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109-01
1 小學作文教學的誤區
1.1偏重閱讀,忽視觀察能力的培養。有的教師刻意讓學生閱讀課文以外大量文章,不去教學生怎樣觀察生活,觀察客觀事物,結果把學生引入歧途。
1.2偏重仿寫,忽視獨立寫作能力的培養。規定學生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學生照葫蘆畫瓢,材料模式化,單一化,扼殺了學生的創作精神。
1.3 偏重生活本身,忽視想象和聯想能力的培養。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講課只注意語言文字,忽視了文章所表現的生活美、藝術美,只注意生活本身,就事論事,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
2 創新能力的培養
2.1留心觀察,妙筆生花。
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觀察生活,逐步培養觀察的興趣,逐步提高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我覺得要使學生寫好作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生的觀察效果。
2.1.1積極參加實踐,培養觀察興趣。
要學生寫好作文,必須要學生留心觀察,學會觀察。每當學生換了一個教室,換了一個教課老師,每當校園出現了一個新的建筑物,我都不放過。要學生對新事物進行觀察,仔細體會,努力捕捉新感覺、新發現。然后坐下來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同學們暢所欲言,滔滔不絕。老師從中略加點撥,學生的寫作興趣就來了。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迅速寫下。不再是過去那種嘴咬筆頭,冥思苦想,索然無味。
2.1.2 從課文中,領悟作者觀察特點。
語文教材有很多課文是作者對事物作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寫的。應注意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觀察特點,如《美麗的公雞》每個自然段配有插圖,老師向學生提問,這是一只怎樣的公雞,學生往往只看公雞本身,不看公雞在水中的倒影。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你們看了上半部,還有下半部呢?仔細看看畫著什么,為什么要畫它?”經教師指點,學生打開了思路,領會了作者的觀察特點,也進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內容。
2.1.3掌握觀察方法,學會如何觀察。
① 順序法。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使觀察的路向清晰。如寫處所,按照空間順序,可以從外面到里面,從前到后,從上到下,或者相反;寫參觀記,則按照參觀的時間順序,引導學生寫所見的景物。
② 對比法。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觀察,以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異同,如:在觀察公雞和母雞的時候,抓住公雞好斗、好動、啼鳴,母雞下蛋、孵小雞溫馴等特點進行對比觀察。
③ 分類法。根據不同類型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抓住各類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又能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2.1.4勤于觀察,堅持寫觀察日記。
觀察日記十分靈活,通常只是一個片段。它不僅可使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而且還可促進學生養成深入觀察的習慣。對于作文后進生來講,它還可克服成篇作文的畏難情緒,提高成功感。
2.2拓展想象空間,提供創新環境。
作為跨世紀的人才必須有創新精神。在作文方面,只停留在模仿上,就不會有特色。要寫出有特色的好作文要敢于創新敢于大膽想象,把屬于自己的想法、觀點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首先,教材中的課文都充滿了想象和聯想的內容,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懂得想象和聯想是文章的精華所在。就是要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生活。要讓學生做到,對生活中的某一類物,某一件事,某一個現象,都不要輕易放過,而要多加思考,善于聯想和想象,想出點意思來,悟出點道理來,品出點情味來。其次,在作文指導課上,通過老師的引導、描述或某些直觀手段將觀察的情境再現學生眼前,喚起他們真切回憶,進一步激發寫作動機,使思維活動處于最佳狀態,教師利用學生急于表達的心理,把重點放在拓寬學生的思路上,讓他們在合情合理又符合科學的想象和聯想中構思、表達。再次,作為語文老師在創新教育中,一定要改變舊的觀念,樹立創新觀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的意識,對學生的“異想天開”不要潑冷水,而應多鼓勵、贊揚,以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拓展他們的想象空間,創設激發想象的氛圍。
想象和聯想是特殊的思維活動,是人們進行創造性勞動所必須的,也是寫作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想象和聯想能活躍學生思維,拓展學生思路,少兒是富于想象的也是最善于聯想的,我們一定要正確引導,使他們這種優勢保存下來,走向成熟,從而不扼制他們的想象力和聯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