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過,預測股市漲跌是愚蠢的事情。然而國內的名嘴、王牌機構等一堆聰明人,對“預測股市”這種愚蠢的事情卻頗感興趣。

中國股市中最吸引眼球、最搞笑的莫過于預測走勢了。其實說白了,這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巴菲特就說過,預測股市漲跌是愚蠢的事情。然而國內的名嘴、王牌機構等一堆聰明人,對“預測股市”這種愚蠢的事情卻頗感興趣。盡管他們的準確率低得可憐,還不時整出“萬點論”等雷人雷語,但多年的屢測屢敗,并沒有打擊權威們、機構們的積極性,反而愈挫愈勇,并樂此不疲。
就拿名嘴們機構們近一年的股市預測來說,一個通病就是患上了“牛市臆想癥”。上證指數從去年11月3186點到今年8月的2437點,大盤屢屢震蕩下跌。可每次見階段底后,只要反彈維持10天半個月,業內“大底”、“抄底”、“大牛市”的呼聲立馬就甚囂塵上,搞得小散們心癢癢,大干快上,急急火火,滿倉抄底。但是,等股票都從腳跟套到肚臍眼了,傳說中的“?!崩闶菦]有露臉。
年初的2661點、6月的2610點都曾經是機構們相當看好的底部區域,特別是“6.24”反彈給了機構足夠信心。7月初召開的中國資本市場第38屆季度高級研討會上,東北證券、申銀萬國、國信證券、國都證券、長城證券等17家券商研究機構齊刷刷看多三季度行情,可惜8月初指數就連破2600、2500兩大整數關口,很不給專家們面子。如今8月創出年內新低2437點,同樣的一幕再度出現,只是這一次隨著指數的急跌挖坑,機構有關股市見底的呼聲似乎更堅定更執著了。從小就聽慣“狼來了”故事,不知道還有多少股民認同這次權威機構們的分析,但看樣子,“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機構是信了”。
搞了這么多笑話,名嘴們、機構們有木有“鴨梨”呢?不過也怨不得他們,畢竟秉承價值投資理念的券商、私募、公募判斷市場高低的主要依據就是估值。盡管估值低未必就是股市見底的理由,此外不同經濟周期和政策環境下,到底多少倍的估值才是底部,這些都是個問題,但對比歷史性低點,2600點、2400點至少是個低風險區域。根據朝陽永續的統計,8月9日上證綜指的動態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10.09倍和1.66倍,而2008年最低時分別為10.38倍和1.69倍,2005年最低時也有17.67倍和2.59倍。因此,今年以來,在2700點、2600點和2400點附近屢次吶喊“底部”,低估值正是諸多機構看多的信心所在。
拋開券商等機構的估值論,股價結構也是判斷市場是否見底的一個較好的指標,只是太過“草根”而被市場忽略。這種通過歷史底部區域,低價股的數量、比例的對比,算是個效果不錯的土方法。比如2008年熊市,低價股迅速激增,到10月28日1664點共有358只個股收盤價低于3元,數量上已與上輪熊市大底2005年的1000點相當。另一方面,2008年1664點時,有超過600只個股股價在4元以下。而截至目前(2011年8月18日),兩市4元以下的“3元股”僅有60余只。此前4月中旬3000點附近時,“3元股”為16只。近期伴隨指數的大幅下行,“3元股”開始頻現江湖。不過與2008年1664點時600余只的龐大陣容相比,A股股價結構的調整難說已經充分完成。從這個角度看,被估值蒙住雙眼的專家們,或許多少有些樂觀了。
為何目前估值已與2008年看齊,股價結構卻依然差異明顯?關鍵還是銀行等權重股率先下跌。白菜價的銀行股拉低了A股的整體市盈率,但大量中小盤股并沒有出現價值的回歸。對比上證50指數和代表中小盤股的深證綜合指數、中證700指數當前的歷史位置,可以非常直觀感受到A股股價結構的差異。從目前60余只“3元股”來看,大多數股票主要集中在鋼鐵、高速公路、港口運輸和電力板塊中,由于受制于行業前景或產業政策,引發股價屢屢走低。考慮到凈資產,這些“3元股”的價值其實已經有所低估。反觀那些缺乏實質業績,僅依靠題材、概念維系的高價中小盤股,它們今后長期的技術調整壓力、價值回歸壓力不容忽視。這也決定了未來震蕩筑底的過程相當曲折。
回顧歷史上的經典大底……325、998、1664,都是在悲觀絕望中孕育而出。今年8月以來,“3元股”的紛紛涌現,也說明A股正在靠近底部。由于通脹的長期性、復雜性,國內貨幣政策真正放松,可能要到年底甚至明年,反復震蕩筑底的格局將延續到三四季度。因此在迎來第四個大底之前,相比樂天派的機構,我們投資者還應保持一份耐心、一份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