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四年,蘇東坡任于杭州,管轄浙西七個州。
有一個叫吳味道的窮書生,雖苦讀詩書,但屢試不中。后來州試中榜,有了進京赴考的機會,卻沒有路費。鄉人可憐他,為他捐了一百千錢和兩包棉紗,他一并帶上,準備將棉紗帶到京里賣掉后作為考試費用。
然而,那時沿途都有關卡抽稅,如果照章納稅,兩包棉紗到京就沒有賺頭了。于是,吳味道想了個主意,在包面上寫上“杭州知府封至京師蘇侍郎宅”,想借蘇東坡給弟弟蘇轍帶東西的名義一路逃稅過去。誰知杭州稅關的稅吏十分盡責,吳味道被逮了個正著,送到蘇東坡的公堂之上。
知道原委后,蘇東坡不但沒有責罰,還將棉紗依價折成銀兩付給吳味道,并親筆題寫自己的姓名、官銜和蘇轍在京的詳細地址,換下包裹上的舊封,以示托送。蘇東坡還祝愿吳味道一路順風,金榜題名。
身邊的人大為不解,蘇東坡只好釋疑:“吳味道年老窮苦,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一個窮書生竟敢假借大文豪的名義行欺騙之事,不僅嚴重侵犯了蘇東坡的名譽,而且影響惡劣。擔任地方要職的蘇東坡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不依不饒、嚴懲不貸,旁人也無可非議。但是,蘇東坡不但網開一面,還竭力相助,足見蘇東坡是一位頗有雅量之人。后來,吳味道果然高中,特意致信感念蘇東坡的恩德。
站到對方的立場給對方想理由,這是一種雅量。它不僅是一種立身處世的安樂法則,更是一種精良的心理品質。它不但蘊含著體貼和諒解,更能表現出一個人的氣質和胸襟!
(藍昌科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