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后勤戰略是企業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適應當今經濟環境,保持企業競爭優勢,獲取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企業后勤也應順勢而為,根據新形勢的要求,提高企業后勤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增強后勤工作的效率,為此,企業建立“節約型”后勤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后勤戰略 節約型后勤 效率
90年代以來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重組和兼并的浪潮、地區一體化和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以及競爭的日益加劇,使得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原有戰略,制定和實施新的戰略,以適應當今的經濟環境,保持競爭優勢,獲取更大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后勤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根據企業戰略的轉變而隨時調整,保障企業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企業后勤管理工作是企業整體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加快提高企業后勤工作效率, 實現企業后勤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新的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大部署,這既是對社會發展狀況的深刻判斷、英明決策,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作為企業也應該履行使命,建立節約型后勤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企業創建節約型后勤的內涵及意義
一般而言。對“節約”這一概念的認識具有雙重含義,一是相對概念,指相對于浪費而言的概念體系,是提倡性的、理念層次上的,但因為浪費概念和現象的界定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模糊性。故節約的含義也自然是具有很大模糊的;二是指在各種管理運行活動中對資源、能源需求實行“合理化、效益化、最優化”的平衡利用,實現資源和能源的共享,充分發揮其在管理和服務活動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廢棄物的產生,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益。
從本質上來說,節約型后勤概念應涵蓋上述兩層含義,尤其是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更為重要,因為資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才是產出與收益平衡的杠桿,才是實現企業科學化、節約化管理的最終落腳點。所以,企業節約型后勤建設的內在含義應當理解為是從降低企業運行和服務成本、節約企業資源和能源開支出發,并能良好地維持企業管理和服務的持續發展的管理活動。
建設企業節約型后勤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要求。目前,公司一般從四個方面設計戰略目標,即技術、市場營銷、制造和后勤。這四個方面必須同時具備,其中后勤系統是整個系統運作的基礎,是競爭優勢的重要保障。當一個企業服務市場擴大且競爭更激烈時,后勤系統會變得更昂貴、更復雜。在當今的競爭環境下,企業更加強調將后勤作為一個系統進行管理,努力提高企業后勤的效率,對于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提高企業后勤的效率就必然要求企業后勤進行節約型建設。
二、企業節約型后勤建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影響,以及企業管理者將后勤體系簡單化、附屬化,在經濟大環境和企業管理者認識偏差的影響下,企業后勤體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使得后勤體系的建設無法適應新時期的要求。
第一、企業后勤建設缺少戰略高度和思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大市場概念在今天已成現實。企業從世界各地尋找原材料,在不同國家建立生產基地,并將這些全球化生產資源的產出銷往國際市場。全球化使世界市場競爭加劇。市場的全球化必然要求后勤功能的全球化視野。實施全球后勤戰略,需要建立與保持一個綜合后勤保障體系。而目前在企業中,生產和銷售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而后勤管理缺少戰略高度,將后勤體系建設簡單化、附屬化的傾向明顯。
第二、企業后勤資源浪費嚴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建設和工業化、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但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模式就是依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長,這種模式加速了我國資源和環境危機,這種增長方式較多注重經濟增長的數量和速度,忽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結構,會突破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而無法持久。在這種經濟增長模式的影響下,企業后勤建設和管理過程中也必然存在著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注重外延式得擴張,而輕視了集約性的內涵增長。
第三、節約型后勤建設重視程度不夠,節約意識淡薄
企業中普遍存在著重視生產,而對后勤系統的職能重視程度不夠,甚至將后勤系統認為是生產過程的附庸,將后勤的職能簡單化、附屬化。由于受到這種意識傾向的影響,往往影響到企業資源、資金在分配上流入后勤系統的數量有限,影響了后勤體系的整體發展,使得后勤體系的發展無法適應企業整體的要求,后勤在整個企業生產、銷售等環節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弱化,節約型后勤的建設也就往往非常滯后。同時在整個后勤體系內,節約的意識也相對較弱,受到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影響,個體往往缺乏節約的意識,浪費現象較為嚴重。
第四、節約管理不到位,責任不明確
如果說企業生產設備的更新和提升是硬實力,那么企業后勤管理就是軟實力的一個方面。目前企業呈現出“硬實力上去了,軟實力跟不上,節約管理不到位,責任不明確”的局面。首先,管理理念滯后,“重開源,輕節流”。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重視前期的資金、技術、設備等資源的規劃和引進,輕視中后期的管理和評估,理念滯后,資源重置、閑置現象嚴重。其次,管理制度不健全。責任不明確。并未把節約型后勤建設納入企業的考核指標并建立相應的考核體系。許多企業節約型后勤建設僅僅流于形式和口號。缺乏健全的組織制度、管理制度和監督考評制度。
三、企業創建節約型后勤的途徑
在新的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大部署,作為企業也應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同時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競爭已經從生產和技術競爭不斷地向外擴散,競爭的程度也更加企業,為了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必須改變以往后勤體系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弊端,提高后勤體系管理的戰略性地位,企業創建節約型后勤勢在必行。
第一、強化服務意識,樹立節約觀念
建設節約型后勤,需要企業管理層自上而下的普遍關注,特別是企業管理者首先要有節約意識,并能把節約工作放在議事日程上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經常考慮、經常抓.并且要常抓不懈。再者是后勤管理人員的重視和后勤職工的積極參與。要讓員工懂得,節約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做好服務。為了達到效果,后勤系統必須建立一定的宣傳渠道,加強文化宣傳,思想熏陶。另外,還應從后勤內部著手,認真研究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開源節流、勤儉節約,并提出可行性、可操作的具體措施,滿足節約型后勤建設的需要。
第二、建立健全規范制度,強化節約意識
制度是行為的參考和保證,也是考核員工是否按章辦事、科學合理辦事的重要依據。沒有制度保證,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參考的標準,思想就不能統一,行為就缺失了準則。所以,建設節約型后勤必須通過制度來規范、強化節約意識,培育員工的節約行為,使后勤每個員工養成合理利用資源、節約使用資源的良好習慣,從而為建設節約型后勤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建立資源統籌管理制度,科學進行調配
從企業內部運行機制來看,資源統籌就是突破的共享。避免重復購置和使用率低下;從企業與外部依存關系來看,資源統籌就是通過后勤社會化,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在最低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滿足后勤服務保障。如何統籌管理,合理傳統的資源管理模式。充分實現服務保障資源。
第四、建立企業節約型后勤績效考核體系
企業后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要建立明確的績效考核計劃,制定可行的考核標準。設置合理的考核周期,并將績效結果充分運用到入力資源和組織發展目標的制定、調整上。績效考核體系雖說只是績效管理中的一個環節,但有效的考核體系對后勤發展和管理、對增強組織的運行效率、對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具有重要意義。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可以幫助管理者確定員工工作的有效性和無效性,幫助員工找到改善、提高工作成績的操作方法,使員工養成自覺的節約意識和行為習慣。當然。績效考核與行為養成之間。必須有一定的中介.那就是實行員工聘用制、崗位職責制以及監控、薪酬管理等方式的配合。
四、結論
節約型后勤需要從多方面、多層次、多渠道來建設。講節約,不是不投入,不更新,而是選擇正確的投入。正確的管理模式,利用現代技術和條件,充分合理配置人、財、物的比例構成,其宗旨在于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提高現有資源利用率,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王玲 發達國家企業后勤戰略的新趨勢[J].南開經濟評論 2010年第1期
[2]王俊峰等 建立高效節約型后勤的幾點思考[J].黃山學院學報 2010年第6期
[3]李虹 對資源節約型后勤的基本認識 [J].軍事經濟學院學報 2007年第4期
[4]牟萍等 節約型高效建設對策探析 [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