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理論為基礎,根據安徽省1985-2009年消除膨脹影響的人均GDP為經濟指標,以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固體廢料生產量、為環境質量指標,分析安徽經濟與環境狀況,建立相應的計量模型。研究表明:安徽省的環境曲線不符合典型的EKC曲線,安徽省廢水排放與人均GDP的關系曲線為“U+倒U”型;廢氣排放與固體廢物排放曲線類似于倒U型EKC的左半部分,尚未到達拐點。由此可見,環境質量的改善并非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而自動發生的。安徽省環境總體形勢比較嚴峻,環境問題亟待解決,建議安徽省加快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科技進步以及繼續加大對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投資力度。
[關鍵詞] 環境庫茲涅茲曲線 經濟增長 環境污染
經濟與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兩個緊密聯系的系統。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研究了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在Kuznets提出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倒U形曲線關系之后,有學者指出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之間也可能存在倒U形曲線關系。此后,經濟學家對此問題的實證研究從未停止過。國內對經濟與環境關系的研究大多數是圍繞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進行的,即驗證與國外EKC曲線研究的關系,若符合EKC曲線,轉折點在哪?若不符合,兩者之間是什么形狀的曲線?如劉靜(2009)、劉耀斌(2007)等人對區域EKC的實證研究,即用OLS方法進行EKC模型的估計。
文章利用安徽省的統計數據資料,首先對經濟與環境現狀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進而對建立相應的模型,最后給出相應的對策。
一、變量選擇、數據來源及研究思路
為了研究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所以選取了安徽省1987-2009年間每年的工業廢水排放總量(萬噸)、工業廢氣排放量(億標立方米)、工業固體廢料生產量(萬噸)為衡量環境質量的指標。人均GDP數據由各年名義人均GDP以1978年為基期平減而來。數據來源于《安徽省統計年鑒》,時間跨度為1987-2009年。文章應用Excel和計量軟件Eview6.0進行分析,在對安徽經濟與環境質量水平總體分析的基礎上,進行ADF檢驗,并建立計量模型,最后根據結論給出相應的建議。
二、安徽省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狀況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近年,安徽經濟增長迅速,GDP總量每年增速都在10%以上,2009年總量達到10063億元,人均突破萬元,達到了14809.4元。同時能源消耗與工業廢物也伴隨著經濟增長在不斷上升。
對環境質量指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圖1-圖4表明:安徽省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固體廢料生產量三者的變化趨勢與實際人均GDP整體上相一致。從1987年到2009年,安徽省工業廢水排放量總體趨勢有所下降,從1987的1048445萬噸減小為2009年的7344萬噸。安徽省工業廢氣排放量持續走高從1987年到2004年,工業廢氣排放還只是略微增加,但從2004年至2008年,工業廢氣增速變為急劇上升,2009年是稍微的下降。在1990年到2005年期間,工業固體廢物排放總體來說比較穩定。在2005年至2009年間,年平均固體廢物排放達到6186萬噸,2009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8471萬噸。經分析,經濟發展導致了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越來越大,相應環境質量也有所下降,雖然節能降耗工作已經做出了很大貢獻。
三、安徽省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系的計量分析
根據安徽省1987-2009 年環境質量數據以及人均GDP 數據,采用二次曲線進行回歸分析,建立安徽省的環境經濟計量模型,結果發現此模型不能準確描述安徽省環境與經濟的發展規律,因為人均GDP 與廢水排放量的關系曲線表現為一個正U 形加倒U 型,而廢氣與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則呈現出近似倒U 形的左側部分。由此可見,安徽省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曲線與標準的倒U 型EKC 曲線不太吻合,它既有三次曲線,也有二次曲線。進一步分析發現,工業廢水排放的三次曲線擬合效果更好,因此在借鑒原模型的基礎上添加一個三次項,用以說明安徽省的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水平的關系。即:
(i=1,2,3)(1)
其中:Yi(i=1,2,3)分別指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指標;X為實際人均GDP;a為回歸系數;εi 為隨機擾動項。如果橫坐標表示人均GDP,縱坐標表示各環境污染指標,則有判斷準則:
如果a1>0,a2<0且a3=0,則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為倒U型曲線;
如果a1<0, a2>0且a3=0,則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為U型曲線;
如果a1<0,a2=0且a3=0,則環境惡化程度直線下降;
如果a1<0,a2>0且a3<0,則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為“U+倒U”型曲線;
如果a1<0,a2<0且a3>0,則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為“倒U+U”型曲線。
利用上述三次曲線模型進行回歸,相應模型:
人均GDP與工業廢水排放量相關數據擬合結果如下,
R2=0.881 P=0.000 F=36.870
人均GDP與工業廢氣排放量的回歸擬合結果如下:
R2=0.985 P=0.000 F=1088.362
人均GDP與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的結果如下
R2=0.982 P=0.000 F=916.076
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觀察其系數項及方程總體的P值,該方程系數均通過顯著性檢驗,且回歸方程總體上也是顯著的,模型擬合很好。
模型擬合結果分析
分別以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廢氣排放量和工業固廢排放量為 y 軸,以人均 GDP為 x 軸,做出散點圖。 利用 SPSS 統計分析軟件 ,得到人均GDP和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廢氣排放量以及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的函數模擬曲線圖:
由人均 GDP與污染排放量回歸模型可見,安徽省人均 GDP與工業“三廢”環境指標曲線擬合效果較好,擬合優度R2最低為0.881,對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具有較充分的解釋意義。從安徽省工業“三廢”的 EKC軌跡分析可以看出,三條曲線的形狀各不相同,且與傳統的 EKC曲線不太吻合。
由圖5可以看出,在1987至2009間,曲線呈現出先下降再上升而后繼續下降的特征,總體依然呈下降趨勢。即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工業廢水排放出現了反復的波動,但總體勢頭良好,隨經濟的增長,總體廢水排放減少。人均GDP與工業廢水排放在圖形上接近于“U+倒U”型。實際上環境質量的改善并非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自動發生 ,而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環境經濟政策的調整。由于安徽省在廢水治理方面投資較大 ,環保措施得當 ,因此在工業廢水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圖6與圖7形狀類似,在1987年至2009年間,均呈現上升態勢,尤其最近幾年上升勢頭更是明顯。這說明 ,安徽省目前仍處在工業化發展時期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 ,工業廢氣排放量與工業固廢排放量仍將持續增長。如果這種勢頭不能得到及時的遏制,那么一旦超過某個限度,環境污染問題將很難得到治理。
四、結語
在經濟增長初期階段,對環境問題的意識程度比較低或是忽視的,隨著經濟增長污染物排放水平也在增長,環境質量水平不高,隨著收入提高到某一水平后環境質量開始改善,雖然安徽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由于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環境壓力仍處于上升趨勢。
安徽省 EKC曲線并不完全符合傳統的 EKC曲線形式 ,這也驗證了 EKC曲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不同國家或地區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因此推斷出 EKC不是經濟、環境發展嚴格遵守的一條必然規律 ,是根據經驗數據對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做出的一種描述。
安徽省廢水排放與人均GDP的關系曲線為“U+倒U”型;廢氣排放與固體廢物排放曲線類似與倒U型EKC的左半部分,尚未到達轉折點,這與典型的EKC是明顯不同的。從上面的 EKC曲線來看 ,安徽省除工業廢水排放量有所減少外 ,其它兩個指標都處于不斷惡化狀態 ,可見安徽省環境質量要得到提高,還要有很長路要走。政府要加大對環境質量的治理力度。
因此,安徽省要實現節能減排,把GDP單位能耗和排污量降下來,優化產業結構是關鍵。安徽省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優化第二產業結構,重點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術產業。
參考文獻:
[1]王學山,吳豪,陳雯.區域環境質量與經濟發展關系模型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4 ,(4).
[2]劉靜. 山東省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水平計量模型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09,40,(4).
[3]曾昭法, 陳青云. 湖南省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的定量研究[J ].統計信息論壇,2008,(8).
[4]蔡珞珈, 黃蔚.湖北省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研究[J ].當代財經,2006,(8).
[5]趙衛亞.計量經濟學教程[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