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用了五個月時間,北京天竺空港經濟開發區就刷新了去年全年的納稅記錄,今年1-5月共完成稅收40.1億元,同比增長132%
僅僅用了五個月時間,北京天竺空港經濟開發區就刷新了去年全年的納稅記錄!
來自空港經濟開發區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空港經濟開發區共完成稅收40.1億元(2010年全年稅收40億元),同比增長132%,占順義區稅收總額的22.7%,強音奏響“十二五”發展前奏。
面對開發區發展普遍存在的政策比較優勢缺乏、土地資源要素極度緊缺等不利狀況,我們不禁要問,空港開發區是如何突破發展瓶頸的?其招商引資的秘訣到底是什么?
搶占先機
4月15日,北京航空、中信外包、金漢王等7個項目成功入駐空港開發區,涉及信息技術、航空運輸、商務服務等產業,項目總投資31.1億元人民幣,預計正式運營后稅收可達3億元。
記者了解到,本次簽約的7個項目多屬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額大多都在億元以上。其中,北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金石財富投資有限公司、中石油中交石油化工銷售有限公司、天寶服飾有限公司為總部運營企業;金漢王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盤活松下電子部品北京分公司用地,投資建設云計算技術中心;藍汛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設立研發設計中心;中信外包服務有限公司提供金融外包服務。
空港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杭金亮表示:“這批項目的入駐,將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完善開發區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高端化水平,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為空港開發區‘十二五’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2011年,空港開發區已引進項目16家,總投資額34.74億元。截至目前,開發區已吸引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家中外企業入駐,投資總額500億元,項目平均投資額達1.25億元。世界500強企業已有22家在開發區投資建設了31個項目,包括寶潔、松下、空中客車、三星、索尼愛立信等國際知名企業。空港開發區已成為首都臨空經濟區內中外知名企業集聚程度最高的投資熱土。
作為首都臨空經濟核心區,空港開發區地域稟賦優勢明顯,寸土寸金。為最大效率利用土地資源,開發區確立了“四大招商”標準,即:入區項目投資規模大、產出效益大、出口比例大、對區域經濟貢獻大。項目篩選堅持“三個傾斜”,即:向大項目傾斜、向好項目傾斜、向成熟度高的項目傾斜。在項目篩選過程中,以提升園區經濟總量為核心要素,完善項目篩選程序,逐步由“粗放式”過渡到“精細化”,確保了增量項目高端高效高水平。
通過適時調整發展戰略,空港開發區已完成了由電子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再到總部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華麗轉身,每一步都搶占了產業發展制高點。
騰、調、轉、變
空港開發區以集約發展為方向,強化珍惜土地就是珍惜未來的理念,在做強做大優勢產業基礎上,按照“騰、調、轉、變”的思路,用好土地存量,創造經濟增量,探索出一套促進產業新陳代謝、向高端轉型升級的模式。
騰:協調傳統衰退產業,為新興產業騰空間;
調:調和園區內部資源,確保閑置資源利用最大化;
轉:借項目置換之機,實現產業“轉移”、“轉型”;
變:培育自主力量,力促“麻雀變鳳凰”。
開發區管委會定期收集企業開復工、運營、財務等信息,掌握企業發展趨勢,對市場低迷、需求不足的傳統制造業進行騰讓勸導。同時建立新項目儲備庫,將新項目與意向騰讓空間有效對接,最大限度縮短土地、廠房資源的閑置時間,推動開發區企業新舊產業更迭。
舒馳美德公司作為較早入駐空港開發區的傳統制造類企業之一,近年來用工和成本壓力日趨增大。開發區多方奔走,及時聯系到順義區某鎮二三產業基地作為其轉移地點,并協助其出讓了在空港開發區的20畝用地,補充了企業發展資金。與此同時,開發區利用舒馳美德公司出讓的20畝用地,引入了中國自動化集團下屬的康吉森油氣過程控制設備有限公司,成功實現了該地塊產業升級轉型。
2009年,空港開發區內的JVC電子公司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效益大幅下滑,土地及廠房大范圍閑置。鑒于此,空港開發區提前與JVC電子公司磋商,引入北廣科技與其洽談,實現了閑置資源的及時利用。從JVC電子公司提出資產轉讓申請至北廣科技與其簽訂134畝土地和2.6萬平方米廠房的轉讓協議,僅用時4個月時間。
雅昌彩印公司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代表企業,近幾年運營規模不斷擴大,現有運轉空間嚴重不足,而與其毗鄰的凱蘭航空公司,因業務處于初始階段,部分廠房處于閑置狀態。鑒于此,開發區及時協調兩家公司達成了租賃合作意向,既以最小成本解決了雅昌彩印公司發展空間需求,又提高了凱蘭航空公司的資產利用率。
集約化發展模式為空港開發區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幾年來,通過多種閑置資產整合形式,合理的企業置換機制,開發區已成功完成實例近40個,新引進資金70億元,新企業預計銷售收入達172億元。
.
通過努力,空港開發區每公頃土地實現產出由“十一五”初期的1.77億元上升到了“十一五”末期的2.73億元,同比上升54%;稅收由728萬元上升到1438萬元,同比上升97%。
實踐證明,建立合理的企業更迭機制是開發區破解土地發展瓶頸、提高土地含金量的有效手段,同樣也是產業轉型升級、投資結構優化的重要途徑。
“軟硬兼施”
在環境建設上,空港開發區“軟硬兼施”,投資環境不斷改善。不僅創造了4萬余就業崗位,而且優先解決本地勞動力就業2萬余人,構建了完善的醫療、養老、居住等生活及保障體系,獲得了“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稱號,已經基本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型園區。
從硬件條件看,空港開發區以可持續發展理念引領園區建設,著力打造“循環”、“低碳”園區。2009年開發區每萬元產值標準煤能耗為0.019噸,僅為全區平均水平的1/4,被市經信委認定為“市級生態工業試點園區”。
從軟件服務看,獨到的服務理念和高標準的辦事效率成為空港開發區高速發展的有力保障。堅持“今天事、今天辦”的服務宗旨、“個性化、過程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服務理念,辦事態度最熱情、辦事程序最簡便、辦事效率最快捷、辦事質量最高、辦事成本最低的“五最”服務標準,共同構成了空港開發區日益完善的綜合服務平臺。
為提供給企業更專業和周到的服務,開發區將各類服務機構整合為實體公司,分別開展土地一級開發、入市摘牌、房地產建設、物業后勤等綜合服務。
在園區管理上推行“兩種模式”:一是集團公司模式。開發公司下設空港股份、空港物業兩大支柱集團,發揮各自特色運營方式,分別開展土地一級開發、地產項目建設以及物業綜合服務。二是控股公司模式。以資產為紐帶,推進開發公司結構調整,構造完善的母子公司架構,建立現代公司制度,理順開發公司與下屬企業的產權關系。兩種模式的相互結合,使得開發區的服務管理機構精簡、靈活、高效。
空港開發區在保障企業穩定運營的前提下,還積極籌措各方力量,整合政策支持、資金扶持、政府補貼等多種渠道,助推高端企業成長。
截至目前,開發區內由高新技術人才創業并在空港逐步成長起來的企業已達16家。如:首屈一指的中國基因研究中心——華大基因研究中心,中國整車設計研發的領軍企業——北京長城華冠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開發新興流體過濾技術的承天倍達過濾技術有限公司,等等。這些致力于高端研發、專業性強的成長型企業申請的專利已達37個,其中發明專利8個,上繳稅金已從2004年的幾千萬增長到2009年的近2億元。
品牌拓展
“十一五”期間,空港開發區憑借強勁的品牌效應,累計引資額達到330億元,高端產業和總部經濟加快聚集,園區第三產業稅收貢獻率接近70%。
與此同時,空港品牌還實現了向周邊區域的拓展延伸。空港開發區先后與趙全營鎮合作開發空港C區,與木林鎮合作開發中心區,引進了自主品牌乘用車基地等高端項目,促進了鎮域經濟發展,空港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得到極大提升。
在與趙全營鎮、木林鎮合作開發二三產業基地的過程中,空港開發區在鎮域規劃建設、項目招商、產業發展等方面成功實現了品牌優勢、管理優勢和經驗優勢的全面輸出,突破了行政區劃對生產要素的束縛,走出了地區融合發展的第一步,探索出了一條園區和鎮域“互動發展、錯位競爭、共贏共利”的發展之路。
目前,空港開發區與趙全營鎮共同打造的空港C區市政基礎工程已全部完成。其中,一期368畝土地達到上市條件;二期549畝土地為承載薩博汽車項目提供了成熟的土地載體;三期441畝土地手續已報區國土分局,待預審。截至目前,空港開發區累計為空港c區引入項目7個,2010年全年實現稅收1億元,占C區稅收總額的34.67%。
空港開發區與木林鎮的合作同樣在加快推進。空港開發區已投資1.3億元,啟動木林中心區一期940畝土地開發。目前,招商部門已開始進行人員、信息對接,著手調研木林鎮產業、環境基礎,明晰合作地域產業和發展定位,一批新的注冊項目即將引入。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積極向外開辟分園謀發展仍然是空港開發區打破既有空間限制的重要手段。順義北部沿京承高速發展帶和順義東部淺山區,都將成為未來空港品牌進一步拓展的重點合作區域。
“‘十二五’期間,空港開發區要走現代招商和大招商之路,構建帶動式園區。推動招商引資從招商招錢向招入招智轉變、從導入經濟效益向引進核心技術轉變、從追求單一項目向引入產業集群轉變、從追求引進產業資本向引進金融資本轉變。強化綠色低碳招商,鼓勵和引進低碳產業、環保產業、新興綠色能源產業,進一步提升整體生態效益。積極拓展合作范圍,探索區域大招商模式,利用開發區品牌影響力和產業輻射力,探索利用周邊區域乃至更大范圍拓展廣域招商,實踐大招商之路。”杭金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