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的煩惱不都是因為自私而生。有時候,無私和愛,也會傷人。
這不是簡單的婆媳矛盾,而是關乎母親與孩子的愛與剝離,女人內心自愛與被愛的本質。我想,這是今天我們這個話題的意義所在。
麓雪:
你好!
我和丈夫是高中的同學,大學的同學,研究生期間我們結婚。那是多么讓人難忘的兩情相悅啊,即便在痛苦里,回想起當年的一幕幕,心里也蕩漾著浪漫和甜蜜。如今八年過去了,一段曾讓多少人贊羨的情分,怎么也會滋生煩惱和痛苦呢?
去年結婚后,婆婆退休來到了濟南,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一年過去了,就是這一年里,我和丈夫之間的爭執開始了。說到這里,你可能覺得是我這個兒媳容不了婆婆,是的,表面上看似乎是這樣,要不婆婆也不會流著淚對我說:“你知道,我的生活里就是你和兒子,我掏出心肺給你們,咱們三口人親親熱熱過日子,到底我哪兒做錯了?”婆婆這樣說時,我的丈夫也流淚了。那一刻,我覺得我是他們中間的一個“第三者”,好像只有我離開,這個家庭的親密才會正常。
是的,是我嫉妒,我嫉妒婆婆對她兒子太無微不至,嫉妒她兒子很多時候為了她的要求,忽略了我的愿望和感覺。他們母子之間的親密讓我覺得自己只是邊緣人。只有夜深人靜時,我臥在丈夫的身旁,才覺得這個人屬于我。
我的公公年僅三十五歲就因車禍去世,婆婆一個人拉扯著七歲的兒子,一直沒再婚,就是怕兒子受到傷害。她用一個人的工資供他讀書,我們結婚時又把縣城的房子賣掉,幫我們貼補著在省城買了房子,真的是一個很不容易的媽媽。我記著她的好,從心里覺得跟她也很親。婆婆是個率真、有情調的女人,跟年輕人很容易合到一起。我們在省城讀大學時,婆婆經常借出差帶著好吃的來濟南看我們,她說兒子離開她,她覺得心也像是被拽走了。大學放假時,我也是經常和丈夫到他家去,她待我真像親閨女般,做好吃的給我,買時髦衣服給我。我大學畢業后有了工資,也是經常給婆婆表達心意,帶她來濟南逛街。記得那時,我和丈夫一邊一個挎著婆婆的胳膊,三個人那么開心、幸福,憧憬著這樣的三個人生活在一起,該是多么和諧。那時,我覺得這樣的媽媽真是好啊,我從小姊妹多,媽媽幾乎都不太管我們,我經常看見人家的媽媽對孩子那樣噓寒問暖的,多幸福啊!甚至覺得像我媽媽那樣一學期也不打個電話過來真是粗心啊。那時,我渴望著和丈夫一家融為一體,渴望享受那份濃郁的親情溫暖。
就這樣,懷著幸福的憧憬,婆婆退了休來到了我們的中間。幾個月,僅僅幾個月,我的心里就不舒服了,丈夫就開始和我鬧別扭了,都是因為婆婆的愛。
她對我依然像對閨女般好;她對我的丈夫也好,像對一個三歲的小兒。那份細心和體貼,就像往我心里戳了一根棍子。早上,她把早飯做好,丈夫如果沒有喝奶或者沒喝稀飯,她就追到門口,一個勁兒地說:“不喝點稀的怎么行?”丈夫走了都好一會了,她還惦記著說個不停,直到我去上班。那情景真的就像一個媽媽去追上幼兒園的兒子;最讓我受不了的,就是晚上看電視。我婆婆倒是我們看什么她就看什么,從不自己找個節目看著(我們家兩個電視哦),非得坐在我丈夫的身邊,一會削個蘋果遞過去,一會去倒杯水拿過來,其間還經常摸摸丈夫的頭,拽拽丈夫的耳朵。不,不,是我的丈夫,她的兒子。哎呀,我真是亂了啊,在現實生活中我就是這樣,有時候真分不清那個男人到底在我和婆婆間,是個什么角色?我說“您坐著吧媽,我去弄就行。”可她非不,忙活得讓坐在那里的人心慌。丈夫可能習慣了,無動于衷,我說:“媽可是把我該做的好多事兒都搶了啊。”他說:“那你不省心了嗎?”
還有一次,婆婆洗澡,浴巾放在客廳了,她喊兒子去給她送過去,我說“我來吧”,可婆婆開門看是我,下意識地就問“那誰誰來?不是讓他給我嗎?”那個瞬間,我心里的不舒服啊,真是說不出口。
我知道婆婆是無意的,我也沒有和她生氣的理由。就是連理由也沒有,我心里的不舒服才會讓我更加不舒服。跟丈夫說,他總是說“哎呀,你真是,想那么多。你少干點活,不挺好嗎?”挺好嗎?真的是挺好的話,我為什么卻感覺不好?我不是個難相處的人,和父母兄妹、同學朋友、同事領導,沒有嫉妒和苛刻啊!可為什么在家庭中,這份愛讓我喘不過氣來?
楓葉一片
楓葉一片:
你好!
你的信,只留給我只言片語的空間,即使版面有限,我也不忍刪節你的話語。因為那是你的宣泄,你需要這樣的宣泄,別人也需要從你的文字間,看見人間的煩惱不都是因為自私而生。有時候,愛也會傷人。
這不是簡單的婆媳矛盾,而是關乎母親與孩子的愛與剝離,女人內心自愛與被愛的本質。我想,這是今天我們這個話題的意義所在。
其實,你的婆婆,一個“把愛全給了你,把世界給了你,從此不知我心中苦與樂”的母親,愛得是多么得無私。為兒子,放棄自己再覓伴侶之愛的幸福,把自己的未來和精神情感需求,寄放在兒子的生活中,是無私中的“自私”。
這個母親始終沒有和兒子實現“剝離”,即使兒子已經長大。一個人的現實人際關系,通常是他內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結果。父母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滿足的是自己的內心需求。所有母親在潛意識里都想把孩子制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于是,寧愿為了孩子使自己“蠟炬成灰”,也不肯“溫柔一推”,讓孩子遠離自己。所以,真正的母愛是要勇于剝離的。分離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孩子一生的成就和幸福,否則,就是對兒子獨立世界的一種阻礙。
這樣說,并不是“譴責”,沒有誰對母親的這份“愛”予以否定,只是你意識到了,就會多了理解。她若能意識到,就會給你對自己丈夫的愛留出釋放的空間,就看你怎樣溝通了。
我想起一個朋友在兒子結婚時對兒媳說的話:“我把兒子交給你這個‘新娘”了,以后我這個老娘的‘任務’就交給你了,你們倆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好好待他啊。”溫柔一推,把兒子推向了另一個愛他的女人身邊,多么“自私”又“無私”的母親啊!
每個人都只對自己沒有的東西敏感。“他們母子之間的親密讓我覺得只是邊緣人。只有夜深人靜時,我臥在丈夫的身旁,才覺得這個人屬于我。”這段話透出了你內心對于愛的渴望和不滿足,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個男人實際上是屬于你的啊!夜深人靜看看自己的內心,是否是兩個還不能完全自愛的女人,在爭奪自己心中渴望的愛呢?一個女人如果內心有足夠的愛,她就會愛自己也理解他人。
冒昧了。堅持一下吧,多么美好珍貴的情感!從青春年少到三十而立,跨過這個坎兒,就是人間一份美滿的姻緣啊!
祝福你們!
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