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美國和日本普遍出現的“發展乏力、失業率高以及消費者信心下滑”,以及新興經濟體增長放慢,這些都構成“嚴峻的挑戰”。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9月我國出口按年增長17.1%,為7個月來的最低水平,貿易順差145.1萬億美元,為5月以來的最低值。海關總署提出警示,由于全球經濟景氣度降低,現在我國出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貿易遭遇沖擊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后,9月出口同比增長18.9%,進口同比增長20.9%,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出口同比增長17.1%,環比下降2.19%。9月我國對歐洲的航運量增長率——歐洲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也由之前的22%下滑至9.8%。
海關總署預計,全年的出口增長率從2010年的31%跌至18%,進口增長將從39%跌至21%;貿易順差將從2010年的1830億美元收窄至1700億美元,而順差的最高記錄為2008年的2950億美元。
“經濟不景氣,對產品的需求也下滑了。”東南沿海的一位企業主抱怨道,“人民幣繼續升值,而工薪水平也在提高。”
海關總署副署長魯培軍指出,人民幣升值削弱了出口的競爭力,尤其是在出口企業接大額訂單或長期的訂單時。海關總署還指出,歐盟、美國和日本普遍出現的“發展乏力、失業率高以及消費者信心下滑”,以及新興經濟體增長放慢,這些都構成“嚴峻的挑戰”。
“發達國家的領先指標顯示,情況將繼續惡化。”法國興業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姚偉說。
人民幣升值壓力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參議院9月11日以63對35票投票通過了旨在迫使中國令人民幣升值的議案,該議案將送至眾議院。這項法案將操縱匯率與貿易補貼綁定,要求美國政府調查主要貿易伙伴是否存在直接或間接壓低本國貨幣幣值,以及為本國出口提供補貼的行為。根據這項法案的內容,如果主要貿易伙伴的匯率被認為低估,美國將對其實施懲罰性關稅。同時,如果貿易伙伴的幣值過低被認為是補貼出口的一種手段,美國業界可以尋求對國外競爭者征收更高的關稅。
雖然該法案還需要在眾議院獲得通過并由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后才能成為法律,但是一旦通過,會對中美貿易甚至全球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引起軒然大波。
該法案的主要內容是要求美國政府對所謂“匯率被低估”的主要貿易伙伴征收懲罰性關稅。外界普遍認為,此舉主要針對中國,旨在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
“貿易緊張,至少表面上看來的緊張局面,很可能使得中美關系趨于緊張,并導致全球緊張局面惡化。”巴克萊銀行中國及香港地區經濟分析師的常健說。
事實上,在過去4年里,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幅度之大,為25種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中之最。
“盡管華盛頓內部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日趨增加,但是中國政府仍然可以引用現在的數據來說明,出口企業已經承壓。”加拿大皇家銀行駐香港的策略分析師布菜恩·杰克森(BrianIackson)說。他還引用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來說明,現在中國對歐洲出口所面臨的困境。
減少外需依賴
《經濟參考報》援引專家的話稱,美國這一旨在迫使人民幣加快升值的法案有可能在參議院獲得通過,但該法案在眾議院通過、并最終形成法案的可能性較低,美國政府對雙方開打貿易戰和匯率戰的顧忌也很大。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向松祚向松祚指出,人民幣單邊升值對中國經濟最大的危害,就是讓中國經濟出現嚴重的資產價格泡沫和整體經濟泡沫化,其深重后果正在快速顯現,我們正面臨至少是地區性的金融危機。
來自美國的壓力也促使我國反思國內的政策。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指出,我們也必須反思自身的高儲蓄和貿易政策,一些政策導致我們過度依賴外需。
花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現在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最大外部負面因素是全球經濟將面臨一個較長時間的低增長,甚至間歇性負增長。中國的應對辦法應是從外需投資(為出口而投資)轉向內需投資(為國內消費和服務業發展而投資)。
趙慶明認為,針對美國人民幣匯率法案,中國應該采取反制措施,如果美國對中國征收懲罰性關稅,中國可以拋售美國國債。對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進行立法,約束美國的政策。但現在中國往往太被動了。
專家認為,人民幣不應在壓力下快速升值,一方面這無益于解決中美貿易問題,另一方面在美QE3的預期之下也將加大國內的熱錢壓力。
同時,貿易風險也促使我國進一步升息,并采取措施以支持貿易企業,減輕人民幣升值對其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