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路環境保護
1.1環境保護定義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于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
1.2公路環境保護內容
對照上述定義,公路環境保護是基于生態可持續發展原則調節與控制“公路工程與路域環境”對立統一關系的發生與發展。公路環境保護由兩項基本工作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對環境產生的各種影響及其影響的程度和范圍,根據需要采取專門的環境保護措施,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過程中,注意凸顯公路各組成部分的環保功能,使公路在運輸功能發揮的同時,對沿線環境的負影響最小。
1.3公路環境問題
公路建設必然影響環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設,其施工、營運期造成的環境問題會更嚴重。公路建設將造成如下環境問題:(I)選線不當會破壞沿線生態環境。(2)防護不當會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蝕與泥沙沉淀等。(3)公路帶狀延伸會破壞路域自然風貌,造成環境損失。(4)公路施工造成環境污染。(5)公路通車營運期間,車輛對沿線造成污染。
1.4公路環保功能
一般情況下,一條公路如果嚴格按照現行公路工程設計標準及《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按公路工程施工技術規范進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對路域自然環境的保護作用,并能夠對社會環境進行調整和完善。
公路各組成部分的環保功能歸納如下:(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結合造地還田與疏導排水,各部分相互協調配套,可使工程穩定堅固,外觀順適優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2)路面工程對路基起保護作用,同時也起著防塵,防水,保護公路沿線環境不被污染的作用。(3)橋梁涵洞工程設計與施工中重視對公路路域景觀環境的影響,可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4)排水工程對公路工程的整體性和穩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進入農田,避免耕地淹沒,土壤污染。(5)防護工程確保了路基穩定,減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環境保護作用。該工程與環保的關系最為密切。(6)其它工程(通常包括公路與公路、公路與鐵路的平面交叉和立體交叉、公路工程的沿線設施、公路養護管理用房屋及場、廠建筑物以及公路綠化等),特別是公路綠化,是國土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車環境,還可以起到美化路容,優化環境的作用。
1.5公路環保措施
公路建設的不同階段,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環保工作的重點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須具有針對性。(1)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階段:進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為進行環境保護設計和采取環保措施提供依據,(2)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階段:進行環境保護設計;(3)招投標階段:在合同書中納入環境保護條款,(4)施工階段:進行環境保護設施的施工及監理;(5)竣工和交付使用階段:進行環境保護設施驗收、環境后評價,(6)營運期:進行環保設施維護及處理環境問題投訴。
針對實際工作需要,現結合國家目前的環保法規對公路施工階段、營運期采取的環保措施分述如下。
5.1公路施工階段環保措施

(1)生態環保:①在土方開挖回填時避開雨季,雨季來臨前將開挖回填、棄方的邊坡處理完畢。②施工取土時采取平行作業,邊開挖、邊平整、邊綠化,計劃取土,及時還耕,及時進行景觀再造。③在雨水充沛地區,及時設置排水溝及截水溝,避免邊坡崩塌、滑坡產生。④在雨水地面徑流處開挖路基時,及時設置臨時土沉淀池攔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時將土沉淀池推平,進行綠化或還耕。(5)對路堤邊坡及時進行植草綠化。(6)對施工臨時用地,先將原表層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畢后,再將這些熟土推平,恢復原地表層。
(2)噪聲防治:①當施工路段距住宅區距離小于150m時,為保證居民夜間休息,在規定時間內禁止施工。②主動與施工路段附近的學校和單位協商,對施工時間進行調整或采取其他措施,盡量減小施工噪聲對教學和工作的干擾。③注意機械保養,使機械保持最低聲級水平,安排工人輪流進行機械操作,減少接觸高噪聲的時間,對在聲源附近工作時間較長的工人,發放防聲耳塞、頭盔等,對工人進行自身保護。
(3)大氣污染防護:①公路施工堆料場、拌和站設在空曠地區,相距200m范圍內,不應有集中的居民區、學校等。②瀝青路面施工,瀝青混凝土拌和廠設在居民區、學校等環境敏感點以外的下風向處,既方便生產,又須符合衛生要求(衛生防護距離分級中,規定的防護距離為300m),不采用開敝式、半封閉式瀝青加熱工藝。③施工便道定時灑水降塵,運輸粉狀材料要加以遮蓋。
(4)水污染防治:①瀝青、油料、化學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沖刷進入水體。②施工駐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糞便等集中處理,不直接排入水體。③對橋梁施工機械、船只嚴格進行檢查,防止油料泄漏。嚴禁將廢油、施工垃圾等隨意拋入水體。
5.2公路營運期環保措施
(1)交通噪聲防治;①對公路附近的學校、工廠和其他單位,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噪聲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圍墻、設置聲屏障、臨路兩側密集植樹綠化等。②附近有學校的路段兩端設置禁止鳴笛標志。③加強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設置噪聲監控站,禁止噪聲過大的車輛上路。
(2)大氣污染防治:①路邊植樹綠化。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特點,在靠近公路兩側,特別是環境敏感區附近密植喬木,灌木,這樣既可凈化吸收車輛尾氣中的污染物,衰減大氣中的總懸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環境、降低噪聲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觀的作用。②嚴格執行車輛排放檢驗制度,利用收費站對汽車排放狀況進行抽查,限制尾氣排放嚴重超標的車輛上路。
(3)水污染防治:①嚴禁各種泄漏、散裝、超載車輛上路,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體污染。②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門的生活區設置污水處理站,各種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
(4)潛在風險及農作物污染防治:①對運載危險品的車輛嚴格進行檢查、嚴格監控,防止事故發生。②在洪澇季節。要加強與氣象水利部門聯系,確保洪水期行車安全。③在公路兩側30m范圍內嚴禁種植蔬菜,馬鈴薯等根莖入口農作物。
2 結語
為實現國家規定的環境治理標準,我們必須加大公路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從宣傳教育方面人手。切實提高公路從業者的環保意識,加強對公路環境問題的深入研究。使我國公路建設、公路環境治理水平早日與發達國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