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隨爺爺上山放羊,歸來時衣兜必定鼓鼓的,那是一下午的戰利品——酸棗。掏出一顆丟進嘴里,酸酸甜甜。“噗!”棗仁吐掉,爺爺卻阻止:“酸棗仁是一味中藥,可以治很多病呢。”
酸棗仁又叫酸棗核、山棗仁,味甘酸。在我國最早的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中,就已經有了酸棗仁“補中益肝,堅筋骨,助陰氣”的記載。《本草綱目》中則說“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癥;生用療膽熱好眠,皆足厥陰少陽藥也”。這說明,酸棗仁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等多種功能。
干燥成熟的酸棗仁呈扁圓形或橢圓形,長5~9毫米,寬5~7毫米,厚約3毫米,表面赤褐色至紫褐色,未成熟者色淺或發黃。酸棗仁宜在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將果實浸泡一宿,搓去果肉,撈出用石碾碾碎果核,取出種子曬干即可。
酸棗全身是寶,除了棗仁是貴重藥材外,棗面可做清涼飲料,棗殼可做活性炭,棗花是最好的蜜源,枝干則是制作農具的好材料,為此,山里人稱它“山里的珍珠”。酸棗在我省分布廣泛,向陽干燥的山坡。丘陵、山谷、路旁及荒地等皆有生長。這個金秋,記得去采摘哦。
應用推薦:
一、治神經衰弱,心悸失眠:炒酸棗仁研細粉,晚上睡前服5錢。
二、治睡中盜汗:酸棗仁、人參、茯苓各等分。研細末,米湯調服。
葉酸:準媽媽必備的維生素
前幾天,嫂子打電話來,要我回家時買幾瓶葉酸。我立馬心中一喜,看來“女強人”的嫂子終于要進行“希望工程”了。
許多人對葉酸都不陌生。葉酸又稱維生素B9或維生素M,是水溶性維生素B群的一種,因最初從菠菜中提取,故名葉酸。準媽媽在懷孕前3個月,就要開始攝取葉酸,因為葉酸是優生的必備維生素,不但細胞分裂少不了它,更可預防胎兒某些先天神經系統及紅血球、白血球細胞缺陷,傳達遺傳密碼,避免胎兒脊柱裂。同時,葉酸還可促進乳汁分泌,也是強化嬰幼兒抵抗力的法寶哦。國外研究表明,在3歲以下的嬰兒食品中添加葉酸,有助于促進其腦細胞生長,并有提高智力的作用。美國已批準葉酸可添加于嬰兒奶粉中。
更神奇的是,葉酸可引起癌細胞的凋亡,是一種天然抗癌維生素。此外,它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支氣管疾病也有不錯的療效,還常用于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輔助治療。
葉酸是制造紅血球不可缺少的物質,一旦攝取不足,便會引起貧血、疲倦、氣喘、浮腫等癥狀,但沒有過量致毒問題,只是會影響鋅的代謝。
葉酸主要存在于動物肝臟、油魚、蛋黃、深綠色蔬菜、胡蘿卜、南瓜、土豆、香蕉及豆類、堅果類食品中。口服避孕藥和鎮痛劑會降低葉酸的效果,大量維生素c則會增加葉酸的排出量,故此類人群應增加攝入量。
建議每天攝取量:
O~1 2個月:20~40微克;1~9歲:50~100微克;10~19歲:140~200微克;20歲以上:200微克。懷孕期增加200微克;哺乳期增加100微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