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深具魅力的個性和極具感染力的人性之旅,不僅有利于提升中國的國家形象,也柔性而堅定地表達了中國的原則和底線……”這是香港《文匯報》對此次習近平訪美所作的評述。
我國資深外交家、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曾表示,改革開放后,“人情味”外交等個性外交的運用,是中國外交事業的一個新發展。領導人的個性外交為何越來越受到關注?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
環球人物雜志:您如何看待習近平副主席這次“個性之旅”?
曲星:習近平副主席這次訪美,可稱為“中美關系的‘敘’舊布新”之旅。這可從兩方面來理解,一個是國家層面,今年是中美關系正常化40周年,兩國需要“敘”舊布新;另一個是習副主席個人層面,他惦記著20多年前訪問過的美國小鎮的老朋友,這體現的是與美國人民的“敘”舊布新。嫻熟的外交能力,再輔之以個性外交,他的訪美之行必然能取得好的成果。
環球人物雜志:習近平這次故地重游美國小鎮,有何重要意義?
曲星:他這樣做可以傳遞兩個信息,一個是文化信息,一個是政治信息。從文化信息來看,中國的傳統文化里面非常重視過去傳統的友誼和民間友誼。從政治信息來看,表明中國國家領導人、中國政府非常重視人民之間的友誼。中國領導人歷來強調兩國交往要著眼于人民,因為政治家會變更,但人民是永恒的。所以中美之間的友好合作需要政治家的努力,同時也需要一個非常深厚的民間基礎。
環球人物雜志:從外交技巧或手段方面來說,您認為類似的個性外交較之其他方式有哪些優點?
曲星:一國領導人與他國民間的交往,一般是到基層或老百姓家里去,談的都是一些輕松的問題,這樣直接避開了嚴肅的政治話題和一些敏感話題。所以,用這種外交方
wFiLheEcyKi0HufLcuyE5A==式去傳遞一些信息,表達一些愿望,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環球人物雜志:領導人的個性外交,通常打的是情感牌,有人稱之為“情感外交”,有沒有這方面的經典案例?
曲星: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說到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首腦外交的質量對兩國關系如何發展影響重大。所以,雙方都會想出一些好點子。在我的印象中,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和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互訪故鄉,應該算是“情感外交”的經典案例。1999年10月,江澤民訪問了希拉克的故鄉科雷茲;2000年11月,希拉克回訪了江澤民的故鄉揚州。這次外交實踐,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這里面一個突出的特點就在“故鄉情”上,因為它是人類共同的情感認知。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那時中法很快建立起“堪稱典范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編輯:張建魁 肖瑩 美編:苑立榮
編審:劉愛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