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這是狄更斯《雙城記》中著名的一段話。
這段話如今用在溫州301動車事故后的中國,那么貼切。
媒體人用眼睛看,用心靈看,用思想看,一邊是卓念,一邊是追問。“真相”這個詞顯得那么悲傷。那么即使是再冷眼旁觀的人,也不能無動于衷。最終的過程比結果顯得更重要,我們看到的是在悲憤力量下的精氣神兒,這股氣勢讓自己身為媒體人感到驕傲。
精神頭兒很重要,因為即使改變不了什么,但至少能更將抱怨轉化為生產力。
在動車追尾、肯德基豆漿等大事件的空當,看了《永不磨滅的番號》。戲劇、評書、段子、中國式幽默、戲謔勁兒和大氣融匯在一起,什么軍容軍姿在這里成了個笑話,各種游擊肉搏撕扯是家常便飯,想來拍這樣的作品還得是中國電視人。“我從來不相信XX,但我相信一起出生人死的爺們!”這部劇同時告訴我們,不管你穿著什么樣的衣服,拿著什么樣的戰斗武器,站在同一個位置向著同一個方向是多么重要。在這個各種家庭劇、諜戰劇霸著熒屏的時候,看到這么一出戲,實在打眼,看了真提氣,不由得讓人從那個亂世想到這個世界,亂的不同,但情懷的缺失?每個把活著當作信仰的人都感到無力。找些能喚起自己中國人傳統情結的東西,不自然地成為一個心底的愿望,當有人把這東西捧到眼前時,你唯有感動。
影視作品是有效的精神傳播渠道。不過影視作品中要傳達給觀眾的東西,是要符合大家的普世價值觀的,有了這個魂兒,然后再談人物鮮活,講述方式新穎,才可稱之為好。我們總說一個作品好看,一個作品糟爛,大抵就是是否挑起了你某種心底真實的情感,讓人如同抓住一個容易逝去的懷念和會讓你激動的念想。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詞包括大海、高速公路、遠足旅行大海是種皮質沙發,當你累了,你可以說,我要坐在大海上休息。高速公路是一陣強烈的風。你遠足旅行則是一種堅硬的材料 ”這是電影《狗牙》的開場白。當父親將這些東西一點點告訴孩子們時,孩子們就這么認為了。這也是—科煽動,它講述的是語言的魔力,表現得有點荒誕,但是傳遞了—個慨念你一再被某種東西灌輸傳遞,你就會認定它或者說習慣它。
所以,凡在大事件中必崛起造謠者一樣,煽風點火,他們應景且綿延不絕的表達極具煽動力,但很多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精神頭兒。大家切記要去偽存真。
麥家說塞林格在小說中一句話三個“他媽的”,很適合讀者跟著字發泄心中塊壘。確實如此。不過老媽隨手翻了幾頁說這人寫得不好,愛罵大街。我于是跟她講了塞林格書中這樣一個孩童謎語: “堵墻對另一堵在說什么?在墻角碰頭。”老媽樂壞了,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