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一直是中外學者關注較多的會計行為,通過盈余管理公司可以改善會計盈余的信息質量,使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經濟價值,因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已呈現出多樣化且更為隱蔽的趨勢。 本文通過分析中國某上市公司公開發行的財務報告,判斷其可能實行的盈余管理手段并推測其盈余管理動機,為我國其他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盈余管理 動機 手段
1 公司簡介
某上市公司誕生于2000年3月,由某大型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于2009年6月整體轉制設立而成,是承擔國家“909”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程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之一。公司總部設立在深圳,并于北京和上海設立有研發和支持中心。 該公司是一家具有央企背景的公眾企業,并于2010年4月30日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上市。
2 盈余管理手段識別及分析
2.1 非正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
據該公司2010年度的財務報告第八條聘任、解聘會計師事務所情況,經2010年11月16日2010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計通過,公司改聘大信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為2010年度的財務審計機構,2010年度審計費用為30萬元人民幣。
公司2010年4月上市,2010年11月就改聘會計事務所,且未對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具體原因作出披露,相關的會計師事務所也沒有陳述意見,此事務所變更非強制輪換,所以筆者推測該公司有盈余管理的行為,而導致與前任會計師事務所意見不合。
2.2 撇清與上海華紅ABC公司的關聯關系。
據該公司2010年度財務報告所示,上海華紅ABC公司的母公司為上海華紅集團,截至2009年12月31日,華紅集團為本公司實際控制人長江電子的控股子公司。2010年1月初,華紅集團董事會進行了調整,調整后長江電子對華紅集團不再具有控制權,對華紅集團的股權投資相應轉為權益法核算。故從2010年1月起,上海華紅ABC公司不再是本公司的關聯方。且報告期內,公司無重大關聯交易事項。
表2.1 2009年關聯交易的情況
關聯方名稱
關聯方交易內容
關聯交易定價方式及決策程序
金額
占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
上海華紅ABC
采購商品
參照市場價格,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60737520.25
23.26
A公司
采購商品
參照市場價格,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31903.49
0.01
B 公司
采購商品
參照市場價格,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132478.64
0.05
合 計
60901902.38
23.32
表2.2 2010年關聯交易的情況
關聯方名稱
關聯方交易內容
關聯交易定價方式及決策程序
金額
占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
E公司
采購商品
參照市場價格,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1263527.92
0.34
B公司
采購商品
參照市場價格,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156692.68
0.04
F公司
采購商品
參照市場價格,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53901.54
0.01
合 計
1474122.14
0.39
表2.3 與上海華紅各年交易情況(單位:元)
此次調整具體為上海華紅集團于2010年初以分立方式進行重組,即華紅集團將所持上海某公司27.8%的股權以及其他資產分立由長江電子持有,相應按照分立出的資產減少長江電子在華紅集團中的出資額,至此,長江電子將不再持有華虹集團股權,那么,從形式上來看,華紅ABC和本公司是不再存在關聯方關系,也符合相應的財務處理,但實質上華紅集團把自己的一部分資產分出來,成立另外一個公司Z,但這個公司也是由長江電子持有的,故雖然長江電子對華紅持股減少了,但是對Z的持股卻增加了,而Z以前就是華紅的一部分,長江電子實質上還是對華紅有控制的,這個變更只是形式上的,故筆者認為該解釋并不能充分說明該公司與上海華紅ABC不再有關聯關系。
由表2.3可見,從2007到2009年這三年本公司從上海華紅ABC的采購金額占當期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為4.87%、9.85%和23.26%,可見上海華紅ABC一直是本公司的主要供應商,而且本公司從上海華紅ABC的采購金額占當期營業成本的比例從2007年開始是逐年遞增的,而2010年不再披露其與上海華紅ABC的關聯方交易。故筆者認為,該公司可能是為了避免與華紅ABC的關聯方交易金額過大引起關注,才采取這種方式解除與華紅ABC的關聯關系,從而在報表中無需再披露與其的交易,進而本公司財務報告中披露的關聯方交易的采購金額占同類交易的比例由2009年的23.34%下降到2010年的0.44%,可以看出本公司利用這種方式成功的避免了關聯方交易金額過大而引起關注的問題。
2.3 主要財務指標變動異常。
由該公司2010年度財務報告可知主要財務指標的變化:
其中,基本每股收益、稀釋每股收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每股收益小幅增長,其原因主要是由公司凈利潤的增長引起的。、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大幅下降,造成變化的原因主要是2010年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2,72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且每股87.5元,股本溢價2276819740.15元,而每股收益的基數是流通股數,利潤增加的比例高于股數增加的比例,故前3個指標略有上升,而后3個指標的基數是凈資產,公司因高價發行股票,使得10年凈資產急劇膨脹,使得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由09年的72.2%直線下降到10年的9.59%。
表3.1 主要財務指標
項目
2010年
2009年
本年比上年
增減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1.77
1.44
22.92%
稀釋每股收益(元/股)
1.77
1.44
22.92%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1.58
1.20
31.67%
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9.59
72.20
降低62.61個百分比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8.56
59.77
降低51.21
個百分比
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元)
0.98
1.15
-14.78%
項 目
2010
年末
2009
年末
本年末比上
年末增減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每股凈資產(元/股)
24.84
2.72
813.24
表3.2凈資產收益率及每股收益
報告期
凈利潤項目
凈利潤
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2009年度
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
116943829.39
72.20%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公司
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
96814294.64
59.77%
2008年度
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
24120622.51
35.58%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公司
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
21150402.19
31.20%
2007年度
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
13589546.77
29.41%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公司
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
7400182.81
16.01%
但由表3.1及表3.2可以發現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這一指標在09年畸高為72.2%,而10年為9.59%,08年為35.58%,由09年到10年,上一個疑問已經得到解釋,而08年至09年,由35.58%上升到72.2%,主要是由于凈利潤有08年的24,120,622.51元上市到116,943,829.39元。而公司10年上市,有可能為了以較高的價格發行股票,虛增利潤,粉絲報表來吸引投資者,而87.5元/股的價格也證明這一指標變動給公司帶來的直接收益,故筆者認為該公司有可能對財務指標進行了盈余管理。
3 結論
上市企業盈余管理是一柄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適度的盈余管理是上市企業運營管理成熟的標志之一。在我國現行環境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負面影響也在日益凸顯,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健全上市企業治理結構及加強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督等綜合治理措施迫在眉睫,以便更好地利用盈余管理,避免盈余管理不當造成的損失。總之,盈余管理是在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的一種長期行為,通過合理范圍的盈余管理,可以向其他利益相關者傳遞企業經營穩定的信息,即使在企業遇到突發事件時盈余管理也給管理當局一個緩沖空間,以保護自身與企業的利益,并維護其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值得注意的是,會計新準則的實施,使財會人員做賬時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創造了新的盈余管理空間,這就給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盈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4
[2]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4
[3] 鄭朝暉.上市公司48大財務迷局[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8
[4] 鄭朝暉.IPO40大財務迷局[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