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讀:
黃慶紅的這封公開信直接反應出農民工在社會中的弱勢地位。對大多數公民而言,網絡購票確實是利民之舉,但對于很少上網更少有網銀的農民工來說,他們的回鄉路變得難上加難。“相對剝奪感”激起了以黃慶紅為代表的農民工的憤懣情緒,而對事情的歸因使得情緒發泄矛頭直指鐵道部,敢于提筆寫信反應出黃慶紅具有積極尋求改變弱勢處境的正向心理品質。
“相對剝奪感”是一種群體心理狀態,是人們通過與參照群體比較而產生的一種自身利益被其他群體剝奪的內心感受, 即我們認為自己有權擁有的東西被他人占有,自己卻得不到時產生的受剝奪感。相對剝奪感的產生需要滿足4個條件:當某個人或者群體(1)意識到自己不具有某種資源X,(2)意識到他人或群體具有X,(3)期望擁有X,(4)同時這種期望是合理的。這種狀況下,個人或者群體就會有“相對剝奪感”。農民工購票面臨的情形恰恰滿足了這4個條件:(1)自己通宵排隊也買不到票,(2)網上購票使得其他人購票便利了,得票的機會也增加了,(3)得票春節回家過年的愿望強烈,(4)這種愿望是十分合理的。黃慶紅在信中提到“前幾年春運買票只要排隊就行,來得早就有機會,拼的是體力,如今弄個網絡購票,對我們來說太復雜了”,被剝奪感油然而生,無疑會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
從黃慶紅信中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這種不滿情緒直指鐵道部:“你們呆在空調房里,坐在沙發上,抽抽煙、喝喝茶,弄出個什么網絡購票,你們有想過我們的生活嗎”“真想罵一句狗屁的鐵道部”。人們形成相對剝奪感時常常從外部尋找原因,特別是領導者和制度。越傾向于這樣的外部歸因,消極的感受會越強烈。在這件事情上,要求農民工從自身找原因,去跟上時代潮流學習電腦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因此說黃慶紅用寫信的方式代千千萬萬的農民工友發現聲音,公開表達出憤懣和無奈的行為是值得肯定的。由于利益表達渠道的缺乏,法律援助覆蓋面狹窄等原因,“弱勢群體”常常陷入“弱聲”。而在購票難的處境下,黃慶紅并沒有選擇默默忍受,而是勇敢地讓其它群體知道農民工真實的內心感受,并向責任部門發難,這反映出他渴望改變弱勢地位,積極尋求脫離不利處境的正向心理品質。
春節要到了,老百姓都希望能過個團圓年。有農民工感嘆:如今買到火車票像是中了彩票!希望隨著制度的完善,買火車票不再像中彩票,農民工兄弟也好,其它群體也好,都能歡天喜地地坐上回家的列車。(由“中國科普博覽”http://www.kepu.net.c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