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作業(yè)

2012-01-01 00:00:00方希
美文 2012年5期


  十
  
   1982年,78班面臨畢業(yè)。廣西電影制片廠來要人,北京生源何群、咸陽生源張藝謀、杭州生源蕭風、新疆生源張軍釗分配去了廣西。
   這在當年的出路中,至少從表面上看,是最不好的一個去向。當時廣西廠要了十一個人,最后定了七個人,其中幾個一開始就沒打算去,跑了,學校根本找不到人。剩下四個人沒什么主意,湊一塊兒商量。他們有強烈的流放感。四個人拿著地圖找南寧,何群嚷嚷起來,再邁一步就到越南了!
   當時的大學畢業(yè)生是國家安排工作,戶口、檔案,一切都帶到分配地。這四個人如果不去,張藝謀能想到的可能性就是,戶口吊銷,沒有正規(guī)單位,沒人理沒人睬,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拍上電影。商量來商量去,沒什么準主意。張藝謀是老大哥,其他三人表態(tài):藝謀,只要你去,我們就去。
   “也許我的宿命感影響了其他幾個人,我覺得去就去吧,雖然是個邊遠的電影廠。先去,在逆境中求生存。”張藝謀說。他在逆境中過慣了,總覺得不管多難,只要你扛住,有你的個人意志和堅持,總有一天老天能看到你的努力,給你一線生機。當然,關鍵也在于,他們和學校幾乎沒有什么談判余地,張藝謀問過學校,能不能去瀟湘電影制片廠,吳子牛、張黎他們幾個去那兒,也拉過他一起去。學校一口回絕:不可能。
   這三個人中最不平的就是何群。78班的同學都叫他何爺。何爺心地純良、脾氣爆裂,“文革”中家庭受到很大沖擊,從小游走江湖,同學都叫他憤青。何群是皇城根兒底下長大的,這次遠走廣西,極度憤怒和沮喪。張藝謀的認命傾向影響了大家,何爺的憤怒情緒也感染了其他三個人。
  “其實我原本倒沒什么憤怒。我自己知道是怎么走過來的,多少次頭發(fā)絲兒細的可能性抓住才到了今天。家里我這一輩兒中,我是唯一的大學生。我已經很知足了。但是何爺那么憤怒,其他三個人也跟著憤怒起來。團伙的互相感染有滾雪球效應,更何況我們四個那么抱團。后來我們跟廠里要獨立拍片的權力,跟當時的情緒都有關系。要不然,我一個人可沒那么大膽兒。”張藝謀說。
   雖然現在回過頭來說,廣西廠引進了幾個大學生,也給了他們非常好的機會,開風氣之先,成立了全國第一個青年攝制組,這才讓這幾個剛畢業(yè)的學生成為同學中第一批直接掌鏡的攝影師和導演。不過在決定之初,不會有人知道后來會發(fā)生什么,他們只知道自己遠走蠻荒,離開北京這個文化中心,內心無比失落。在拍《一個和八個》時,其中變形的強烈的表現精神,跟這種憤怒和失落不無關系。
   張藝謀只做了半部電影的副攝影,四個人和電影廠磨,最終得到了支持,開始拍攝《一個和八個》。張軍釗是導演,張藝謀和蕭風聯(lián)合攝影,何群是美工。年輕人第一次拍片,除了斗志之外,更大的特色是,告別過去,顛覆傳統(tǒng)。
   《一個和八個》攝影風格奠定了它的特殊意義,黑白灰的主調,不完整構圖,帶有硬照的構圖強化色彩。明明卡好了構圖,非得扭一下,歪一下,讓畫面和傳統(tǒng)的完整畫面不一樣。“其實《黃土地》也是一樣,雖然在攝影闡述中,我引經據典,搞得自己好像有點文化修養(yǎng)的樣子,其實包裝了半天,就一個意思:怎么不一樣怎么來,標新立異。”張藝謀說。
   蕭風歲數小一點,比較謙讓,跟張藝謀站在一塊。何爺就不用說了,老憤青,就喜歡玩造型。導演張軍釗,受了四年的導演訓練,覺得電影還是要刻畫人物,表達情感,不應該那么強調形式,不過三個同學態(tài)度如此斬釘截鐵,道理如此擲地有聲,四個人又那么抱團兒,后來也順著仨同學走了。張藝謀說:“應該說,我們三個脅迫了張軍釗,誘惑了張軍釗。被我們仨搞造型的一攪和,張軍釗那點兒導演的東西基本沖沒了。”
   技術的限制,也造成了攝影對風格有很大控制空間。那時候并沒有監(jiān)視器,導演一般蹲在攝影機三腳架底下,根據攝影師搖鏡頭的位置挪動身體,通過目視揣測拍攝效果。一段戲結束,導演一般抬頭問攝影:“怎么樣?”攝影說過了就過了。張藝謀和蕭風眼睛堵著攝影機取景孔,除了他倆誰也看不見拍了什么。
   拍了一個階段,第一次看片,演員炸了,不演了,要求開會。《一個和八個》的演員現在都已經是大演員,陳道明、陶澤如、謝園、趙小銳。大家很憤怒,電影拍了半天,放出來一看,光線黑不說,很難看到一張演員完整的臉,要么是半拉肩膀,要么是一只眼睛,還有的醞釀了半天感情,表演得也相當投入,最后只看到一只耳朵。
   “會議的火藥味很濃,也很民主,很公平。每個人站起來發(fā)言,演員對我們這種只講造型的方式強烈不滿。我們也很堅決,特地找了周傳基老師的錄音放給大家聽。周傳基老師是聲音專家,他所說的不完整構圖里的畫外空間,是由聲音而至電影美學,不是針對我們講的,也未必是我們這一套,但是我們自己就覺得我們跟人家的理論是一套!”張藝謀說。
   搬出周傳基,于他們而言,打架找到了靠山,吵架找到了幫手,這三個玩造型的,不僅忽悠了導演,還綁架了毫不知情的周傳基。
   青年攝制組剛剛成立,是當時全國平均年齡最小的攝制組,大家都想做出來一些新鮮的東西,加上四個血氣方剛的正牌大學畢業(yè)生,言之鑿鑿,態(tài)度堅定,最后就拐帶著、裹挾著大家往形式主義的路子拍下去。
   張藝謀現在還記得《一個和八個》的藝術指導郭寶昌郭爺對電影的評價,他寫信給導演張軍釗說,“本片的攝影構圖嚴重搶戲”。張藝謀后來覺得,郭爺說得中肯。為了造型,演員表演想把臉扭來對準鏡頭,攝影師堅決不同意:“背過去背過去!不拍臉!好了,站住,不要動!”張藝謀學著當時的口吻,惟妙惟肖。他和蕭風要拍大廣角,照大背影,弄個廣闊空間一人獨立的感覺。“這確實是嚴重搶戲,干擾演員對人物的刻畫,對情感的表達,對演員很不尊重。放在今天,哪個攝影這么拍,絕對得把他炒了。”張藝謀說。他說,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成長軌跡,也許言下之意是,現在如果他的攝影這么拍就不行,但是他們當時這么拍有著自己的背景和合理性。
   《一個和八個》出來之后沒有過審,張藝謀說,一個是主題邊緣,一個是形式夸張。在電影學院小放映廳放給同學們觀摩。師弟師妹們聽說片子好像要被斃,蜂擁而至。影片結束出字幕,張藝謀第一次看見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大銀幕上——攝影:張藝謀 蕭風。“我歲數大,排第一個。”張藝謀說,“我渾身汗毛都立起來。激動,強自鎮(zhèn)定,不露。”
   全場掌聲雷動,那是張藝謀第一次聽到參與影片的直接反饋,不是禮貌性的,而是發(fā)自內心的掌聲,他說:“我很幸福”。每次聽到掌聲,看到你周圍的觀眾看你的眼神,那種熱忱、贊賞和親近,都會如同第一次聽到和看到一般感動,覺得自己的努力有無價的回報。張藝謀笑笑說:“只是不是每一部都能聽到。”
   那是在1983年,距離他們畢業(yè)僅一年。
   大家的反應出乎張藝謀幾個人的意料,這部片子當時在全國故事片廠長會議上受到了批判,但在文藝評論界卻獲得了一致的高度贊譽。張藝謀覺得,當時百廢待興,文藝界對于新的東西的呼喚很強烈。《一個和八個》作為年輕人的第一部作品,又趕上被斃,大家對此的一份不滿,轉為對這部電影的支持。所以文藝界對“破曉”的第一批作品,態(tài)度的基調就是肯定,詞兒撿大的說,把這撥年輕人的創(chuàng)作上綱上線,高度評價,認為是石破天驚的作品。第五代的雛形就有了,到了《黃土地》,就是里程碑式的作品,這幾部電影都帶有強烈的挑戰(zhàn)意味。
  
   今天看,這兩個作品的故事和主題都落套,很傳統(tǒng),最重要的還是造型帶來的叛逆姿態(tài)。這種姿態(tài)是這批人的成長經歷和特殊情緒所致,但是它和當時社會所呼喚的離經叛道遙相呼應。
   張藝謀說:“大家高看了我們,高度評價了我們。今天看第五代作品,幼稚粗糙的地方很多。那時候沒有商業(yè)這一塊,電影只談兩樣:藝術和政治。評論界在這兩點上,把第五代作品的內涵和意義放得很大,是整個時代的需求,所以成就了我們。實事求是地說,以我們的功力和當年作品的力量,不是說的那么好。”
   張藝謀承認,這是現在回頭看的想法,當年獲得眾多贊譽的時候,心里還是有點自鳴得意的,只是不顯:“想到掌聲,想到別人的眼神,想到別人的贊美之詞很興奮。包括《紅高粱》得獎,腦子是蒙的,悄悄地高興,出去還是很謙虛——不是裝謙虛,是我們那代人所受的教育。現在呢?這篇兒早翻過去了。我對自己的標準比別人要苛刻得多,我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一個人對突然降臨的抬舉和榮耀沒有準備,也許會忘了自己是誰,也許在高興之余,忍不住懷疑自己的作品能否承住如此的關注和贊賞——張藝謀大概屬于后者。他所說的自鳴得意,也不過是這個意思吧。
   在當年需要英雄的時候,一種不妥協(xié)的、創(chuàng)新的、不管不顧的姿態(tài)獲得了超出應得的肯定,之后,張藝謀成為批評的焦點,動輒得咎,也是因為在風口浪尖上,時代也需要對成氣候者的討伐,這大概同樣是無需征得個人同意的、磅礴的、焦慮的需求。一譽一彈,來自同一炮口,區(qū)別不過是,放的是禮花,或者炮彈。
  
  十 一
  
   張藝謀給人普遍的感覺是,比較土、不時尚、不講究、臉部棱角分明,像是臉長成之后,又拿刮刀修過,冷、硬。他和高倉健有一些輪廓和神采上的相似,但在高倉健這里,就是酷,是爺們兒,到了他那兒,就是苦,是營養(yǎng)不良。當年吳天明看中這張臉,才用他演了《老井》中的男主角孫旺泉,那是1987年。第二年,他便拍了第一部獨立導演的《紅高粱》,代表作,贏得了中國第一個世界級電影大獎。
   也許是他作為男主角的旺泉形象實在神形兼?zhèn)渖钊肴诵模苍S是他的前幾部作品對準的都是中國農村,他在電影中運用的色彩濃烈、熱艷、張狂,加上他在鏡頭前很少精心修飾,很少談笑風生,強化了他的“農民印象”。
   商業(yè)片《英雄》之后,影像的華麗、精致,并沒有扭轉人們對他的印象,《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中色調傾向半點沒有減弱,這回不是農民,改暴發(fā)戶了——比農民還不如。
   1968年到1971年,張藝謀在北倪村插隊三年。相比同代人,他插隊的地方離家不算遠,時間更不算長。他自嘲:“三年農民,一輩子農民。”
   現在的張藝謀在穿著上是比較講究的,他的衣服色調較暗,面料精致,顏色層次搭配看似不經心,清越有風致,畢竟這么多年的影像訓練,他輕易能找到適合的風格。這些很難在鏡頭前面看到。唯一有點不拘小節(jié)痕跡的,也是因為他說話時會動不動站起來,掄開了比劃、扮演,有時候動作幅度太大,他習慣性地要時不時把寬松的褲子往上提提,于是就能不斷看到他坐下,站起,提褲子;坐下,站起,提褲子。循環(huán)往復。
   張藝謀的母親是皮膚科大夫,知識分子,不少了解他的人也知道,張藝謀的父親是黃埔軍校畢業(yè)生,就算知道這些,不少人也很難覺得他有個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背景。
   1997年,張藝謀還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導演歌劇《圖蘭朵》,父親去世。張藝謀沒來得及趕回來。在此之前,父親跟張藝謀說過多次,要把家族故事告訴他,至少需要兩周的時間,要細說。母親跟父親商量,老大時間緊,要不就說兩天?父親很堅持,家族故事很重要,細節(jié)很多,兩天說不完。張藝謀是個不能停的人,別說兩周,就是兩天也得咬牙。“我們這代人受到的教育,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我每天有很多事在做,根本不會在家待十幾天聽我父親講故事。”
   母親做了很多努力,讓父親寫下來,但老父堅持要親自跟老大說,也許他早已做好了面對兒子講述的準備,其他的方式,都更間接。對老人來說,親口對兒子講述家族歷史,可能既是一個心愿,也是一種儀式,就算在他身體每況愈下來日無多之時,他都堅持等著這一天。可惜這個龐大、復雜的故事,被父親帶進了墳墓。張藝謀說:“我對不起我父親。”
   父親見縫插針跟張藝謀說的故事,被他一點點串起來,他現在所知道的,也只有一個簡單的拼圖,可惜這拼圖中的細節(jié),已經徹底丟失。這段故事中最重要的物證,還是照片。
   張藝謀的祖籍在陜西臨潼田市鎮(zhèn),那里出兵馬俑,陳凱歌在那篇流傳很廣的《秦國人》里,說張藝謀長得就跟兵馬俑一樣。他的爺爺,大致也是這個模樣。
   張藝謀的爺爺是臨潼的大戶,父親看了《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喬家大院,說爺爺家當年就是這樣,只大不小。爺爺是老燕京畢業(yè)生,私立大學,家里沒底子上不起。爺爺有報國之志,后來到了陜西柞水縣當縣長。柞水匪患甚烈,民眾不堪其擾。爺爺打算剿匪,那時候政府沒錢,爺爺回到田市鎮(zhèn),從家里拿了大洋買槍,裝備了一個縣剿匪隊。
   做文人的爺爺實在低估了剿匪的難度,槍買了,土匪搶先一步收買了剿匪武裝,行動徹底失敗,隊伍土崩瓦解。張藝謀跟評書演員似的總結道:“這正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更壞的結果是,爺爺購買的槍暴露了他的家底,知道他家里有錢,土匪一路追殺。爺爺縣長也不做了,落荒而逃,跑回臨潼。土匪隨后趕到,把家里大院兒給圍上,要好幾擔大洋贖圍。家里拿不出這些錢,土匪一把火燒了院子。
   爺爺家就此衰敗,人跑的跑散的散。爺爺撿回一條命,帶著家小隱姓埋名跑到西安,開藥鋪為生。人到了西安,聽說土匪還時不時在臨潼找他。
   剿匪不成,連累家人,這段經歷刺激了爺爺。他覺悟“生逢亂世,家里沒有拿槍的不行”,把三個兒子都送到黃埔軍校。大伯是黃埔九期,二伯是黃埔十五期。張藝謀的父親排行老三。
   黃埔畢業(yè)之后都要帶兵打仗,奶奶想留一個在身邊,于是張藝謀的父親做了國民黨軍隊的后勤軍需官。國民黨潰退臺灣之后,父親和奶奶留了下來,根據解放初期的肅反政策,軍需、軍醫(yī)等技術人員可以留用。正是奶奶的堅持、父親的孝順,保住了家,也才有了張藝謀。
   大伯一家1948年去了臺灣,從此音信杳然,直到1981年,才輾轉跟家里取得聯(lián)系。
   二伯從黃埔畢業(yè)后,和一批同學一起被蔣介石派到胡宗南部。胡宗南對他們很忌憚,弄了個軍官團,把這幫人養(yǎng)起來,不給帶兵。這群人報國無門,成天閑得發(fā)瘋,很痛苦。延安缺少軍事干部,聽說了之后,派人過來策反。胡宗南部隊流傳兩句話:老蔣不要老毛要,老胡不用老朱用。策反到二伯的頭上,他很動心,打算和幾個要好的朋友一起投奔延安。他只是跟母親說,要和一個朋友一起出差。沒想到,從此一別,就再也沒有見過他。父親千方百計在軍隊內部動用各種關系打聽。這件事怎么也打聽不出來,很神秘。有些人肯定了解發(fā)生過什么,就是不說。
   1949年,二伯的一個好朋友,姑且稱之為張三,拿一包東西到奶奶家,說是你們家老二的東西,放下東西就走了。奶奶打開包裹,里面是二伯貼身穿的衣服和零星的個人用品。奶奶一看,渾身發(fā)涼,可能人已經完了。等跑到街上去追張三,早已沒有張三的蹤影。
  
   張三跟二伯的關系非常好,有一年曾經寄存過一只箱子在家里,以前沒人會去動別人的箱子,現在二伯有可能已經不在人世,而張三是唯一的線索,顧不得那么多了,父親撬開了箱子。箱子里的東西都是些普通衣物,只有一張合影照片,上面沒有任何字跡,大家只辨認出,張三在其中。
   父親拿著這張照片在軍隊系統(tǒng)內問,有人認出了這張照片,是軍統(tǒng)培訓班某一期某一班的合影留念。大家這才知道,張三是軍統(tǒng)的。父親根據這條線索,順著蛛絲馬跡,一個人破解二哥失蹤之謎。最終捋出了大致經過:二伯和幾個朋友,包括這個張三,打算投奔延安,不過最后一刻,二伯一群人被張三出賣。胡宗南把人抓起來,不好處置,給蔣介石請示,蔣介石半信半疑,置而不論。直到1949年,國民黨軍隊政府一片大亂,也顧不上了,二伯和其他人最終被槍決。
   父親探查出真相的過程可能非常艱辛,里面有很多故事。“可惜我聽不到了。”張藝謀說。
   在臺灣的大伯一家和奶奶斷了聯(lián)系,大伯覺得,母親和弟弟可能已經不在人世。直到1981年,大伯得知他們還在,激動得難以自抑。大伯很小心,怕給母親添麻煩,從臺灣托人到美國,轉了一大圈,給母親寄來了一張家庭合影。在斷了音信幾十年之后,張藝謀的奶奶在91歲高齡,收到了大兒子的一張六寸全家福。
   “我現在還記得,奶奶家的小桌,上面鋪著塑料布,奶奶就在桌前,燈光底下,戴著老花鏡,一遍遍看照片,一邊看一邊掉眼淚。”張藝謀說,“照片的四周都被摸黃了,摸黑了,卷起來了,奶奶還看,還掉淚。”
   照片背面在每個人的位置上,標注:“長子某某,長媳某某……”母親提醒張藝謀,在他小的時候,奶奶就經常搬個小板凳坐在巷口,向遠處張望。他們都知道,奶奶在等人。三個兒子,一個去了臺灣,一個失蹤,生死不明,老人的殘年,只指望著能見兩個兒子一面——二哥已經被槍決的事,張藝謀的父親一直沒敢跟老人提起。
   1987年,大伯回到西安,和弟弟在隔絕了40年之后重新見面,可惜他的母親已經等不了,于幾年前去世。大伯帶著一家給母親上墳,快80歲的老人,跪在墳前,哭倒在塵埃里。“家里人讓我看上墳時的錄像,誰看誰掉淚。”張藝謀說。
   張藝謀去臺灣看望大伯,父親特地到榮寶齋買了幾只毛筆,他記得大哥愛寫字。又把張藝謀叫到一邊,神秘地拿出一個紙包。里面是一張印在石頭上的黑白底片,是張藝謀大伯的戎裝照。
  母親大驚,“文革”中家里經歷過多次抄家,這么危險的東西父親到底藏在什么地方,連母親也不知道。不要說像他們這樣歷史背景復雜的家庭,就算普通家庭中搜出這么個東西,也可能會帶來很大麻煩。
   張藝謀到了臺灣大伯家,臺北小巷里很普通的一家人。張藝謀拿出父親給的紙包,里三層外三層拆開,露出里面的石頭底片。大伯一看生氣了:“他留著這個干什么?!這有用嗎?!不就是一張照片嗎……”他責怪弟弟。
   軍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不同的。藏著一方哥哥的照片,瞞著世界上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母親、妻子、孩子。冒天大的風險,張藝謀的父親也許并沒有什么奢望,就為有了它,他就不是一個人撐著,至少還有個兄長。
   哥哥當然知道,但他更后怕。
   張藝謀問起大伯1948年是怎么到的臺灣,大伯講的故事更為傳奇。
   國民黨撤離1183513901817b574f9ef9780b492770c8fa5612eb21556ee1df52e63a4115cd大陸前夕,大伯接受了一項命令,留在大陸打游擊,他需要找白崇禧要50挺機槍。當時一片大亂,白崇禧也不大聽蔣介石的命令。大伯老實,在白崇禧那里待下來,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辦。正在此時,遇見了黃埔同學,同學告訴他,先別忙這些,學著別人把家眷送到臺灣去。大伯這才找關系帶著家眷到了臺灣。
   安置完家眷,他覺得自己的任務沒有完成,又返回大陸。人到了上海,白崇禧找不到了,他也感受到了國民黨政權的徹底土崩瓦解,正發(fā)愁怎么辦,遇見了他的另一位黃埔的同學,是炮艦的艦長。同學說,別想著完成什么任務了,搭我的炮艦回臺灣去。
   炮艦到了基隆港,幾天靠不了岸。當時的臺灣警備總司令陳誠,負責對撤臺的所有軍人集中管訓。岸上布滿了憲兵,大喇叭里滾動播著:“來臺的軍人們,請將隨身攜帶的槍支武器交給上船的憲兵,然后依次下船接受安排。”上岸官兵必須先繳械,按照規(guī)劃重新編隊,港口擁堵非常嚴重。
   艦長見老同學著急,想了個辦法。那時候只有廚師和采購可以上岸采辦,艦長建議大伯換身衣裳,冒充采購。臨走,艦長不放心,自己也換了身衣裳,護送老同學上岸,“送佛送到西”,上了岸他才能放心。
   上岸不久,身后一聲巨響,火光沖天,接著發(fā)生了連環(huán)爆炸,正是同學那艘艦的彈藥庫發(fā)生事故引發(fā)的。一個艦的人全完了。兩個人癡癡呆呆看了半天,恍惚不知身之所至。
   大伯說,后來艦長撲通一聲給他跪下:“老同學,你救了我。”
   張藝謀說:“后來我看齊邦媛的《巨流河》,有很多感觸。故事不一樣,感受是相似的。戰(zhàn)爭、歷史、天各一方、生離死別,對每個家庭帶來的長久的痛苦,長久的壓抑和悲傷,都是共同的。”
   今天再說起這些,聽起來就像傳奇故事,對于親歷者來說,比如張藝謀的奶奶,一輩子唯恐自己的身份會影響孩子的父親,惴惴不安的姑姑,是最結實不過的創(chuàng)楚。“我都已經算隔了一層了。”張藝謀說。
   也許張藝謀有一天會拍出類似題材的電影,如同他用《我的父親母親》遙遙表達對父親的愧疚和思念一樣,他的這些感受可能會因為一個劇本的觸發(fā)奔瀉而出,形成另一段影像。
  
  十 二
  
   張藝謀陸續(xù)在幾大重要電影節(jié)上抱獎而歸,媒體、評論人習慣性地為他勾畫成功軌跡,他很快被描述成一個如何從小就有遠大抱負,不甘命運擺弄,每一步都計算好了的深沉的成功者。到了對幾部商業(yè)片口誅筆伐之后,邏輯沒有太大變化,只是結論從深沉、胸懷大志,變成了功利、投機取巧。
   張藝謀說:“人是要有夢想的,不過我也在想,什么是夢想。我總覺得,夢想是很入世、很具體、很現實的,夢想是你在某一個生存階段,可以做點什么改善自己的狀況,夢想是最切實的想法,它不能在天邊,因為那無法作用和影響你的行為。”他從不承認自己有機心。
   剛進工廠,張藝謀被分到前紡營二連做輔助工。當時全國向解放軍學習,工廠的稱呼也模仿軍隊。那是棉紡廠的第二道工序,大棉花包來了之后,先到清花車間去初步清洗,之后就到前紡車間“梳棉”。“梳棉,俗稱彈棉花。”張藝謀仰著頭,努力想出一個別人能理解的詞兒。
   一個棉花包大的有一噸多,小的有幾百公斤,外面是包皮布,用八號鐵絲捆著。在清花車間初步清理之后,到前紡車間要對棉花雜質進一步清潔,一分鐘一千多轉的鋼針,對棉花做物理舒張。張藝謀所做的輔助工,具體的工作是抄車。每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棉花的雜質會糊滿鋼針,就需要抄車工清洗。這個工作很危險,一不小心,手指頭就會被鋼針拔去半截,剩下白森森的指骨在外頭。
   車間里潮濕、噪音大,非常臟。張藝謀的另一個工作是掏地道,車間的地下有巨大的吸塵裝置,每過一段時間就得下去清理。戴三層口罩下去,出來之后最里面那層都是黑的。
   每過半個小時左右,張藝謀有機會可以出來透口氣,夜里看看星星。別的工友在抽煙、聊天,他就在那個時候背詩詞。如同他借的其他攝影書一樣,詩詞都是借書來抄在筆記本上。
  
   體力活兒,三班倒,尤其上夜班,很受罪。張藝謀說:“我那時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去工會做個宣傳干事。如果不行,去工藝室也好。再不行,去機動車間也好,至少人家可以上長白班。”理想是分層的,不能實現最高一層,那就從最低一層努力起,能到哪兒是哪兒。如果一時都實現不了,至少還能被借調出去打個球,拍個照,做個展覽。如果沒人借,待在車間,就給自己找點兒事兒,比如背背唐詩宋詞。一個班八個小時,能歇個十回八回的,就可以背十回八回的詩詞。
   “我不知道這有什么用,一個干了一天臟得只看得見眼白的工人,背詩可能改變不了什么,我就想,多學一點,藝不壓身,總是好的吧。”張藝謀說。他對詩詞沒有什么偏好,手抄本里面既有軟玉溫香,也有金戈鐵馬。大學時候不看詩詞了,看劉勰的《文心雕龍》,“我覺得寫得很好,后來寫攝影闡述的時候抽冷子引用一下,顯得自己有點文化”。
   張藝謀從國棉八廠走的時候,已經實現了第二高級的夢想,調進織襪車間工藝室,只不過是借調,一直沒有辦正式手續(xù),還算編外。“我進工廠算特招,進工藝室算借調,上大學是破格,我好像從來都是一個編外的身份,一個不那么理直氣壯的角色,除了我的家庭背景之外,這也是我壓抑的原因。”
   張藝謀的父親只跟他正式談過一次話。他和父親之間一直話少,父親很嚴厲,張藝謀有點怕他。張藝謀剛上初中二年級,有一回表姐在家哭,后來知道,表姐被分到一個街道工廠工作。表姐的成績一向優(yōu)秀,比張藝謀還好,家庭背景讓她上不了大學。也許因為這個緣由,父親想起來問張藝謀,有沒有想過將來做什么,要不要上大學。
  “我父母從來沒有跟我說過我家庭的問題,但是我早就隱隱約約感覺到,我的家庭背景是有問題的。”張藝謀說。他內向,對環(huán)境敏感。有一次從床底下翻出來一枚青天白日的徽章,奶奶看見了,一把打過去,臉變了顏色。“我就知道我家和這枚徽章有點關系,直到今天,我看見徽章心里還會一擰。”
   上小學時張藝謀成績很好,也是少先隊,上了初中,全班同學都寫了入團申請書,按道理,他應該也是第一批入團。那時候入團入黨會做外調。班主任石長鋼老師把張藝謀叫到辦公室,跟他談話。大體的意思是,出身不能選擇,但是道路可以選擇,要接受組織長期的考驗。沒有人提不能入團的事,但是十分鐘以后,張藝謀已經明白了,他入不了團。
   父親在“文革”前從來不提自己的過去,怕孩子們有負擔。只有一個東西是繞不過去的,就是孩子們都得填各種表。表里面有“家庭成分”一欄,別人都填“貧農”、“中農”,張藝謀不知道怎么填,拿回家。從小學到初二,父母背著孩子們商量怎么填。“我都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很難的事情,隱隱覺得我們家一定是有一些難言之隱。”張藝謀說。
   父母曾經填過“城市貧民”,老師不認,沒這么填的,到底是貧農雇農中農,還是地主資本家,要說清楚。張藝謀很尷尬。后來又填過“城市居民”,一度又填成“職員”。最困難的還是父母的“政治面貌”。父親很為難,填“曾加入國民黨”,這是個鐵打的事實,由不得向組織撒謊。后來又填過“曾集體加入國民黨”,好像加了“集體”倆字,罪過會輕一些。母親填“共青團員”,后面加個括弧,“已退”。父親是板上釘釘的國民黨了,母親琢磨寫上自己先進的過去,覺得也許能掰回來點兒。他們不想因為家庭的原因,給孩子的未來添麻煩。當然,這些想當然的努力,實際上也沒什么用。
   張藝謀觀察到的一切,從來不跟家里人提起,他也從來不問。加上表姐的事,他早就認定,完全不可能上大學。
   他回答父親,不打算上大學,要考中技。父親臉上有難以掩飾的失望。他不知道張藝謀為什么連考大學的心都沒有,說了不少話,做了不少工作。張藝謀沒有改口,他堅持說,中技好考。
   “我一直有自知之明。根本上不了,又何必去提呢?”張藝謀說。父子之間的這場對話很有意思,父親對兒子的了解,并不如兒子對父親多。張藝謀沒法解釋,也沒想過解釋真實的緣由。即使說出來又如何?父母加倍小心不讓孩子們知道,說破了徒惹傷心。
   上個中技,出來進工廠,這就是十三四歲的張藝謀的想法。
   “人的夢想在不同的階段是會變的,就因為夢想很現實。1960年,我的夢想就是白面饅頭,上學夢想家庭成分能不能填得好看一點,進工廠夢想輕松一點,”張藝謀說,“而我父親的夢想,就是把雙料反革命變成‘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
   張藝謀收到北京電影學院允許他入學的信之后,聲名大噪。父親的擔心一直沒有放下,如果因為他的緣故,張藝謀上不了大學,這是他無法接受的。
   他帶著張藝謀去陜西省人事廳,敲開一個人事干部的門。“以我父親那種身份,當年又不停為二哥失蹤的事寫申訴,人家當然認識他,老殘渣余孽了嘛。”張藝謀說。父親很客氣,跟人家說起張藝謀被北京電影學院破格錄取,馬上就要上大學了,想請人考慮一下,把自己的問題定性給改一改。“你知道政工干部的那副嘴臉,看都不看他,說,去去去,組織定的東西能隨便改嗎?門直接在我們面前關上了。”跟轟蒼蠅似的。
   “我從來不做無謂的空想。”張藝謀說。進了工廠之后,有人發(fā)動他申請入團,他一點沒上心。那時候工人階級隊伍里頭黨團員很多,一車間800號人,有600多都是黨團員,一遇到停電,工廠就要組織學習,最常說的就是“黨團員和要求入黨入團的積極分子留下來,其他人可以走了。”全車間就張藝謀一個人走。后來人家也沒那么多廢話,直接說:“張藝謀,你可以走了。”到最后,有人一出聲,要組織學習,根本不用提名字,張藝謀特自覺就拿著飯盒走了。
   “我心里不覺得別扭。我就這么個家庭出身,得知道自己是誰。我出來要么背詩詞,要么騎個破自行車出去拍照片。我覺得挺好。”張藝謀說。
  
  方希
  出版業(yè)者。現居北京。
  
   天高(1980)
   這是張藝謀大學二年級的攝影作品,也受到了四月影會拍攝手法不拘一格的影響。照片中地平線的處理故意不在黃金分割線上。后來《黃土地》的拍攝風格跟它一脈相承。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1980)
   這張靜物攝影也是請美術系同學李庚捏的小人兒。放到洗相片的盤子里,倒上墨汁兒,撒上鹽。在背后做了個黑紙,放大后大部分做黑,剪個月亮放上面。
   也許張藝謀實在喜歡這兩句詩的意境,又做了個同主題高調的靜物攝影。蓑笠翁的道具沿用,只是背景變成了白色。
  
   局部光效(1980)
   這是攝影系的作業(yè)之一。標準的局部光效的作業(yè),也就是一個石膏像,要對光源做一定遮擋,讓一溜光打到某個位置,比如眼睛,其他地方光線較暗。張藝謀在這張照片上遵循了局部光效的要求,但是努力做得不同凡響,背后的墻上是典型科學意味的標記。雖然它依然帶有一點學生腔,和其他同學的燈光作業(yè)相比,從技術和表現手法上還是高出一截。
  
   覓(反轉)(1981)
   這張照片實際拍攝于1980年,地點在北京圓明園,模特是同班同學王雁,不過制作是在1981年。
   它是在底片上做二次曝光反轉。沖洗底片沖到一半時,閃一下白,再憑經驗,是閃完馬上定影,還是停個三五秒再定影。為了得到適合做反轉的底片,張藝謀在同一構圖上連拍三張,拍攝至少三組。這樣將底片放在暗袋里估計著下剪子,肯定有一張是好的。三組就會有三次機會得到合適的底片。反轉也可以用相紙,但是得不到圖片上看到的這些勾邊的小細線兒。
   這張照片的難度主要在暗房技術,當然,也在于攝影的時候設想好簡約的構圖,并且在構圖中還有材料可以實現反轉的勾邊效果。在張藝謀的同學中,大家都知道反轉的道理,但是極少有人試成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9国产精品|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欧美性色综合网|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五月天天天色| 久久精品视频一| 色综合手机在线| 91麻豆国产视频| 一级黄色欧美|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97久久精品人人| 91视频国产高清|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香蕉网久久| 亚洲第一成网站|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成人国产小视频|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青青操国产| 国产黑丝一区|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91av国产在线| 亚洲啪啪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天天爽免费视频| 操操操综合网| 亚洲综合第一页|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欧亚日韩Av| 色视频国产|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成人福利视频网| 亚洲人成网址|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久久香蕉国产线|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最新国产在线|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91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