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技術進步為企業營銷創新提供了新的驅動力。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部分,網絡營銷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市場開發難度大、營銷費用有限等問題,在降低營銷費用的情況下取得更好的營銷效果,進而擴大規模和升級轉型,帶動社會就業和經濟增長。
網民數量的增加以及媒介平臺的擴展,推動搜索營銷快速發展。盡管在網絡與中小企業之間,出于認知、技術以及對互聯網營銷的理解等,依然有許多軟軟硬硬的障礙。但百度幫助中小企業營銷轉型的案例在各行各業仍然是不勝枚舉。正如百度副總裁王湛所說:“這是一個新的開端,百度希望與百度平臺上的所有用戶都成為互聯網新型營銷的領潮者。”
西高:從線下到線上的業務轉移
“是搜索推廣這種高性價比的推廣方式幫助我們提升了知名度,讓我們有了更大的收益!”西安西高互感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高)經理徐培新說。
西高是一家傳統的電子電工企業。面對更多的企業進入互感器市場,西高承受的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然而,就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西高從2010年到2011年,卻取得了營業額與企業規模幾乎翻倍的驕人業績。
在推廣方式的選擇上,西高一直走的是戶外推廣路線,但業務范圍及業績都很有限。2010年5月,西高嘗試著改變自己的推廣方式,針對自己的業務在百度搜索進行“互感器”關鍵詞推廣。
“使用百度推廣后,我們每天能接到十幾個咨詢電話,而過去能有一兩個咨詢電話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公司網站的流量大幅度提高,來自網絡的訂單大幅度增長。”徐培新說。
西高的業績已經在原有的基礎上翻了一倍,企業由原來的五六十人發展為150人的規模。西高的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得以提升,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如今,西高在互感器行業已占有一席之地。一路走來,徐培新深有感觸地說:“百度推廣的效果確實出人意料,精準,而且可評估。百度推廣的專業顧問幫助我們如何看懂百度統計報告,進行效果優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目前,西高在百度的投入占到其營銷總投入的45%,從百度獲得的客戶占到新客戶總數的80%。西高以自己的搜索營銷實踐驗證了百度推廣的營銷效果。西高表示,未來將繼續優化搜索營銷推廣,從線下業務轉移到以線上業務為核心,加快企業轉型。
朗閣:搜索營銷引發的“渠道革命“
“上海朗閣現在已發展成為以華東為重點、輻射全國的大型教育集團。”朗閣執行校長姜華高度評價搜索營銷的作用,“搜索營銷功不可沒,幫助我們帶來了學員、提升了品牌。”
10年前,朗閣只是上海盧灣區一個不大的英語培訓中心,而互聯網就是姜華在參與創辦這家教育學校的過程中找到的新渠道。“我認為做生意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要找更好、更新的渠道,這是企業的生命所在。”姜華說。
“我們嘗試在進行平面媒體廣告投放的同時,在國內幾大門戶網站做廣告。這類大撒網式的推廣,只是賺了眼球,對業務的增長沒有顯著的幫助。直到幾年前一場以‘搜索引擎’為中心的實驗展開。”
“眾所周知,暑假是我們英語培訓學校招生生源最集中的時候。如何一舉攻下暑期培訓的營銷高地?運用百度搜索營銷后,學員入校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80%以上。”姜華說,“從那時起,我們就沒有離開過搜索營銷,是搜索營銷讓我們的學員主動找上門。”
搜索營銷讓朗閣有了一個令同行羨慕的快速成長期。如今,朗閣已發展成為擁有朗閣和歐風兩個教育培訓品牌的教育集團,教學面積超過了1萬平方米。
姜華說:“我認為搜索引擎營銷是一種定位式營銷,因為任何一個應用搜索的人,都有強烈的目的性,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握住這種主動需求,引導他們找上門,把他們發展成為客戶。搜索引擎把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距離拉得最近,拉長了銷售旺季。”
現在,朗閣總部要求各地分校進行搜索營銷,并對新學員做過調查,其中1/3的學生是通過互聯網搜索到朗閣的。“我們還會進行更多的全國性推廣,用朗閣建立的渠道和品牌占領更大的市場。”對朗閣的未來,姜華有著雄心勃勃的計劃。
殘障人士:以小資源撬動大市場
“夢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看著坐在老板桌前侃侃而談的陳志敏,很難相信在2008年之前,這位有腿疾的創業者還在冒著酷暑嚴寒,為挽救瀕臨倒閉的企業而艱難地四處尋找客戶。但是在短短的3年里,他的企業不僅月營業額達到100萬元,而且從蘇州走向全國,相繼在上海、杭州成立分公司,目前是行業龍頭企業之一。
陳志敏的企業主要提供污水處理工程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服務。“我們從2008年6月在百度上做推廣,已經持續了3年,這三年中,我們員工增長了5倍,業績增長了20倍,公司在去年還搬入了新的廠房。”對于企業現在的經營狀況,陳志敏非常知足。“現在都是客戶主動來找我們,企業的營銷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去跑的業務員越來越少了,通過互聯網做成的單子越來越多,我對百度的推廣效果越來越有信心。目前,我的客戶群定位于全國。”
在中國的8300萬殘障人士中,陳志敏的創業故事并不是個案。缺背景、缺渠道、缺資源,再加上身體上的不便,可以說在中國創業者的隊伍中,他們是最艱難的一群人。但是,處于社會弱勢地位的他們,不等不靠,主動尋找出路,通過百度推廣,以小資源撬動大市場,獲得了成功。陳志敏們在收獲企業利潤、贏得市場的同時,不僅創造了社會價值,也實現了人生價值。
互聯網的開放性讓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都有了平等參與的機會,也為他們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功機遇創造了條件。更重要的是,相對于傳統的慈善公益,類似百度推廣這樣的平臺,幫助社會解決的不僅僅是創業、就業問題,而是促進社會形成良性的造血機制,推動社會共同發展。
“三農”:精準銷售的城鄉橋梁
從海南的“蕉急”,到內蒙的土豆滯銷,供需信息的隔閡頻頻讓農民“受傷”。而同樣是受節氣影響較大的山東臨沂南高莊,依靠黑松側柏苗木的致富之路卻走得順利得多。在苗木銷售旺季,南高莊苗農足不出戶就能日銷售額高達20萬元,他們走出了一條依靠信息化網絡技術的致富之路。
早在2004年,南高莊村通過一些傳統的銷售渠道進行苗木外銷,比如展銷會、報紙、邀請函等,但由于銷售費用過高,獲利不多。而幫助他們突破銷售瓶頸的,正是百度搜索營銷。現在全村400多戶農戶擁有100多個網站,大部分苗木依靠網絡銷售。
“現在城里人出來玩都習慣通過網絡搜索賓館信息,所以我覺得通過搜索營銷推廣自己的客棧能夠有不錯的效果。”北京霧靈山夢緣民俗客棧像南高莊一樣,在接觸了百度推廣之后,打開了城市消費者需求的大門。夢緣民俗客棧老板李振新說:“是搜索引擎,讓我了解了城市游客的喜好,更是搜索引擎讓我連接上了廣闊的城市消費市場,鋪設起農村與城市對接的橋梁。”據他介紹,他的客棧一年毛利超過了 100萬元,而大多數游客都是通過百度推廣來的。
傳統的農林漁業企業更偏重于立足本地及周邊經濟的發展,業務開展經常遭遇瓶頸。盡管在中國農村,家用電腦的擁有率已達31%,但對眾多農林牧漁企業而言,互聯網依然是個新事物。
“我是種花的,大棚里沒有電腦。無意中從路邊看到了大篷車,這才知道了搜索營銷原來那么實用。”山東濰坊青州迎富花卉公司經理李廣富無意間走進了一輛“搜贏天下·智引未來”的百度信息化營銷體驗大客車,開始認識到網絡的重要性。之后,李廣富的花卉業務開始在各地推廣。
百度在依托每天數十億次搜索,為企業帶來精準、有效,且投入低、性價比高的推廣服務的同時,也為這些發展中的中小企業帶來了知識普及型的培訓和指導,對提高中國農林牧漁行業的信息化程度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