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國文學課程是英語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在專業(yè)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英國文學課教學內容多與課時少的矛盾突出,教學大多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滿堂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得教學成果收效甚微。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既要做到思路清晰,又要重點突出,同時還要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國文學 教學改革 方法
任何偉大的作家,其思想境界、對生活的認識和智慧以及對語言的駕御能力往往都在常人之上,其書寫總是一種文化的復合體。任何單一的閱讀方式根本無法進入有效的解讀。同時,對復雜的、包容萬象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和思考時,尤其是以跨文化的視野對不同文化區(qū)域的英國文學作品進行學習時,其學習規(guī)律必然從單一走向綜合,從平面走向立體。英國文學教學模式呈綜合、立體的復數形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一、平面的教學模式,使英國文學課最終走出了邊緣化的窘境??茖W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教育手段的現(xiàn)代化提供了條件和保障,也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文學教學要積極采用現(xiàn)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學模式,在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電教設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開發(fā)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更新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教材的選擇。
1 注重文史結合
從教學內容上說,英國文學既包含了英國文學的總體發(fā)展脈絡、特征及各個時期不同作家與作品的概況,還包括各個時期每個重要作家不同的創(chuàng)作成果,即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而英國文學課程的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正確處理好“史”和“作品”的關系十分重要。筆者認為,應將“史”與“作品”有機結合起來。正所謂“史”與“作品”不分家,英國文學課程應是《英國文學史》與《英國文學作品選讀》兩門課程的綜合,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英國文學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做到“史”與“作品”的有機結合,以“史”為綱,才能做到條理清晰,以“作品”為支撐點,內容才會豐富,教和學才能落到實處。倘若學生心中對文學史沒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則會越學越糊涂。對“史”的把握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作品”的解讀。因為每一部作品都和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反之,若只講文學史而不講具體作品,學生最終只能記住幾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作家和作品的名字,充其量只對部分作品的故事梗概有粗略了解。離開了對具體作品的閱讀分析,文學無法起到陶冶情操的功用。
2 注重課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
學習文學課程,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和分析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我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關鍵的一環(huán)。除了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外,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課外作業(yè)是學生在相對獨立的環(huán)境下,通過收集資料,經過自己分析、思考后完成的,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因此,教師應盡力豐富作業(yè)的內容和形式(尤其是文學選讀課的作業(yè)),可以建立學生的第二課堂,如戲劇詩社,散文詩社,都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還可以直接要求學生翻譯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短篇小說、自傳,續(xù)寫故事、給故事中的人物寫信等,以及撰寫有關各種體裁的評論性的文章,并進行相應的點評,點評時要以表揚為主,幫助學生建立學生的成就感。
3 注重完整閱讀
文學是對人生體驗的文化表征。文學作品隱含對生活的思考、價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識形態(tài)。閱讀英國文學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可以接觸到支撐表層文化的深層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帶根本性的思想觀點、價值評判、西方人經常使用的視角,以及對這些視角的批評。有助于我們開闊眼界,了解外國文化,豐富我們的知識,啟迪我們的智慧。作品選讀雖說是精選經典作品的華章彩段,但由于是只選片斷,破壞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難免有支離破碎的感覺。只有認認真真讀過莎士比亞一個劇本,學生才能對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特色真正有所了解,才能說“我讀過莎士比亞”,才能與人討論莎士比亞,也才能寫出有自己見解的評論文章出來。因此要求學生讀文學作品,必須讓他們從整體上去感受去體驗,他們才會有所震動,有所啟迪。
4 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教師要開拓信息視野,充分利用英特網的信息資源,獲得豐富而新鮮的英國文學信息營養(yǎng),并將這些網上信息連同教材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如在講授莎士比亞的喜劇代表作《威尼斯商人》時,就可以把VCD光盤上的有關情節(jié)與教師的教案結合,制成多媒體課件。這樣圖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要充分利用電教資料,讓學生觀看名著名片,加強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性。許多杰出作家的代表作品都被搬上了銀幕,教師平時要注意收集這些VCD光盤。而且我系語音室也有大量的收藏,只有充分利用了有聲有色的電教資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在組織學生觀看教學影片之前,要做一些要求并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給學生,讓他們清楚看本片時要注意看些什么,邊看邊思考什么。這樣,使學生在走進視聽室之前做到心中有數,減少盲目性,不至于浮光掠影地只顧看故事情節(jié)。比如在看《羅密歐與朱麗葉》時要求學生注意該劇的語言藝術,特別注意欣賞該劇第二幕第二景“凱普萊特的花園”;《哈姆雷特》時要求學生注意哈姆雷特形象的塑造,特別是塑造形象時內心獨白手法的運用。
5 結語
學習一門語言,不能僅僅止步于單詞句型的學習,不能僅僅為了應試,而應該學習目標語國家的文化和文明,從而提高素養(yǎng)。這也是素質教育在語言學習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對英國文學課程的研究與改革是每位英語教師的當務之急。以上幾點建議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心得,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相信所有這些,必將有利于培養(yǎng)復合型外語人才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并成為英國文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大綱[S].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 2000
[2] 李增.高校英語專業(yè)英國文學課教學的幾個問題[J].東北師大學報, 1991, (1)
[3] 曾慶艷.英語專業(yè)英國文學教學研究[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