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許多同音不同意的詞語,如權利與權力、必須與必需、大事與大勢、定金與訂金等等。雖然這些詞語讀音相同且僅有一字之差,但意義卻相去甚遠。在房屋買賣中,就有很多因定金與訂金混淆而造成的糾紛。
下面我們來看些案例:
小紅在北京工作了好幾年,攢下一些錢。她與母親商量之后,決定采取貸款買房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居住問題。經過多次挑選,她最終選擇了亞運村某房地產項目。由于工作忙,她把選房簽約的事情交給母親全權處理。
在售樓處,小紅母親為保留中意的房號,交付了1萬元的訂金,隨后又如期交付了8萬余元的首付款。此后,她經常地到新房那里查看小區的建設進度,但令其感到不滿的是,小區里的環境及配套設施與售樓小姐所描述的差距甚大。原來承諾小區的綠化率達40%,現在卻連綠色都看不到;原來承諾在交房時一并交付使用的健身設施也沒了蹤影;小區里的水暖電熱氣也不能保證按時開通。
帶著疑惑,小紅母親來到售樓處向售樓小姐打聽情況,可她遭到了對方的呵斥:“誰跟你說的你就找誰去,反正我沒說過。”后來經小紅多方考察,發現該樓盤的建設質量和小區配套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于是她想退房要求開發商退款。
經過多次軟磨硬泡,售樓處最終同意退還她們已交付的8萬元房款,但不同意退還1萬元的訂金,理由是小紅的母親已經毀約,按約定,“定金”不予返還。
小紅很納悶,因為她在交訂金的時候,開發商明明說這錢相當于預付款,如果不想購買房屋了還能夠退回,現在不僅不能退了,甚至還擔了一個違約的罪名。雙方協商無果,于是小紅母女訴至法院,要求開發商退還她們的“訂金”。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開發商在協議中已聲明,1萬元相當于預付款,而且在樓房的建造中,小區的綠化率并沒有達到開發商所承諾的40%。因為開發商違約在先,小紅母女要求退房并退回1萬元的要求是合理的,所以,開發商應退回小紅母女1萬元的訂金。
小紅母女通過法院拿回了自己的錢,但同樣都是訂金,為什么以下案例中的劉先生卻輸了訂金官司呢?
劉先生就自己選中的一套商品房與開發商簽訂了認購書。雙方約定,劉先生于簽訂認購書之日起6天內與開發商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并交付首期房款,如果劉先生未按期簽合同或未按時交付相關款項,開發商有權將劉先生認購的商品房另行出售并不退訂金。簽約當日,劉先生交了4萬元,開發商在收據上注有“訂金”兩字。
隨后,開發商將一份沒有蓋章的認購書的復印件交給了劉先生。6天后,劉先生沒有去交首付款,也沒與開發商簽訂正式的購房合同。因開發商在收據上將4萬元注明為“訂金”,劉先生認為這實際上已將定金變成了預付款,故訴至法院要求返還。經審理,法院駁回了劉先生的訴訟請求。
從法律角度來看,“定金”具有雙重性質。首先,可作為合同的擔保,以保證合同履行;其次,可以起到合同成立的證明作用;再次,定金作為一把雙刃劍,還具有懲罰性。與“定金”相比,“訂金”的概念并不規范,在法律上僅具有預付款的性質,是預付款的一部分,是當事人的一種支付手段,不具有擔保性質。合同履行的“訂金”只能抵充房款,不履行也只能如數返還。
庭審中,開發商出具了蓋章的認購書原件,法院認為,雖然收據上注明“訂金”二字,但根據雙方所簽訂認購書中的相關約定,可認定這4萬元系“定金”性質,而非預付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當事人交付留置金、擔保金、保證金、訂約金、押金或者訂金等,但沒有約定定金性質的,當事人主張定金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劉先生沒有正當理由拒簽合同,故應對自己的未履約行為承擔責任。他交的4萬元定金屬于擔保性質,在其違約時,開發商有權不予返還。
但在實際中,并不是所有的“定金”都不能退回。我國《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不符合商品房銷售條件的,開發商不得銷售商品房也不得收取任何預訂款性質的費用。也就是說,如果商品房不符合銷售條件,而購房者已經繳納了“定金”,那么無論雙方是否約定“定金”退還事項,開發商都應無條件退還定金給購房者。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的規定,因不可歸責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方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
法律課堂:
“定金”與“訂金”是開發商利用購房者法律知識的缺乏而設置的一個文字陷阱。購房人在簽訂認購書或是購房合同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審查合同中的用詞,注意區別不同的含義,尤其是在法律意義上的不同。
“定金”是一個法律概念,是指雙方買賣商品時作為已成交的保證,是依據《擔保法》規定的一種擔保形式,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給付的作為債權擔保的一定數額的金錢,給付定金一方履行債務后,定金抵作價款或者收回,如果不履行約定債務的,定金不能返還。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債務的。則要雙倍返還定金。
“訂金”僅僅是指預付款,如果消費者不愿買這種商品時。“訂金”應當退還給顧客。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交付訂金視做交付的預付款,訂金不具備定金的性質,交付訂金的一方主張定金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以支持。房地產開發商在收取訂金的時候,訂金的數額必須在總房價的千分之五之內,雙方在簽訂購房預售合同或出售合同之后,訂金應即時返還或是抵充房價。嚴格來詵訂金只是一個習慣用語,而非法律概念。所以如果您尚未確定要購買的房屋時,最好不要繳納“定金”,也不要繳納“訂金”,以防開發商借機鉆法律的空子。
以上內容摘自金城出版社出版的《每天學點法律常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