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普遍使用的閃光燈都有自動和手動兩種基本使用模式。所有佳能EOS相機都支持自動控制閃光燈輸出功率,包括使用機身內置的彈出式閃光燈、機頂熱靴安裝的外置閃光燈以及其他兼容產品。
EOS自動閃光燈依賴于相機機身內置的由電腦控制的精密光傳感器。相機會與閃光燈交換電子控制信息,以確定最終閃光輸出的級別。為了保證能夠正常工作,閃光燈必須與EOS相機完全兼容。
一系列閃光技術和相關功能已經發展了許多年,有些產品是兼容的,另一些則不兼容。本章將重點探討其中一些較為關鍵的自動功能。
內置閃光燈與外置閃光燈的使用
大部分配有內置閃光燈的EOS相機都有一個閃光燈按鈕,按鈕旁有閃電形狀的標記,通常位于機身左側。按下按鈕,機頂內置閃光燈隨即彈起,并在幾乎一瞬間完成充電。如圖1所示。
使用外置閃光燈,首先裝入電量充足的電池,將閃光燈接腳滑入相機頂部的熱靴插槽,開啟電源。如果使用的是佳能Speedlite系列或與之兼容的自動閃光燈,相機會立即識別出閃光燈并自動調整相應的機內設置。
在上述兩種情況下,相機會自動控制閃光燈拍攝出滿意的閃光照片。而閃光燈的表現取決于各種條件和設定。
閃光攝影中的主體與背景
典型的采用單燈照明的閃光攝影照片中,整個畫面由閃光燈的照射距離分為兩個基本區域。前景和被攝主體處于場景中被閃光燈照亮的部分,這部分通常處于焦點清晰的范圍內,當然也不總是如此。畫面中其他的部分都屬于背景,通常完全或主要由環境光線照明,而處于閃光燈照明的范圍之外。
區分前景和背景對于拍攝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閃光燈的照明范圍是有限的。小小的閃光燈不可能照亮整座埃菲爾鐵塔或者整個大峽谷,甚至無法照亮諸如舞廳之類面積較大的室內場景。之所以存在這樣的限制,是因為閃光燈的有效范圍遵循平方反比定律。
圖2所示這張大佛的照片,就顯示出機頂閃光燈的這一特點:能夠照亮近處的景物,但無法照得很遠。其結果就是一張讓人失望的照片,前景已經過曝,而背景曝光不足。
要點:在閃光攝影中,畫面中的前景通常能夠被閃光燈所照亮。
環境光測光與閃光測光
在相機看來,當使用閃光燈來拍照時,畫面中會有兩個光源同時存在。只要不是在全黑的環境中,就總是會有一定的環境光線,而環境光可能來自任何光源(例如反射的陽光或人造光源)。相機不可能直接控制這類光線。相機(當然還有作為攝影師的你)可以通過調整光圈值、快門速度或ISO值來控制照射到影像感應器或膠片上的環境光量。
在使用自動閃光的情況下,閃光燈的輸出功率完全由相機控制。相機將會指定閃光燈何時發出閃光以及閃光的強度,以達到閃光燈的最大輸出功率為上限。
要點:閃光攝影可以看作是一種雙重曝光,或者一個場景被分為兩個獨立的照明區域。對環境光測光的控制(測量照亮場景的環境光強度,以達到人眼觀察的效果)以及對閃光測光的控制(測量閃光燈的輸出)總是單獨分開處理的。
凝固動作
閃光攝影的雙重曝光效果的重要意義,就是能夠將動作凝固。閃光脈沖持續的時間非常短暫,通常在1/750秒到1/1000秒之間。如此短的閃光曝光時間意味著即使設置較長的快門時間,攝影師仍能有效地凝固動作。
這就是為什么與正常曝光的照片相比,使用閃光燈拍攝的照片看起來更加清晰銳利的原因。畫面中以閃光燈照明為主的部分,由于閃光脈沖持續的時間非常短暫,曝光時間也就很短。較短的曝光時間意味著不容易發生由于物體移動而造成的模糊。然而畫面中以環境光照明為主的部分,由于必須使用較長的曝光時間,因而難免會發生模糊,不如閃光燈照亮的部分那么清晰銳利。
普通閃光同步
最基本的自動閃光模式,特別是當處于低光照環境下,可以通過較高的快門速度減少由于相機位移帶來的影像模糊。閃光燈受相機閃光測光系統的控制,發出足夠照亮前景的閃光量。這種閃光模式的典型特征是背景一片漆黑,這也是大多數人對傻瓜相機拍攝閃光照片的第一印象。
當佳能EOS相機使用P(程序自動)模式或者“綠方框”全自動模式時,也會得到這樣的拍攝效果,無論使用內置彈出式閃光燈還是Speedlite外置閃光燈。
盡管高度自動化使普通閃光模式簡單易用,但有時也難免拍出難看的照片,特別是當環境光線不足時。這主要是因為閃光燈照亮了前景,而背景中的任何物體則淹沒于黑暗之中。
慢速快門同步
在暗光環境下拍攝閃光照片的另一種方法,是延長快門打開的時間,從而更多地展現出持續光源照明下的背景景物。
這種技術稱為慢速快門同步,慢速同步,或“拖長”快門,充分體現出閃光攝影的雙重曝光特性。有些相機系統,特別是尼康,有明確的慢速快門同步設置。EOS相機沒有單獨的慢速同步功能開關設定,但你可以通過使用Tv快門優先、Av光圈優先和M手動曝光模式來利用慢速快門同步。另外,在大多數佳能消費級相機上設置的夜景模式,也使用了該技術。其他拍攝模式下無法使用慢速快門同步。
使用慢速快門同步的典型場景,是在著名地標性建筑前拍攝夜景人像。如果與普通閃光同步一樣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那么拍攝效果將會是一個被閃光照亮的人物,身后是漆黑的背景(除非該建筑被現場光線照得非常亮,或設置很高的ISO感光度值,或者使用高速膠片)。而通過設定較長的曝光時間(慢速快門),拍攝出的結果將是一個人站在正確曝光的背景前。如圖4、5、6所示。
EOS閃光燈與場景模式
大多數消費級和中端EOS相機都提供預先編程設置好的場景模式供用戶選擇,這樣即使是初學者也可以更容易地拍攝出某種類型的照片。每一種場景模式都經過相機設計和工程人員的調試,以保證適用于所選定的拍攝場景。如圖7所示。
在場景模式下,大部分拍攝的控制權交給相機內的電腦和軟件程序,攝影師實際上只決定何時拍攝照片(即按下快門釋放按鈕的時機)、圖片的焦點以及使用變焦鏡頭時的焦距等。
盡管場景模式非常方便快捷,但對于初學者學習相機工作原理來說,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因為在這些自動模式下,大多數參數都不能隨意更改,而且各種參數設定之間的相互關聯也并不是很直觀。甚至可以說,場景自動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會帶來誤導。例如,單反相機上提供的微距場景自動模式,實際上并不能以任何方式改善鏡頭的特性,以使之拍攝出更好的近攝照片。
當使用下列模式時,機頂內置閃光燈會在環境光線不足時自動彈起并閃光,前提是熱靴上未安裝其他設備。另外在需要的時候,閃光燈會自動發出自動對焦輔助光。夜景人像模式是唯一允許使用慢速快門同步的場景模式,其他所有模式都使用普通閃光同步,與程序自動模式非常相似。
全自動(綠色方框), 人像, 微距, 夜景人像
當使用下述模式時,機頂內置閃光燈不會自動彈起,即使處于彈起狀態或開啟狀態,也不會發出閃光。另外閃光燈也不會發射自動對焦輔助光。
風景, 運動, 閃光燈關閉
CA(創意自動)模式
新近面市的許多針對消費級市場的數碼相機都提供了CA(創意自動)模式。這實質上相當于一種增強的全自動模式,并試圖解釋各種設置的調整帶來的效果,而不是簡單地讓用戶改變相應的設置。因此創意自動模式的工作過程更像是一種教學手段和工具。例如,調整鏡頭的光圈值被描述為“使背景更加模糊或者更為清晰”。如圖8所示。
該模式下的閃光燈控制僅限于自動閃光(當環境光照不足時閃光燈會自動彈起)、開啟(閃光燈總會發出閃光)或關閉(閃光燈不發出閃光)。在其他方面,CA模式與P模式的運作方式一致,并且不支持慢速快門同步。
EOS閃光燈與環境光測光模式
除了經過預先編程的場景模式,幾乎所有的EOS相機都提供4種基本模式,用于設定基于環境光線或其他光照條件下的快門速度或光圈值:P(程序自動曝光模式)、Tv(快門優先自動曝光模式)、Av(光圈優先自動曝光模式)以及M(手動曝光模式)。上述4種模式,再加上自動景深自動曝光模式和B門曝光模式,通常并稱為佳能“創意拍攝模式”(不要與“CA創意自動”模式混淆),因為這些模式賦予攝影師更多的控制權。如圖9所示。
這些不同的模式用于設定對現場光線的測量方式,同時也可以處理不同閃光模式的測光,特別是當環境光線不足時。盡管合乎各自的邏輯,但佳能EOS相機的各種測光模式仍然讓許多初學者感到困惑。另外這些模式也會讓使用其他相機系統的用戶感到困惑,特別是尼康系統,因為二者在許多操作方式上會不同。
下面這個表格匯總了全部4種基本曝光模式在使用內置閃光燈或安裝并開啟外置Speedlite閃光燈時的工作方式。本表格假定未開啟高速同步,還提及了相機的最高閃光同步速度值,即特定型號的相機在使用閃光燈時能夠保證正常閃光的最高同步速度。
P(程序自動)模式
顧名思義,程序自動(P)模式下,相機的測光系統會讀取視野中環境光的亮度信息,并根據機內電腦程序的設定計算出相應的光圈值和快門速度。現代傻瓜型相機通常采用這種工作方式。
當使用機頂內置閃光燈或Speedlite系列外置閃光燈時,P模式會根據現場光線的強度,在下述兩種模式中選擇其一。
● 如果環境光亮度比較強,那么P模式會假定攝影師希望使用填充閃光(見后文)為前景中的景物補光。相機會對環境光進行測光,并使用閃光燈,通常使用較低的輸出功率即輔助光,對前景中的景物進行填充閃光。
● 當環境光線不是很強時(低于約10EV),P模式假定攝影師希望對前景景物進行照明。相機會將快門速度設定為1/60秒至最高閃光同步速度之間的一個值,光圈值則由機內電腦程序進行設定。
在P模式下進行自動閃光攝影時,不能使用主撥盤進行程序偏移操作。
要點:在佳能EOS閃光攝影中,程序自動(P)模式的首要原則就是,盡量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以保證不使用三腳架進行手持拍攝時的成功率。即使這意味著背景曝光不足也在所不惜。
Tv(快門優先)模式
在該模式下,攝影師通過旋轉快門釋放按鈕旁的主撥盤設定快門速度,相機將會自動設定適當的光圈值使背景獲得正確的曝光。由于快門速度完全交由攝影師指定,因此佳能將該模式稱為“Tv”或“快門時間值”模式,而其他品牌通常稱之為“S模式”或“快門速度”模式。閃光輸出功率則由獨立的閃光測光系統自動計算出來。
如果取景器中顯示的鏡頭最大光圈值開始閃爍,則說明現場光線不足以保證背景獲得正確的曝光,此時需要降低快門速度以補償背景的曝光,否則相機將會試圖用閃光燈照亮前景,而背景則會偏暗。通常在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時,需要使用三腳架以避免由于相機抖動造成的影像模糊。
當開啟機頂內置閃光燈或使用外置Speedlite閃光燈時,相機允許攝影師選擇的快門速度最高值將不會超過相機的最高閃光同步(X-sync)速度,除非相機支持并開啟高速同步(FP閃光)模式。如果鏡頭的最小光圈值開始閃爍,則表示即使收縮光圈至鏡頭最小光圈值,快門時間仍然過長。這說明現場光線非常強并且會導致曝光過度。解決辦法主要有:在器材支持的前提下使用高速同步(FP閃光)模式;使用較低的ISO感光度設定,或較低速度的膠片;在鏡頭上使用中性灰濾光鏡(減光鏡)。另外,請關閉閃光燈,或者在需要的情況下使用反光板等附件,將環境光反射到被攝物體上。
要點:與P模式不同,在Tv模式下,EOS相機總是試圖保證讓背景獲得正確的曝光。在低光照條件下,Tv模式會開啟慢速快門同步。
Av(光圈優先)模式
該模式下,攝影師通過旋轉主撥盤選擇鏡頭光圈值。佳能稱之為“Av”模式或“光圈值”模式,而其他品牌通常稱之為“A”模式。設定光圈值后,相機會在30秒到最高閃光同步速度之間選擇相應的快門速度,以保證背景獲得正確的曝光。閃光輸出功率由閃光測光系統自動計算并設定。
有一點例外。許多EOS相機都有一項自定義功能,允許將快門速度值鎖定在最高閃光同步速度,使相機在Av模式下更像是以P模式工作。其他型號的相機也有自定義功能,可在1/60秒到最高閃光同步速度之間選擇快門速度,就像在P模式下一樣。
當開啟機頂內置閃光燈或使用外置Speedlite閃光燈時,相機的快門速度將不會高于其最高閃光同步速度,除非其支持并開啟了高速同步(FP閃光)模式。如果取景器中的快門速度顯示為30秒并開始閃爍,則說明背景的曝光不足,需要使用更大的光圈值,或使用更高的ISO感光度值或更高速度的膠片。如果取景器中的快門速度顯示為相機的最高閃光同步速度值并開始閃爍,則說明需要收縮光圈,或者開啟高速同步(FP閃光,需要機身和閃光燈支持該功能),或降低感光度值或使用較低速度的膠片。
要點:在Av模式下,EOS相機總是試圖讓(環境)背景獲得正確的曝光。這可能意味著曝光時間會比較長,需要使用三腳架來避免由于相機抖動造成的模糊,建議你使用三腳架。在低光照條件下,Av模式會開啟慢速快門同步。
M(手動曝光)模式
在手動曝光模式下,攝影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圖設定相應的光圈值和快門速度。因此從技術上來說,該模式并不屬于自動曝光模式,但自動測光系統會協助攝影師,在取景器中顯示參考曝光值。當然這只作為參考,相機不會超越攝影師的設置而將環境光的測光值作為曝光參數。
使用手動曝光模式并不會影響閃光系統對閃光燈輸出功率的控制。手動模式將背景環境光曝光量的控制權完全交給攝影師,因而要求具有一定的使用經驗才能有效使用。
要點:在M模式下,快門速度和光圈值決定了背景(環境光照明)的曝光程度。而閃光燈仍將自動照亮前景部分,因為閃光測光系統與環境光測光系統是分別獨立工作的。
另外,DEP和A-DEP模式不能與閃光燈協同工作,當開啟閃光燈時,其測光設定自動變成P模式。在B模式,或稱B門曝光模式,相機的工作方式等同于M模式。
填充閃光
當環境光亮度很大時,如白天的室外,閃光燈可以作為補充光源使用。閃光燈可以照亮陰影區域,降低強烈陽光下的光比,提亮沉悶的畫面。這就是常說的“填充閃光”、“填充光”、“平衡光”或“日光同步閃光”。
填充閃光通常會讓非專業人士感到驚訝和不解,他們想不到在陽光充足的室外環境或者光線明亮的室內,竟然也會用到閃光燈。在這類情況下,填充閃光的作用就好比便攜反光板,提供一定量的額外照明。逆光題材的照片經常用到填充閃光:僅使用曝光補償無法獲得正確的曝光,因為這會導致背景過曝。
另一個經典的范例是在充足的日光下拍攝長發或戴帽子的人物肖像。頭發和帽檐通常會在人的面部留下濃重的陰影,而一點點閃光則可以很好地打亮陰影部分。
與往常一樣,照射在膠片或感光器上的環境光強度是由鏡頭光圈值和快門速度控制的,而閃光輸出功率由閃光測光系統控制。通過調整閃光燈的輸出功率,可以調整被閃光照亮的主體部分與被環境光照亮的背景之間的光比。
事實上,有人一直堅持認為用閃光燈作為主光源和用環境光作為主光源完全是人為區分的,而在某種意義上所有的閃光攝影都屬于填充光攝影。只不過在第一種情況下,環境光線非常弱,相比閃光燈來說是微不足道的,而在第二種情況下則正好相反。盡管如此,對這兩種情況區別對待還是非常有用的,特別是當考慮以全自動或P模式進行工作,還是以Tv、Av或M模式進行工作的時候。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問世的自動填充閃光技術,是閃光燈使用領域的主要技術革新之一。過去幾十年來,攝影師們已經知道較低功率的閃光可以在白天的室外攝影中用于對陰影部分進行填充照明。但在自動閃光技術問世之前,攝影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技巧和經驗,才能準確地設定適當的填充閃光輸出功率。
填充閃光壓暗環境光
當使用填充閃光時,有一個不是非常顯而易見的例外需要引起注意。當環境光線較弱時,支持E-TTL的EOS相機會降低曝光量。
如果要測試某一部相機是否降低了曝光量,可以將其設定為Av模式,并對一個比較昏暗的場景測光。記住相機的自動測光值,接著開啟閃光燈,再次測光,你會發現此時的測光值大約比未開啟閃光燈的測光值低半擋到一擋。這個并未刻意宣傳的功能,可以使前景從背景之中“跳”出來,從而突出前景景物,但這一功能并不總是可取的。
要點:佳能EOS相機在Tv、Av和M模式下,始終默認為填充閃光模式。在P模式下,當環境光線充足時,EOS相機也會工作在填充閃光模式。EOS相機并未設定單獨的開關或按鈕用于切換至填充閃光模式。
閃光曝光補償(FEC)
相機的測光系統是按照中間調的曝光程度計算曝光量的,而有時可能需要提高或降低按中間調測出的閃光功率。例如,以白色為主的場景或者非常昏暗的場景,可能會欺騙自動測光感應器,使之發生偏差。手動對閃光燈的輸出功率進行調整的功能,稱為閃光曝光補償(FEC)。
從某種意義上說,FEC可以看作與慢速快門同步相反,因為FEC允許攝影師通過調整閃光燈照明輸出改變前景的曝光量,而不會對環境光(背景曝光)造成任何影響。FEC與通常的曝光補償也有區別。通常EOS相機上的曝光補償功能只對環境光(背景曝光)產生影響。其他攝影系統的曝光補償,例如尼康相機系統,會同時改變環境光和閃光燈的曝光量。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閃光燈的常規用途之一就是照亮陰影部分,降低強烈日光下逆光景物的光比。另一個功能是給人物的眼睛增加微妙的眼神光。對于此類情況,可能需要通過相機內置的閃光燈控制程序設定一至兩擋的負閃光補償,以避免閃光輸出功率過強導致人物面部過曝,失去細節,或形成濃重生硬的閃光陰影。相機默認的填充閃光輸出功率往往略顯過強,導致閃光的效果過于明亮、閃光的痕跡過重,以至于拍攝出的肖像呈現類似剪紙的生硬效果。
在某些較為復雜的場景中,憑借閃光系統自身測光可能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因此超越默認的閃光控制進行人為干預往往是必要的。有一些典型的場景可能給測光帶來麻煩,例如在婚禮攝影中,大房間里站著的身穿黑色燕尾服的男士,或者白色蛋糕旁站立的身穿白色衣裙的女士。
是否使用閃光補償以及如何進行補償,取決于所使用的相機和閃光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