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天堂,天堂不僅有美景,美人,還有美食。杭幫菜,又名迷宗菜,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南宋建都時,不但帶來了官員、文人,也帶來了一大幫廚師,于是北方的飲食文化隨之南下。當時,南北名廚濟濟一堂,各方商賈云集于此。古往今來,文人雅士鐘情杭幫菜,以食為天者前仆后繼。
蘇東坡吃在杭州
一道“東坡肉”成就了蘇東坡食客的美名。據說是東坡先生在西湖造蘇堤,本想備下黃酒和豬肉犒勞民工,不料下人傳錯了話,廚子將酒與豬肉燒在了一起,結果此肉酥糯可口,其香無比,“東坡肉”也就陰錯陽差地進了杭州名菜的菜譜,在如今的36個杭州名菜中,東坡肉總能勾人食欲。
公元1089年,蘇東坡又一次來到杭州,出任杭州的父母官——知府。上任伊始,為了解決西湖雨季泛濫,蘇東坡又一次率領民眾清淤疏浚并修繕湖堤,這被后人稱為“蘇堤”的湖堤之于西湖,宛如明眸上的一道秀眉,不僅使西湖地區魚米豐茂,同時也為西湖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為了犒賞參加工程的民眾,蘇東坡按照自己的老習慣來宴請大家,他在徐州首創在黃州完善的紅燒肉,終于在這次大宴中蜚聲海內,自此脫離朝堂回到民眾中的蘇東坡,一夜之間就成為了一個品牌。
在杭州,蘇東坡把西湖盛產的大鯉魚,又做出了新的方法,他先選一條鯉魚,用冷水洗,擦上點兒鹽,里面塞上白菜心。然后放在煎鍋里,放幾根小蔥白,不用翻動,一直煎,半熟時,放幾片生姜,再澆上一點兒咸蘿卜汁和一點兒酒。快要好時,放上幾片橘子皮,趁熱端到桌上吃。這種做法很快又一次風靡全國,被稱為“東坡魚”。西湖中還盛產河蝦,蘇東坡獨辟蹊徑用杭州的另一種著名特產龍井茶為配料,做出了清鮮可口的龍井蝦仁。
李漁校準杭幫菜
明末清初的戲劇家李漁是半個杭州人。他年輕時來杭州開始了賣文生涯,數年間連續寫出了《憐香伴》、《風箏誤》、《意中緣》、《玉搔頭》等六部傳奇及《無聲戲》、《十二樓》兩部白話短篇小說集,在杭州坊間一下子就響了名聲,而且連南京、蘇州也都流傳著他的傳奇作品。連他的筆名“湖上笠翁”,也與西湖關系密切。
李漁在1662年左右離開杭州,舉家遷往金陵。經過幾十年的奔走,身心勞累、年近古稀的李漁又回到了西湖邊上。此后他再也不想走了,想在西子湖畔安享晚年,不想沒有過上幾天安閑的日子,新屋造好不久,便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凌晨安然地閉上了眼睛。
一生貧困疲于奔命的李漁不像蘇東坡那樣精于美食,但他對飲食還是有著超人的見解,其精華是重蔬食、崇儉約、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膩、講潔美、慎殺生、求食益,這些見解體現在他的重要著作《閑情偶寄·飲饌部》里。
李漁的所有飲食主張都與現在的杭幫菜有極大的相似。杭菜的口味崇尚清淡,不重油重色,講究原汁原味;杭菜原料中基本上沒有“鳥獸蛇蟲”之類的野生動物,這些科學飲食的特色,使得杭菜在我國的大小菜系中獨樹一幟。
袁枚杞人憂菜
袁枚是清代乾隆、嘉慶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并稱乾隆三大家,還是一位有著豐富經驗的美食家、烹飪學家。他所著的《隨園食單》一書,是我國清代一部系統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眼下的很多杭州名菜其實在他的《隨園食單》里都有介紹,比如蜜汁火方、生炒甲魚、西湖醋魚、土步魚、鹵鴨、素燒鵝、宋嫂魚羹,等等。當然他對這些菜肴并非一味贊賞,比如對宋嫂魚羹做濫了就表示過擔憂。
袁枚《隨園食單》載:杭州以土步魚為上品,而金陵人賤之,曰為虎頭蛇,可發一笑。(土步魚)肉最鮮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芥作湯、作羹尤鮮。三月清明節,每家均用米粉捏“清明狗”,并食麥糕、青團。四月,立夏食烏飯糕,做工的人都要吃莧菜,不論價有多貴都要買。時品有所謂“三燒五臘四時新”。烏糕飯,即青精飯,以南燭樹葉搗碎取汁,泡米蒸飯,其色紺青可愛,杜甫云“豈無青精飯,令我顏色好”?!叭裏迮D”,指燒鵝、臘肉。“四時新”是鰣魚、新麥仁、甜酒釀、鞭筍。五月食江魚(即大黃魚)、角黍、烏賊、鯧魚、比目魚。七月品西瓜、鮮藕、蓮蓬。九月食重陽栗糕、老菱。十月尖臍蟹,家家腌咸菜。
胡雪巖創新藥膳
眾所周知,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祖籍杭州,因此這里有他的故居和他所手創的百年老號胡慶余堂,以及那些穿越時空的故事和傳世百年的藥膳美味。
當年,杭州胡慶余堂“國藥號”開張,創辦人胡雪巖請來一批藥工,其中有位綽號“鐵板刨”的。此人年逾七旬,仍眼不花、齒不松,工作十分賣力。工友們多次詢問其強身秘訣,但都吃了閉門羹。胡雪巖得知此事,決定請他吃飯,一探究竟。席間,“鐵板刨”直言:“胡大官人,平白無故為何請我吃酒?”胡雪巖笑拿酒杯:“老人家這般年紀還在切藥,外面人會笑我不敬老……”“鐵板刨”一聽急了:“你看我哪點顯老?”“那你有何防老良方?”胡雪巖問。“鐵板刨”哈哈大笑:“我平時除了手腳勤快外,只喜兩樣:一是天天菊花、杞子泡茶喝,二是食鮮魚?!焙r當即招來大廚師告知“秘方”,并道:“我每日事雜,怎能天天泡杞菊茶?吃魚又多刺……”廚師思索后道:“不如兩樣并成一菜,鮮魚制成肉茸。”胡雪巖當即叫好,于是著名的藥膳第一名菜便誕生了,正式定名為“明目魚米”,其味道鮮美,具有滋補肝胃、養血明目之功效。
幾百年來,“明目魚米”經過不斷改進,現已成為杭州胡慶余堂藥膳廳的首道招牌菜,且被評為杭城藥膳第一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