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學生與普通兒童相比較,存在更多的個體內差異和個體間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了他們在教育中的特殊需要,然而僅僅將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分離是不夠的。根據特殊教育兒童個體差異和個別教育需要,我們嘗試了個別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發展學生個性的一種教學形式,其實質就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采取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適應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其核心是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不使任何一個學生掉隊,班級集體教學的局限性恰好能夠體現個別化教學的優越性。
1 個別化教學是特殊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
個別化教學是特殊教育對象的差異性決定的。例如聾生,從整體上看,聾生是一個特殊群體,聾生的個體差異顯著。這種差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個體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不同的聾生在致聾原因、致聾時間、致聾程度、家庭環境、學前語言康復等方面的差異;不同聾生的興趣、個性、情感等心理素質有所不同;還有的聾生伴有多重殘疾。二是個體內差異。同一個聾生的各種心理特征發展不平衡(如有的聾生善于思考但記憶力不好)。上述差異導致聾生群體在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認知速度等方面差異顯著。所以,作為特殊教育學校,面對不同的教育對象,就要針對其特點,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個別化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就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大發展,提高每一個學生的整體素質。特殊教育只有最大限度的適應學生差異,滿足各類學生的個別教育需要,才能使學生得到較好的發展。
個別化教學是克服過于單調的集體教學的需要。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落后觀念的存在,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還往往受普通教育的影響,強調學科教學,忽視學科之間的整合,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能力成為空談而已。
2 個別化教學由過去的提倡到現在的綱性規定
2001年教育部等九部委印發的《關于“十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特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根據學生差異提出不同的教學內容,使不同類別、不同程度的殘疾學生都能通過教育得到發展;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開展個別化教學等有效的實驗,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目前正在進行的新一輪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改革,也把促進個別化教學的事實和推廣作為重要的任務。
3 個別化教學設計體現可操作性
個別化教學設計,結構流程與我們平時所寫的教案有所不同,它依據的是個別化教育計劃,即長、短期目標,為實現此目標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形態、教學進度等設計成的教學方案,顯然這種教學方案沒有固定的程式,而是通過教者靈活應變,想方設法讓學生的能力達到所訂目標。教學的內容來源依據:一是中度智力殘疾兒童教育訓練綱要;二是智障兒童個體的實際需要。
根據特殊兒童的特點,從生活需要的角度出發,可以采用主題教學的形式來設計。教學主題的設計還可分成生活核心單元主題、領域核心單元主題。這種教學模式輕學科知識的教學,重能力的培養。例,以生活問題為主題的設計:《過生日》,設計時充分圍繞本主題,結合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分析本主題所涉及的活動能力,從而設計出相應的可操作的活動模塊。過生日時需要的物品可以讓學生認識,過生日時需要的工具可讓學生學習使用,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還可讓學生在實際環境中學習怎樣尋求幫助,學習收拾物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等。這種以生活問題為主題的活動可操作性較強,學生們也非常愿學、樂學。
4 個別化教學過程體現個體差異性
個別化教學過程主要通過課堂來實現。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要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必須在上課之前充分了解學生,并適當調整教學策略,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層次要求。以《過生日》為例,對過生日時常見物品認識要求可以設為:A生,獨立說出過生日時所需的物品,B生,在教師的提示下能說出過生日時所需的物品;C生,跟著同學或老師說一說過生日時所需的物品。在此主題中,學習語言的要求可設為:A生,說清過生日的常規過程;B生,在提示下說說你或其他人怎么過生日,C生,跟著老師或同學說較完整的話。這樣設計主要是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能力來進行,同一主題,在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也就不同,從而真正體現個體差異性。
5 個別化教學管理體現動態性
個別化教學管理包括教學時間、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時間管理體現動態性,指的是一個主題單元的教學時間不一定是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可以根據此主題的容量來進行相應的調整,每堂課的時間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做出相應的調整,不必規定每堂課的時間均為35分鐘,有時可少于35分鐘,有時可多于35分鐘。
課程設置體現動態性,指的是根據不同的主題,設計相關的知識內容,有的可以以語文學科為主要內容,有的可以以數學學科為主要內容,有的可以以音樂學科為主要內容等等以此類推,但前提條件都應該是綜合性的能力培養。
教師管理體現動態性,在進行每一個主題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相應地選擇某一部分的教學,這需要教師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6 個別化教學評價體現人本性
個別化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發展,因此在評價孩子時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評一評學生的在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發展,還有哪些能力是有待發展的,絕不能以學科知識掌握了多少來評價學生,更應以多方面的發展眼光來看待。在評價學生時要多方位評價,發揮自評、他評(教師、同學、家長、小組)的功能,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使智障兒童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從而真正實現個別化教學的目標。
注重教學評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評估是個別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極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個別化教育是一個動態的漸進的過程,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經常性的評估,如單元評估、學期評估等,教師通過評估,了解學生在某一階段的教育訓練情況以及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并以此衡量所制定的教育計劃是否準確反映了學生個體的實際需要,短期目標能否如期實現,教學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學生在發展進程中是否有新的情況出現;教學的進度是否要有所調整。教師在執行個別化教學計劃過程中有無困難和建議等等,并根據評估的結果及時修訂目標和方案,對學生的長期目標作出調整,以使個別化教學計劃更加合理、更加科學,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