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一盞清茶,一群同道,一場禪修,一次心靈的回歸。
6月,百湖之城的大慶,正值初夏,風暖暖的,太陽柔柔的,花香初放,滿街飄香。醒獅國學院禪修的課堂上,一幅“一碗茶湯”臺前懸掛。
來自古城西安的心一應醒獅國學院的邀請來到油城為大家帶來一場名為《一碗茶湯》禪修課程,幫助同道修養心性。3天的時間,一起坐禪,一起行禪,一起學習茶道,一起泡茶,一起休息,一起吃飯,一起感受無我茶會,一起修養心性。
禪茶智慧
第一天,心一為大家開釋禪茶一味的人生大智慧。茶道是禪的化身,茶道的每一步都體現著禪意,茶與道相通,感受茶道的同時,就是在感受禪宗那種追求本真的精神。
順其自然,融于自然,尊敬自然,這些都是禪宗的精神內涵,由茶入道,茶代表了道,在茶道的品味間感悟禪的境界,在沖泡品飲之間體驗本真的性情。
第二天清晨齋飯后,所有同道著布衣,穿布鞋,在朝陽的陪伴中,在禪修房樓下的林中行禪,然后回禪房打坐,聽經。下午,心一開始為大家講解真正的茶道。
自由泡茶
第二天中午齋飯休息,下午開始先打坐,聽心一吟唱,接著茶道師為大家展示了茶道的藝術魅力。
剩下的時間是自由泡茶。
每人自行攜帶茶具、茶葉,種類不拘,因茶為自備,每一個人所喝到的茶可能都不一樣,所有的茶皆具有使人破迷開悟、明心見性之功能、需飲者以平常心去品味。
茶會中泡茶方式不受拘束,放松心情去享受禪茶的意境即可。
大家默默的泡茶、傳遞。奉茶時低頭,被奉茶者合掌。
心一說:“禪茶修持是建立在“明心見性”的禪學思想上的,禪宗提倡平常心是道,悟道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獲得。”
無我茶會
第三天,是禪茶的最高境界,無我茶會。
茶會之前,心一說明了茶會進行的程序與時間。座位抽簽決定,大家圍坐成一個圈,無老幼、尊卑人我相之分。沒有了桌椅的阻隔,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莊嚴肅穆的氣氛油然而生。
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一人泡四杯,頭泡,一杯供佛、其余分奉于自己右側三人,二泡、三泡一杯己用,其余奉右側三人,三泡后可自由奉茶。
“將茶泡好”是茶道的基本精神,如茶泡壞了,會影響品茶的效果,故事先要有足夠的練習,從而摒棄懈怠保持精進之心。遇到泡壞了的茶,仍要以感恩的心接納。
“當我接過左邊的人奉的茶時,我的眼淚突然涌了出來,彼此間的界限消失了,又有一種莫名的喜悅,只感覺自己從來沒喝過如此醇香的茶湯。”王女士對筆者說。作為禪修班的老學員,每年四次的課程她都會過來,她說,生活在這個復雜的世界里,心靈會忘記回歸,每上一次課,在大師指引下去關照自己,學會放下,身心合到一處,體驗內心深處的寧靜自在,一種慈悲的愛,萬物與我同體同在,那一刻我找到生命真實的意義,關鍵是學習到了修養心性的方法。
茶即禪,禪即茶
一碗茶湯,怎會僅僅是一碗茶湯?
禪茶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心性修養形成,其目的就在于通過強化當下之覺照,實現從迷到悟,從俗到雅的轉化。
寧靜的心,質樸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