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中國古代的皇帝們都缺乏商業頭腦,或者說凈做虧本買賣,只要是來經商者或流浪漢,謊稱是某某國家國君派來的使者——那些國家可能從來都沒聽說過,獻上點當地土特產,便龍顏大悅,不但好吃好喝好招待,往往還要賞賜十倍價值的物品,主要是絲綢茶葉什么的。這樣做說是擴大政治影響也好,說是宣揚天朝的優越富庶也罷,總歸是薄來厚往。
但皇帝們給人的這種印象實際上是很大的誤解。不信,要是你跟他說,您能賞賜俺點蠶種嗎,或者說,您能讓俺帶走兩個造紙匠嗎,不信你就試試,估計不掉腦袋也得挨頓板子。皇帝們非常清楚自己國家對外貿易的優勢是什么,而保守這些商業秘密就是國家的最高利益之一。
在絲綢的秘密泄露之前,中國鎮守陽關和玉門關的將士們,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盤查出關行人,甚至脫光了衣服搜查,誰要是被發現攜帶蠶種、桑種,估計腦袋一定不保。由于這個緣故,中國保守絲綢生產的秘密長達數世紀之久。羅馬帝國那邊最博學的人,也煞有介事地說絲綢是樹上生長的。這是典型的以訛傳訛,是從波斯人那里聽來的,而波斯人實際上也是一頭霧水。
中國喪失養蠶的秘密,應該是在南北朝時期。當時西域有個于闐國,出產玉石的地方,但總是開采,資源就快枯竭了。他們的國王很著急,心想必須開辟新的財源,于是想出一個計謀,向中原朝廷求婚,給陛下當女婿如何啊?陛下這邊當然很高興,擴展勢力的好機會嘛,就選了個公主準備送過去。這時求婚的使者悄悄對公主說,你要是將來想過好日子,就帶點蠶種和桑種吧。公主想想也是,便悄悄置辦了這些東西,又找了兩三個養蠶高手,打扮成隨行宮女的樣子,一行人迤邐向著陽關進發。守關將士接著,例行檢查。公主喝道,奴才大膽,也不看看本小姐是什么身份。那將士說,這是國法,您什么身份也得查。于是便查,什么也沒查著,奴才恭送鸞駕。公主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晚上休息的時候,散開云鬢霧髻,小心翼翼這才把蠶種從頭發里取出來。原來公主也曉得終不免一搜,干脆藏頭發里,看你們敢在姑奶奶頭上動土。就這樣,絲綢生產的秘密終于泄漏了。
好在我中華物產豐富,并不在絲綢一棵樹上吊死,咱不是還有紙嗎,誰說買紙不能賺大錢?當然這又是頂級商業秘密。中國人保守商業秘密那是一絕,紙又秘密了好幾個世紀,直到唐朝那位高麗將軍高仙芝在西域打了敗仗,同時也使得中國紙的秘密不保。一些造紙工匠被押往巴格達,從此穆斯林也開始造紙了,沒過多久又傳到西方世界。這種泄密當然是好事,因為它大大便利了知識的傳播。只不過,中國人又得保守新的商業秘密了,這回是茶葉。
古代也打貿易戰。中國周邊游牧民族的撒手锏是馬,中原朝廷這邊的優勢是茶葉。事實上,的確也是中原離不開馬,而游牧民族也離不開茶葉,因此貿易戰雖時有發生,但茶馬互市一直是宋朝以后邊貿的大宗。牧區沒法種茶,因此也無所謂保守商業秘密,但后來茶葉居然漂洋過海成為與西方國家貿易的拳頭產品,在18世紀某個法國家庭收藏的一套中國水彩畫上,畫出了“制造”茶葉的全套工序:茶葉生長在懸崖峭壁上,人們訓練猴子攀登采摘;在另一個隱蔽的地方宰殺野馬,提取野馬的體液,然后用這種體液沖茶,才能茶香四溢。這個謊言編得也可謂煞費苦心,而且頗具想象力。
總之,為了壟斷貿易,中國古代就是這樣保守商業秘密的,盡管最終都不免泄漏出去。其實,保守商業秘密全世界古今皆然。羅馬人在絲綢貿易上吃了大虧,絲綢一度跟金子一個價錢,但他們也有絕活,那就是生產彩色琉璃,并且嚴格保密制作工藝。但就在蠶種西傳的同時代,羅馬彩色琉璃的工藝也傳入中國,至于中國人想了什么辦法,已經不得而知。東羅馬的拜占廷人最后竊取絲綢的秘密也相當傳奇,那是兩個人把蠶種藏在竹筒里,萬里迢迢從東方帶過去的。
有些東西談不上秘密,因此張騫自己就把苜蓿和葡萄的種子帶回來了。苜蓿是最好的飼料,馬兒不吃這東西跑不快。但大宛的血汗馬就秘密得多了,漢武帝買馬不成,就派大軍去搶,前后搶了三次,最后搶回國一千多匹。■
(編輯 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