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童話《木偶奇遇記》中,匹諾曹是一個可愛的卡通人物,可在軍事領域,“匹諾曹”則是一種兇悍的噴火武器的代名詞。
俄羅斯陸軍代表弗拉索夫上校近日宣布,2012年俄羅斯陸軍將接裝大量新型高效能的技術裝備,其中俄羅斯防輻射、化學和生物部隊將于年內正式裝備TOS—1A重型噴火武器。或許是為了讓它聽起來不那么可怕,又或許是設計師很喜歡那個小木偶,俄軍把TOS系列噴火武器統稱為“匹諾曹”。
真正做到“殺人不見血” 根據俄軍公布的資料,TOS—1A噴火武器是在TOS—1基礎上改進的,由1臺戰車和1臺彈藥運輸車組成。該武器系統為24管的火箭發射器,一次可發射24枚燃燒彈和溫壓火箭彈,射程為3600到6000米(TOS—1為2700到3500米),齊射時間為7.5秒,一次齊射可以燒毀2000平方米面積內的所有物體,相當于一個小村莊范圍的集群目標。由于噴火兇猛,殺傷力大,這個“匹諾曹”顯得不那么可愛。
TOS—1A噴火武器曾在2010年5月參加了慶祝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紅場大閱兵,可見俄軍對其重視程度。去年底,俄軍舉行了一次大規模防核生化實戰演練。演習中動用了大量TOS—1A噴火武器,效果非常好。此后,俄軍決定開始大量裝備這一新型的噴火武器。
雖然TOS—1A在實戰中的威力還未得到驗證,但從 TOS—1的一些數據和戰例中,可以看出“匹諾曹”系列的威力。
TOS—1噴火武器的任務不是簡單地“噴火”,而是實施遠距離、大面積轟炸和縱火。當初研發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其作為一種戰場壓制武器,能有效幫助步兵和坦克進攻及防御作戰,主要對目標區、開闊地、工事中的有生力量以及車輛、城鎮、建筑物造成強大的殺傷破壞力。整個系統采用了T—72坦克的底盤以及動力系統,全重42噸,適合在崎嶇復雜的地形中行駛。
與常規噴火器不同的是,它不直接噴射已經點燃的高能液態燃料(如凝固汽油)。俄羅斯設計師將火箭與噴火武器的功能結合起來,發展出新型的火焰燃燒式火箭,將高能燃料放在火箭彈體內進行發射,在到達目標上空時,將高能燃料的混合物噴灑到相當大的范圍內。這種高能燃料的混合物無需點燃,遇空氣就燃燒,燃燒時能釋放極高的熱量,瞬間就可以將一定空域范圍內的氧氣消耗殆盡,造成局部缺氧,敵方人員不是被燒死就是因缺氧窒息而死。同時,因急劇燃燒耗盡空氣中的氧氣,還會在瞬間形成壓力,可以撕裂眼睛、肺、耳膜和其它內臟等器官,哪怕敵人躲在掩蔽工事或地下室中也無法幸免,所以它也被稱為“熱壓武器”,真正做到了“殺人不見血”。
噴火坦克受青睞 人們習慣性地稱裝著噴火武器的坦克為噴火坦克。噴火坦克多用于在近距離內噴射火焰,特別適合于山地、島嶼、坑道、壕溝作戰,以殺傷有生力量和破壞軍事技術裝備等,尤其是那吞噬一切的火焰往往能首先摧垮對方士兵的抵抗意志,具有其他直射武器所沒有的精神震撼作用,被西方武器專家稱為“攻堅戰的大殺器”。
在1935年至1941年的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中,意軍首次使用噴火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噴火坦克得到廣泛使用,主要有德國PzKpfw3和英國“鱷魚”噴火坦克等。二戰后,美國將M4A4、M5A1、M48A2等坦克改裝成多種型號的噴火坦克,有的曾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使用。
噴火坦克一直受到蘇聯紅軍和俄軍的青睞,上世紀20年代,蘇聯紅軍裝備了第一批國產坦克。30年代中期,蘇聯先后制造了使用油料、油瓶、噴槍等各種不同形式的噴火器,千方百計地安到了坦克上,形成了第一代噴火坦克,沒過多久就派上了用場。
1939年,蘇聯紅軍與侵占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之間爆發著名的諾門坎戰役。在朱可夫的親自指揮下,蘇軍出動500多輛坦克對日本步騎兵發動攻勢,第一次投入使用的OT—133噴火坦克將隱藏在戰壕、洞穴和地堡內的日本兵要么逼得逃跑,要么活活燒死,日軍的反坦克武器對這種新式坦克幾乎失去作用,整個戰場成為單方面的屠殺。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噴火坦克的技術裝備也在不斷變化。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蘇聯研制出可發射燃燒式火箭彈的噴火武器,首批命名為TOS,第二批為TOS—1。該武器在上世紀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中首次被使用,有效性得以證明,于是俄軍1998年開始批量裝備部隊。沒想到在2000年的第二次車臣戰爭中,TOS—1幫了俄軍的大忙。
“火戰”共青村 “共青村之戰”是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最慘烈的戰斗之一,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是車臣非法武裝頭目格拉耶夫的故鄉。3月初,格拉耶夫率領1500多名武裝人員突襲并從俄軍手中奪回了共青村。俄軍遂調集重兵,把格拉耶夫及其武裝人員團團圍在村里。
3月6日,俄軍開始強攻共青村。被包圍的車臣武裝借助村內建筑物的掩護,與俄軍展開了殊死搏斗。共青村在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修建有許多地下暗道和防衛工事。房屋內的地下室與下水管道相連,把各家各戶連接在一起。車臣武裝可通過這些暗道迅速繞到俄軍背后進行襲擊。幾天過去了,共青村的戰局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此,俄軍急忙調集TOS—1噴火坦克對躲在掩體內的車臣非法武裝實施打擊。在幾次齊射后,整個共青村幾乎被夷為平地。多數武裝分子被燒死或窒息而亡,死狀慘烈,從而動搖了車臣匪徒的意志,一些匪徒嚇得只好投降。此戰,除格拉耶夫率少量人員突圍外,俄軍共消滅車臣武裝人員約1200人,俘虜200多人。TOS—1噴火武器的威力再次顯現。
鑒于“匹諾曹”等熱壓武器的巨大摧毀力和殺傷力,聯合國曾在上世紀70年代禁止各國使用,但這未能擋住一些大國對其進行研發,俄羅斯和美國等國不斷推出升級版武器。而現在,這種武器已經成為新的發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