作各種器材。如橡皮筋、紗巾、小沙包等。自制器材,不僅能緩解體育器材不足的困難,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動手和創造能力,既節約開支又能物盡其用,可謂是一舉多得。
3.2.3 巧妙布局,提高學校場地利用價值。體育教師應仔細地對學校現有的操場、小廣場、空地進行規劃,使之更合理地得到利用。可以在空地上用油漆畫好“跳單雙圈”、“跳房子”等練習場所,以減少器材的重復使用;可以將場地按功能劃分幾個區域,如短跑區、投擲區、攀爬區、機動區等,教師互相協調教學內容,做到場地分功能,上課定位置。這樣的布局可以使多個班級同時活動,互不干擾,各個項目活動的時候,不影響其它活動者。學校在安排體育課時要考慮到本校的實際情況,將低段、高段年級和課時的單元時間盡量錯開,以達到場地器材使用的均衡性。
3.3 科學管理使用,延長器材使用時間。
當前農村小學有一定量的體育器材設施,教師要對現有的器材設施進行科學管理,避免器材流失、損壞,盡量延長器材使用壽命。學校要請責任心強的教師負責器材管理;選擇通風、明亮、干燥的房子作體育器材保管室;器材要分類存放,一目了然;體育教師要教育學生愛惜、維護體育場地器材,在課后、體育活動結束后,要及時清點器材,如數送還;要科學地使用器材,注意定期維修,如海綿墊子、羽毛球拍、球類等器材的開膠、開線等,可用專用膠及時粘合或縫補,及時進行維修。對于一些閑置器材,要開動腦筋變廢為寶、變換用途、合理使用,以發揮它們的用途。
3.4 利用家庭、社區資源,充實學生體育活動內容。
現在社會,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日漸重視,對于文化學習用品的經費投入更是大方,可以提倡讓家長為自己的孩子購置體育活動器材,并帶到學校互相交換使用,使學生的運動器材變得多樣、新穎。另外,要多鼓勵學生們利用社區里的健身器材進鍛煉活動,以滿足孩子們的活動需求。
4 結束語
學校體育器材設施、場地、器材及經費投入,是完成學校體育任務、實現學校體育目的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檢驗學校體育發展程度的重要尺度,同時也是學校體育開展的物質保證。針對我國農村中學體育的場地器材短缺、體育鍛煉方法單一的現狀,我們應該積極開動腦筋去克服這些硬件設施短缺的不足,透過體育鍛煉方法的形式,看到它們對學生身體作用的本質,從而能夠因地制宜來開發體育設施器材、多元化的創新方法取得增強學生體質、實施新課標的地效果。
參考文獻
[1] 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