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是分隔兩側鼻腔,以骨和軟骨為支架,外覆骨衣和軟骨衣及黏膜的鼻部結構。人群中鼻中隔完全正直者比較少見,是否診斷為鼻中隔偏曲,要看患者是否有鼻腔功能障礙存在。如無功能障礙。可不做處理。
鼻中隔偏曲的常見病因
外傷外傷為本病的主要原因,多發生在兒童時期,外傷史常早已遺忘。新生兒產道擠壓傷、產鉗夾傷等,由于當時鼻中隔的各個組成部分發育未全,故不顯癥狀,以后隨年齡增長開始逐漸發展為鼻中隔偏曲;成人也可因外傷造成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軟骨脫位。
發育異常人在發育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會造成鼻中隔畸形或偏曲;鼻中隔各骨或骨與軟骨之間的接縫處形成距狀突或嵴,可引起偏曲;腺樣體肥大、自幼張口呼吸、硬腭高拱者的鼻中隔發育受限,也可導致鼻中隔偏曲。
壓迫因素鼻腔內腫瘤或異物壓迫,可使鼻中隔偏向一側。
鼻中隔偏曲的一般癥狀
鼻塞單純“c”形偏曲或嵴突,多引起同側鼻塞或交替性鼻塞,并伴有對側鼻甲代償性肥大及單純“s”形偏曲,也可能引起雙側鼻塞。
頭痛偏曲部分壓迫鼻甲,可引起同側反射性頭痛。
鼻出血偏曲的凸面或嵴與距狀突處黏膜變薄,而且常受到氣流或塵埃的刺激,故容易發生干燥糜爛,導致鼻出血。
鼻中隔偏曲的診斷
鼻中隔軟骨部偏曲診斷較容易,高位或后段偏曲易被忽視。本病必須與鼻中隔黏膜肥厚相鑒別,以探針觸之,后者柔軟,且易壓成小凹,可排除鼻中隔黏膜肥厚癥。檢查時可見鼻中隔偏曲的各種類型,按偏曲形態分類,有“c”形偏曲、“s”形偏曲、嵴和距狀突等。按偏曲部位分類,則有高位、低位、前段、后段之別。
鼻中隔偏曲的治療方法
手術矯正是唯一治療方法若同時有鼻息肉或鼻甲腫大,應先行鼻息肉或鼻甲手術。若鼻通氣改善,鼻部癥狀消失,偏曲的中隔也可不做處理。下列患者應手術治療:①鼻中隔偏曲引起長期持續性鼻塞者;②鼻中隔高位偏曲影響鼻竇引流者;③因鼻中隔偏曲致反復鼻出血者;④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頭痛者;⑤有鼻中隔明顯偏曲的血管運動性鼻炎(結構性鼻炎)者。
下列人員應禁手術治療或暫緩手術:①鼻內急性感染者;②未經治療的鼻竇炎患者;③患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肺結核、嚴重高血壓、心功能不全及血液病者;④女性患者月經期;⑤18歲以下者。
目前手術均在鼻內鏡下進行,分為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和鼻中隔重建術。
鼻中隔偏曲的預防及術后護理
1.預防重點是防止鼻部的外來損傷及反復感冒。
2.矯形手術后的鼻腔填塞物抽除后,患者應注意避免打噴嚏、擤鼻涕,同時要謹防感冒。
3.由于鼻內手術后黏膜反應較明顯,應遵醫囑行鼻腔黏膜醫療處置。
4.若切口愈合良好,術后7天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