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梳理傳統企業管理模式的發展入手,簡要介紹了幾種比較典型的管理方式,并通過對現代外部經濟環境和企業內部制度背景的分析,闡釋了由于市場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現代公司制企業的的盛行,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足夠或者說不再適應現代企業的生存方式,因此,企業需要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創新模式使其立于競爭之林的不敗之地。本文提出了幾種新型管理模式,希望能夠在學術和實踐中作出微薄的貢獻。
[關鍵詞] 企業 管理模式 創新
一、企業傳統管理模式的發展
伴隨著企業的出現和發展,人們對企業管理模式問題的研究探討從未停止過,針對企業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也一直是管理科學發展至今的首要研究目標。由中外管理學研究和實踐來看,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主要是科學管理以及具備嚴格科層制管理制度的官本主義管理模式:
1.科學管理模式
古典管理學家泰勒繼承了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經濟人假設的觀點,即人的本性是以利己為原則的動機從事經濟活動的,提出了實現最佳工作的科學管理模式。它要求制定一個先進的工作標準,以實現工作方法的標準化、工作條件和工作時間的標準化;選拔符合要求的工人并加以培訓使之掌握標準的工作方法;然后利用經濟手段來調動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科學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把人視為主要憑直觀感性行動的,并以追求物質需求為最大滿足為前提條件的,此種管理模式符合工業化發展的初期人們物質缺乏以及工業化大生產的需要。
2.嚴格科層制管理模式
嚴格科層制是以企業管理者的行政命令為主導,員工的被動執行為核心,實行嚴格的層級制管理。此管理模式是以假設人本性厭惡勞動,生來以自我為中心,并且缺乏進取心,寧愿被人指使而希望回避責任,要求安定高于一切為前提的。在科層制管理模式下,組織內部有嚴格的規定、紀律,并毫無例外地普遍適用。組織內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員間關系只 是工作關系。它嚴重壓抑了員工的能動性、自覺性,忽略了在工作中人的感受,因此必須代之以全新的人本主義管理模式。
二、現代經濟環境和制度背景的要求
1.外部經濟環境
首先,以顧客為核心,產品個性化定制的市場競爭模式已成為企業能否持續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在傳統的標準化管理模式下產品千篇一律,不僅趕不上技術發展造就的競爭速度,更加無法滿足顧客日益變化的個性化需求。其次,經濟全球化已經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模式,由此帶來的跨國公司擴張浪潮已成為大型企業的發展趨勢。因此,傳統的縱向嚴格科層制管理模式會加大企業的管理成本,降低信息流動速度,使企業陷入低效率的生產模式。因此企業管理模式的發展趨勢應減少內部一般管理人員,結構相對扁平而不是高聳,以團隊結構取代金字塔式的層級結構,管理模式的設計思路應傾向于顧客或企業的運營過程而不是職能。
2.內部制度結構
公司制企業已成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主流模式。投資主體多元化、產權制度的明晰要求企業管理工作追求綜合經濟效益,目標不再是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是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從而要保證各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管理模式已經不僅僅只是服從上級的指示,而是整個企業中每一個環節的自覺行為。傳統的將員工僅以“經濟人”為假設前提來設置的管理模式無法匹配價值管理的目標。企業應當建立全新的人本主義管理模式,即文化管理模式,將上級控制下屬變為以企業文化為導向的下屬的自我控制來完成目標。
三、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之路
1.企業創新的內涵和必要性
經濟學家約瑟夫 . 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了“創新”這一理念,從而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真正驅動力。管理創新, 既可以定義為創造一種新的更有效的資源整合范式, 也可以是新的具體資源整合及目標制度等方面的細節管理。企業管理創新是在創造和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主動適應外部市場環境,提高企業整體效能的過程。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企業能否長期立于不敗之地,其產品、生產和管理模式都要不斷的創新,以滿足市場日益變化的需要。
2.創新管理模式
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董事長杰克#8226;韋爾奇說:“我們以全新的管理理念贏得人心,而非依靠強制性手段。”新型管理模式需要克服傳統的刻板的科學管理以及限制個人發展的嚴格科層制管理模式的束縛,建立起已授權和分權為主要方式的管理模式,并將企業文化思想貫穿管理流程始終。新型管理最大秘訣是通過培育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危機意識,變員工的被動執行為主動參與,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出他們用之不竭的工作干勁。
(1)目標管理。目標管理是以“目標”作為組織管理一切活動的出發點,貫穿于一切活動的始終,要求在一切活動開始前確定目標,一目標為導向,以目標的完成程度來評價。目標管理把經理人的工作有控制下屬變為與下屬一起設定目標由下屬自我控制來完成。這些共同認可的衡量標準,促使被管理的經理人用目標和自我控制來管理,進行自我評估。目標管理的優點在于,能提高計劃工作的質量,改善組織結構和授權,激勵職工去完成任務,使控制活動更有成效。
(2)網絡型組織管理。網絡型組織管理以自由市場模式組合替代傳統的縱向層級組織,公司自身保留關鍵活動,對其他職能進行資源外取,由一個小的總部協調或代理,這些分立的組織通過電子手段與總部保持聯系,總部主要是制定戰略計劃、政策以及協調公司與承包企業的關系。通過減少管理層級,使得信息流動性更強;網絡的各部分可以根據需求變動增加或撤除;無需大量的啟動成本,增強了企業組織的適應性。
(3)簇群組織管理。該管理模式的特點是將公司的員工組合成一個個若干人的自我管理型團隊,各個團隊包括不同專業的人才,他們緊密結合,通過團隊全力負責一個業務計劃或主理一種產品的生產經營。這是一種新型的橫向型組織,自我管理型團隊擁有各種技能的員工以及所有所需的資源,并且團隊成員有自主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