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臺灣,吳天章被譽為最知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作品的風格獨樹一幟,很多看過他作品的人都會感嘆:這個人的作品太怪了!與吳天章的訪談約在他的工作室,采訪那天,吳天章開著他的小車來士林地鐵站接我,還從便利店買了熱乎乎的咖啡帶上。面積不算大的工作室,被吳天章收拾得干凈利落,并沒有如我想象中藝術家搞創作的地方那樣凌亂;東西擺放得井井有條,除了一些簡單的道具之外,兩臺蘋果電腦占據了很大的空間,暗示了吳天章的工作性質——與數碼科技有關。一陣寒暄過后,吳天章用簡單的幾句話概述了自己的藝術創作經歷:“1980年代我在畫油畫,1990年代我在做視覺藝術,2000年之后我主要在攝影。”
干凈、利落、有條不紊,這是我對吳天章的最初印象。
持續的創作熱情
吳天章1980年畢業于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初期以油畫創作為主,其以政治、歷史為主題的《史學圖像》描繪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蔣經國的大型肖像,被譽為臺灣藝壇“解嚴”第一人;1990年代后,他開始向視覺藝術和攝影方向發展,陸續創作出《再會吧!春秋閣》、《陽臺夢》、《春宵夢》系列、《傷害告別式》系列、《臺灣傷害》等精品。其中《春宵夢-2》、《春宵夢-4》發展成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