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河南新天科技股份公司首發申請過會,如今靜靜等待上市的大小股東們或許正歡天喜地的等著數錢呢。既然要成為公眾公司,那就意味著,必須把自己的前世今生給投資者說個明白。從招股書看,這家公司的出資增資方面存在著一些耐人尋味的東西,一是大股東費戰波在公司成立出資和2005年的增資中大玩貓膩,二是保薦人海通證券突擊入股,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
新天科技一共進行過4次增資,其中有2次受到市場質疑,一次是大股東費戰波以無效專利作無形資產,增加資本金230萬元;另一次是保薦人海通證券的全資子公司——海通開元突擊入股,低價增加資本金60萬元。
資料顯示,2005年9月,費戰波以無形資產即“一種非接觸式IC卡”的實用新型專利的形式出資,公司資本金由800萬元“增加”到1030萬元。
但在這之前的2004年12月27日,濟南博大智能儀表有限公司就上述專利,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該委員會在2005年6月17日做出決定,宣告費戰波的專利無效。從時間看,專利被宣告無效的2個多月后,費戰波竟然堂而皇之的用來當做無形資產增資了。
時隔4年多之后的2009年11月底,費戰波把這次無效專利增資改為貨幣資金出資,并支付利息,合計人民幣290多萬元。
不知道其他股東是否有被欺騙的感覺,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有明顯的貓膩。4年多,費戰波相當于空手套白狼,獲取了相關股份的分紅受益權,反過頭來再補上,無疑占了大便宜。以290萬元換230萬元的資本金,相當于每單位股份價格1.26元。而在2010年3月份,費戰波轉讓股份時的價格是24元,李建偉、費占軍兩位股東轉讓股份的價格是6元。
其實,在新天科技成立之初,大股東已經開始用這種手法玩貓膩了。2000年11月該公司成立時,費戰波、費占軍以價值51.6萬元的房產一套作為實物出資。2003年4月,由于房產出資一直未過戶,這項出資改為貨幣出資。
不管是無效專利還是房產,都可以視為假出資或者說是空的,這樣以時間換空間,費戰波是大股東,其他出資人也許只有看的份兒。
十分值得警惕的是,新天科技招股書中對那項無效專利的表述:“該技術于2005年出資前,已被公司使用在智能計量儀表之中,對于公司的以往及后續發展均有使用價值。”如果濟南博大智能繼續追訴的話,新天科技將面臨巨額侵權賠償,其股價必會受到影響。
2010年4月,海通開元、泰豪晟大、正同創業3名法人股東,以貨幣資金的形式出資,各認購60萬元,認購價格為18元/單位注冊資本,每家的成本是1080萬元。其中,海通開元是保薦人海通證券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30億元,經營范圍是股權投資、財務顧問服務。
2010年6月8日,新天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革,海通開元持股數增長至156萬股。按照新天科技2010年0.58元的每股收益和30倍市盈率計算的話,該公司上市后的股價為174元,海通開元的持股市值將高達27144萬元,減去1080萬元成本,將獲利1600多萬元,投資收益超過150%。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保薦人的全資子公司,海通開元的火線低價八股,存在利益輸送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