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創業熱潮高漲,新創企業的成長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而企業成長理論更多關注現有的成熟型企業,以潘羅斯為代表的內生性成長理論以及能力理論也適用于新創企業的成長,但是它們都忽視了企業家這個主體的作用。新創企業面臨諸多問題,企業家需要具備的多種能力才能促進新企業的成長。
[關鍵詞] 資源 能力 新創企業成長 企業家能力
我國的創業活動位居世界前列,創業活動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然而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企業平均壽命只有7到8年,民營企業更只有短短的3年,很多新創企業失敗率明顯高于現有企業,猶如曇花一現,普遍遇到成長的煩惱。學術界關于創業研究的重點從早期的關注新創企業的形成發展到對新創企業的成長的研究,思考創業過程的機會質量,研究創業成功的決定因素。現有企業成長理論大都是研究成熟企業,那么這些理論是否適用新創企業的成長,或對其有借鑒作用,這是本文的出發點。
一、新創企業面臨諸多問題
全球創業觀察(GEM)把運營時間不超過42個月,尚未進入成熟期的企業稱為新創企業。近期的報告指出新創企業類型從早期的生存類型向機會類型轉變,全球進入創業熱潮,但與此同時,新創企業的失敗率明顯比現有企業高,很多企業在創辦之初就夭折了。究其原因,新創企業與成熟企業有著顯著不同,前者存在先天性劣勢。
首先,新創企業資源相當匱乏,資金不足,沒有人才優勢,不具備成熟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其次,新創企業面臨著新進入缺陷和生存挑戰,缺乏生存和成長所必須的信譽度和可靠性,而幾乎所有的新創企業都面臨著利益相關者認知和認可度低的合法性問題。因此,新創企業總是以小規模起步,在公司治理結構上并不完善和健全,而此時的新創企業的企業家往往一身兼多職,即是企業所有者,又是企業經營者,還可能是技術專家,可見新創企業明顯體現了企業家的個人魅力和特征。
新創企業的先天性劣勢是它失敗率高、生命周期短暫的客觀原因,更多學者開始關注影響新創企業成長的企業家主體這個主觀因素,因為企業家和新創企業是共生的,企業家的主觀能動性對新創企業的成長是有影響的。
二、 新創企業呼喚綜合型能力的企業家
1.新創企業的企業家
經濟學家和管理學者從不同角度闡述企業家,豐富了企業家的內涵。本文研究的對象是新創企業,結合新創企業的特點,我們從新創企業創立的過程來定義新創企業的企業家。
企業家通過對機會的識別和感知,發現機會背后所隱藏的商業模式、獲利能力,同時他們擁有著關鍵的資源和能力,比如先前的創業經驗,與政府、金融機構建立的良好關系,個人對經營事業獨特的眼光,組建團隊的能力等;企業家開發利用了這個機會,創建了新企業,此時的新企業是企業家實現其人力資本的途徑,是企業家擁有資源的集合器。
在新企業的初建期,企業家為了求生存,需要克服新企業資源匱乏、新進入缺陷、合法性低等先天性劣勢,往往成為多面手,即是企業經營者,又是企業所有者,又是技術專家,此時的企業家一般具有集權和個性化領導風格。
在新企業的成長期,企業家更多時候是一個管理者,決策者,對組織內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完善組織架構,引進新的流程,同時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通過增減業務進行市場再定位。
回顧有關企業家的文獻,我們不難發現,新創企業的企業家是創新者、套利者,是風險承擔者,他們都有有著共性,即他們都具備發現機會能力,掌握了稀缺信息和關鍵資源,并且能夠將創意轉化為有效地創業活動,在創辦企業的過程中,他們具備雙重身份,即是管理者又是所有者。
2.企業家應該具備多種能力
從20世紀90年代,研究人員逐漸將管理理論引入對企業家的研究,研究結果將企業家能力的內涵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企業家3個核心能力:(1)創造性破壞的能力,即善于獨立思考,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能力;(2)承擔風險 ;(3)學習能力;另一部分是企業家的必備能力,包含人際關系能力,指揮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Thomas(2002)將企業家能力按照相關性系統地概括為六種:(1)機會相關能力; (2)組織相關能力 ;(3)戰略相關能力 ;(4)關系相關能力 ;(5)概念相關能力;(6)承諾相關能力。我國學者賀小剛通過對6家高科技企業和23家傳統型企業的企業家及其他高層管理者進行半結構性訪談,提出了測量企業家能力的相關維度和測項,基于277份有效問卷確定了測量企業家能力的六個能力因子,即戰略能力、管理能力、關系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機會能力。張煥勇,魯德銀等人根據企業家在企業生命周期承擔的不同作用,把企業家能力分為三個方面:發現機會的能力,整合資源的能力,配置資源的能力。
企業家需要具備多種能力,才能促進新創企業的成長。在新企業成長的每個階段,企業家需要發揮不同的能力。從企業家能力角度研究企業成長,是從企業內部的資源和能力來研究,它的理論基礎是內生性成長理論。
三 、內生性企業成長理論及其對新創企業成長的啟示
目前,企業成長理論大致可分為古典經濟學的“規模經濟”成長理論、新古典經濟學的“最優規模調整”企業成成理論、以科斯和威廉姆森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企業成長理論、熊彼特的創新企業成長理論、潘羅斯的企業資源成長理論、安索夫的戰略成長論、德魯克的經營成長論和錢德勒的管理與技術成長論。其中以潘羅斯為代表的內生性成長的資源基礎理論和能力理論對新創企業的成長有很大的啟示。
1.資源基礎觀及其啟示
潘羅斯1959年出版的《企業成長理論》為現代企業成長理論奠定了理論基礎,嚴密、全面系統地分析了企業成長的問題,她認為企業成長理論是內生性的,管理資源對企業成長的作用非常巨大,而基本不考慮太多外在的因素。她主張以“成長經濟理論”代替傳統的“規模經濟”理論,提出了“企業資源—企業能力—企業成長”的理論分析框架。
潘羅斯認為企業是一個管理型組織,是生產性資源的集合體,企業本身的生產資源所產生的服務是企業成長的原動力。每個企業都有各式各樣的資源,在合理使用和優化配置資源的過程中,就會衍生出新的資源需求或者資源潛在的服務趨勢,企業需要補充新的資源或者實現資源的潛在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又會衍生出更多的資源需求或更多的資源潛在服務,企業的規模擴大,能力增強。潘羅斯把“服務”分為“企業家服務”和“管理服務”,企業家服務是用來發現和利用機會,而管理服務是用來完善和實施擴張計劃。(趙曉,2007)認為企業成長既一方面“與其特定群體的人的意圖有關”,另一方面又取決于企業內部未利用的生產性服務。真正限制企業擴張的因素來自企業內部,受制于企業的管理服務。管理服務的實踐可以產生新的知識,而知識的增加又會導致管理力量的增長,從而推動企業的成長。
潘羅斯的理論適用于新創企業的成長,因為“企業家服務”是用來發現和利用機會,而創業研究的中心問題就是關注創業機會的發現和識別。雖然潘羅斯的理論有明顯的局限性,它很少關注新創企業的創立過程,對機會和資源的可得性、對管理能力的假設都沒有進一步的分析,但潘羅斯的內生性成長理論讓我們把企業成長的關注點轉移到了企業的內部,并強調了企業內部的資源對企業的成長的重要性。
在企業成立之初,新創企業面臨資源匱乏,組織合法性差,新進入缺陷等問題,企業家成為新創企業的獨特資源,因為企業家的獨特能力很難在市場上買到,具有弱可交易性,企業家的獨特經歷也是不可復制的,阿里巴巴總裁馬云說過,別人可以復制他的模式,但復制不了他的苦難,因此新創企業的企業家是獨一無二的,是新創企業克服先天性劣勢的獨特資源。
潘羅斯的內生性成長理論要求企業家一方面要不斷地學習,實踐,完善其能力;另一方面,企業家要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的同時,要把個人知識和能力轉化為企業的知識和能力,當企業的生產性資源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企業具備了“管理服務”的剩余,這將引起企業更多資源的需求與獲得,誘發企業的擴張和快速發展。
資源基礎觀從企業的內部探討了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企業內部異質的不可復制、不可交易的資源是企業具有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雖然資源基礎觀強調了“獨特資源”獲取的重要性,但卻忽視了獲取資源所需的獨特能力以及高層管理者的認知能力,這為從企業家能力角度研究企業的成長打開了方向之門。
2.能力理論及啟示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提出了核心競爭力,他們將核心競爭力定義為“組織中的積累性知識和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他們的理論拓寬了資源觀的的思路,提出了“核心能力—核心產品—企業成長“的分析思路。但是企業核心能力是有惰性的, 容易引起“核心剛性”,這使得企業不能靈活應變外部環境的變化,喪失競爭優勢。因此, 動態能力理論認為, 企業成長應該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更新自己的能力,這彌補了核心能力理論“核心剛性”的不足,但由于經營者并不具備完全的認知能力以及完全的協調配置資源的能力,能力理論并不能解釋企業家能力的差異性對企業成長的影響。
我國學者賀小剛將企業家能力納入能力理論模型,認為企業家在企業成長過程中起到雙重作用,一是企業家通過其綜合能力直接作用與企業績效,另一方面是通過培育組織能力,間接作用于企業的可持續成長。
能力理力讓我們認識到,新創企業的成長離不開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有了核心競爭力才能開發出核心產品,企業成長才有保障。但新創企業存在先天劣勢,似乎新創企業一開始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家的能力,這種獨特能力能使新創企業克服劣勢,獲得生存所必須的資源;動態能力理論讓我們認識到在如今的外部環境變化異常,企業家面對不確定性,需要很強的判斷能力,學習能力和戰略能力,通過重組、增減業務進行市場再定位。
3.資源能力觀給新創企業成長的啟示
資源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能力產生于資源之上,同時能力的多少又限制了資源獲得的多少。資源基礎觀和能力基礎觀是相互依存的,前者重視資源的重要性,忽視了資源獲取所需的能力,后者重視環境的變化引起的能力的更新,忽視了經營管理者能力的差異性。 這為后面的學者研究企業成長奠定了理論基礎。
新創企業的成長離不開資源的累積,離不開能力的形成,資源能力觀讓我們認識到資源和能力是相互依存,互相促進的。企業家能力在新創企業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因為企業的資源和企業的能力都離不開企業家能力,企業家能力是企業能力的源泉。無論是發現識別機會能力的“企業家服務”,還是因資源累積而產生的“管理服務”,企業家的作用都是至關重要的。另外,企業家能力也是在變化、累積而逐步成熟的,外部環境的變化要求企業家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企業家不通過實踐和理論的學習,增強自身能力,新企業將隨時面臨失敗。
四、 促進新創企業成長的一些建議
新創企業是國家經濟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力量,促進新創企業的成長對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分析了內生性企業成長理論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促進新創企業快速成長的幾點建議。
1.提高企業家綜合能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教授認為商學院里是走不出企業家的,商學院所學的管理知識是企業管理者們交流的一種通用語言。企業家創辦企業后,通過教育培訓可以使企業家們獲得明顯的優勢,比如戰略能力的提高,管理技巧的改善,如今越來越多的商界精英、企業家報讀知名管理學院的課程是一個大趨勢。但是真正的企業家應該從實踐中來,企業家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后天養成的。新創企業先天性的劣勢要求企業家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如果創業者的資源稟賦有限,發現機會和利用機會的能力不強,整合資源的能力比較弱,新創企業失敗的可能性會更大。所以,創業者在決定建立新企業時,要綜合考察自身的能力,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在新創企業的創立階段,企業家也要不斷學習,充電,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新創企業度過生存期,進入發展期。
2.重視企業家能力與新創企業兩個階段的能力匹配
新創企業必然經歷創建期,然后再到成長期,渡過這兩個時期才能成為成為成熟的企業。在創建期,企業家在這個時候需要義無反顧地投入資源,此時的企業是以解決問題為工作重點,生存的壓力要求企業必須快速,有效滿足市場的需求。在企業的創建期,創建者需要具備更多的發現機會的能力以及配置資源的能力,而對資源整合能力的要求則不是很高,在成長期,新創企業度過了生存期,累積了一些生產性資源,這時候企業家要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為企業的擴張和快速發展做充足準備。企業家要根據企業的不同時期,做不同的事情,如果在企業初建期過度重視整合資源的能力,往往會本末倒置,因為初建期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具備整合資源的能力,企業家要根據發現的機會,合理地配置現有資源。
3.增強企業家的管理意識,員工的創業精神
新創企業失敗率高,只有適應性強的企業才能夠生存和發展。要創建適應性強的公司,企業家要有和員工互換角色的能力,企業家趨向于具有管理意識,員工越來越具有創業精神。為了達到這種角色的轉化,企業家必須具備決心變革的勇氣,承擔因變革而失敗的風險。企業家并不是企業新創意的唯一來源,很多創意來源于員工,為了鼓勵這種創新性的意識累積,企業家需要授權給有能力又潛力的員工,需要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培訓。而此時的企業家將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比如設計合理的薪酬機制,獎勵對企業做出貢獻的員工,鼓勵員工允許失敗,并且從失敗中汲取養分,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企業團隊的績效。企業家這種角色的轉化,是制度的的安排,是授權和分權的必然,也是知識和能力的轉化,讓企業的成員創造知識,形成獨特能力,進而產生持久的競爭力。
4.重視組織能力的培育
組織能力是指企業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包含市場潛力,組織學習和變革能力,戰略能力。企業家決定了組織能力的積累路徑和位勢,培育了組織能力的生態環境。在培育組織能力的過程中,企業家能力發揮著巨大作用。
潘羅斯說任何個人或由單個人所組正的團體所能做的事,都顯然存在一個最大量,任何個人或集團所操作的金融業務量的擴大速度也存在著某種限度。企業家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企業不能全依賴于企業家一個人的能力,而目前中國的很多企業都搞個人英雄主義,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也阻礙了組織成員能力的發展。在企業的創立階段,企業家要有意識去培養組織能力,因為組織能力是新創企業快速進入成長期的關鍵因素,也是新創企業克服生存困境的基礎。
5.打造學習型組織,促進組織能力的提升,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彼得#8226;圣吉(1990) 認為“未來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如何比競爭對手學的更快!”,學習型組織是一群能不斷增強自身的創造力的人組成的集合或團隊,在這個組織中,每個人都在學習,都在進步。新創企業不能僅僅要求企業家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也要求他的全體成員具有學習能力。因此,打造學習型組織成為組織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礎,從而構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學習型組織的打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它要求企業家帶領成員實現自我超,改善心智模式,為了實現共同的愿景而進行團體學習,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不是自發而形成的,學習型組織的建立與企業家的能力有關。可見,企業家能力在新創企業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6.政府充分開發培育企業家資源的有利環境
企業家能力是一種稀缺資源,對新創企業的成長至關重要。同時,豐富的企業家資源是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騰飛的有力保證。政府通過政策性調控促進企業家沃土的形成,鼓勵全民創業的同時,也要提供相關政策支持和資源支持,減少新創企業因資源缺陷,融資難等造成的失敗。
參考文獻:
[1]夏清華:新創企業的成長:產業機會、行為資源與創業學習[J].經濟管理,2008,(3):36-41
[2]肖建忠 付宏:新創企業的企業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2
[3]賀小剛:企業家能力與企業成長:基于中國經驗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5(10):101-111
[4]賀小剛:企業家能力與企業成長:一個能力理論的拓展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