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78-01
7#8226;23甬溫線動車事故都已過去一個多月了,但是到目前為止事故原因尚未徹底查明,而且在事故處理期間頻頻出現種種猜疑,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災難,為何喚起的不是眾志成城,而是謠言四起?
事發當晚,很多網絡媒體都第一時間發出事故新聞。微博中出現求救信息,各界人士開始注意到這場巨大的災難。隨著救援隊伍的進入,隨著新聞記者的進入,部分真相慢慢的被我們所了解。隨真相而來的,是各式各樣的謠言。
1 大家最為關注的是真實的死亡人數
圍脖上曾經流傳“35人死亡上限論”,稱“超過36人,市委書記這個級別的要撤職,所以一開始發生,就注定了死亡人數不會超過35。一個神奇的數字。動車相撞35人死亡,河南平頂山礦難、重慶暴雨、云南遭大雨襲擊全省等均造成35人死亡。事后經網友查證,相關微博所列舉的近年我國發生的事故或災害死亡數字中,18個數字與事實不符。
2 微博上流傳“掩埋車廂,毀滅證據”
那么,是否真的為了銷毀證據?網友、前方記者及鐵道部官方均已辟謠。實際情況是因為當時在現場搶險的情況環境非常復雜,掩埋車體為方便搶險,而不是掩蓋證據。
另外,又有網友貼出一張名為《高清:動車追尾事故現場》的圖片,稱“發現從高架鐵路橋上摔下成兩段的動車車廂,被現場的幾臺挖掘機翻跟斗似的移到事先掘好的大坑里。雖搜救工作已經結束,但現場圍觀的搜救領導班子和救援人員竟然沒發現車廂里還有人!難道也正是某人所說的‘奇跡’嗎?”事后照片拍攝者記者鞠煥宗已辟謠,圖片中實際是正在清理車廂內部的施救人員。
這里列舉的只是很小一部分,諸如此類的謠言還有很多,而且廣大網友不辨真偽,隨意轉發,以訛傳訛.我們不明白為什么只要重大事件發生,中國就會陷入謠言四起的境地。是因為最近幾年各種各樣的事故太多了,食品、教育、運輸等,日積月累,逐漸導致我們就對政府,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政府的公信度下降從而不斷產生猜疑。
謠言源于民眾精神文明匱乏,止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童大煥在微博中說,“中國,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讓列車脫軌,不要讓橋梁坍塌,不要讓道路成陷阱,不要讓房屋成危樓。慢點走,讓每一個生命都有自由和尊嚴,每一個人都不被時代拋下,每一個人都順利平安地抵達終點。”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我們的年GDP已超越日本,位居第二。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我們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沒有抓好,也沒時間和精力抓好。因此,在飛速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做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減緩日益突出的社會矛盾。
謠言源于“以事為本”,止于以人為本。從最初的17.2萬元,到50萬元,最后到91.5萬元,幾天之內7#8226;23甬溫線動車事故的遇難者賠償救助標準出現了“三級跳”。一位遇難者家屬哽咽著對溫總理說:“從17.2萬變到50萬、91.5萬,一次次問我們簽不簽字,這是干什么呀?這是買大白菜呢?還討價還價!”我們知道,雖然金錢不能買回生命,但金錢最起碼能衡量出對生命的尊重,能或多或少安慰死者家屬。還有,有家屬質疑救援是不是真把救人當作第一要務?謠言固然猛于虎,可是我們的相關部門也應該捫心自問,是真的地堅持以人為本,還是為了盡快處理事故,早日平息風波?要銘記,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不只是文件上的簡單學習,更要切實抓好貫徹落實,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謠言源于消息封鎖,止于公正透明。7月24日,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以一句“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試圖回避問題,反而引起更多的謠言。7月28日,溫家寶在視察時要求:調查處理工作要公開、透明,結果向社會公布,給人民群眾一個真誠負責任的交代。隨后,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要求政務公開,就是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國家機關信息公開,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讓謠言不攻自破的就是公正透明,只有公正透明,才沒有各種猜疑,才不會小道消息漫天飛,別有用心的人才無機可乘,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穩定。
造成謠言四起的重要推手就是網絡,尤其是微博。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網絡有利有弊,我們獲取信息很簡單,分辨信息很難。現在微博的信息傳遞能力已經強大到令人驚嘆的地步,只需簡單地點一個“轉發”,又會有其他更多人關注,然后再出現一個個的轉發,以訛傳訛,就會出現所謂的蝴蝶效應。謠言本身不可怕,怕的是看見謠言的人盲目追隨謠言。三人成虎,假的也就成真的了。
出了事故,我們通過網絡各抒己見,自然而然的會有憤怒,會去聲討。這時出現符合大眾心理的謠言,就會很有“市場”。而對于這樣的信息,我們不要立刻去相信,立刻去轉發,應該保持頭腦清醒,通過各種途徑去求證一下。靠網友自覺一方面,更主要的應該是完善網絡制度,加強網絡環境治理,同時,網絡發展如此迅速,制度應緊跟上網絡的發展步伐。
“病去如抽絲”。如何能讓和諧號真正和諧?如何讓民眾重新建立對中國鐵路的信任?如何能夠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如何能夠減少謠言?如何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如何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這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這需要政府從今后的一點一滴做起,謹慎而為,要知道,全國民眾都睜大眼睛看著呢。當然,這也需要我們每個人從自身做起,齊心合力,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