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宣講團動員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宣講團的同志“準確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準確領會黨的十八大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方針政策、重大工作部署,努力做到了然于胸、運用自如”,要求“緊密結合實際,緊密結合干部群眾所思所想,認真進行宣講,努力做到深入淺出、入腦入心”。這一重要批示精神,對我們新聞單位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同樣重要。下面,就黨報如何做好學習宣傳十八大精神報道談幾點想法。
一、從三個方面下功夫,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
作為新聞工作者,要宣傳好十八大精神,首先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十八大精神,把十八大報告原原本本吃透,消化成全體采編人員的知識,做到了然于胸,并通過新聞語言表達,傳輸給讀者,做到運用自如,讓廣大讀者入腦入心。為此,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要求,原原本本地學,認認真真地學,切實做到把十八大精神學深、學透、學精。
一是要在讀原文上下功夫。十八大報告思想深邃、邏輯縝密、內涵豐富,只有全面而不是支離零碎地、深入而不是淺嘗輒止地、認真而不是敷衍塞責地用心研讀,才能學好。
二是要在兩個視角把握精神實質上下功夫。第一是實踐視角。任何偉大的理論都產生于偉大的實踐。從十六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出現了一系列的階段性特征。科學發展觀就是在這個發展進程中破解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中作出新的科學回答。第二,從理論視角來看。改革開放30多年,是中國共產黨人理論創新的30多年,是十六大以來不斷地隨著實踐創新而推進理論創新的10年。學習要圍繞十八大報告的主題,深刻理解和掌握,旗幟、道路、精神狀態、目標等重要思想,逐一展開,步步深入。
三是要在結合實際推動工作上下功夫。十八大精神的宣傳,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各地各部門的工作實際,緊密結合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把宣傳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統一起來,把理論的創新和宣傳形式的新穎一致起來,把我們要說的和群眾想聽的結合起來。
二、堅持“三貼近”原則,發揚“走轉改”精神
學習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宣傳報道要與“走轉改”活動結合起來,堅持“三貼近”原則,深入基層一線采訪。把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問題和老百姓關心的現實問題結合起來,把宏觀的、高端的問題與現實的、民生的問題結合起來,認真做好民生問題和社會熱點的輿論引導,使宣傳貫徹十八大的新聞報道真實、具體、感人。要深入淺出地宣傳好十八大精神,就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多聯系群眾身邊的事例,多采取靈活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多運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法,善于用事實說話、用典型說話、用數字說話。要打動人心,就要緊密結合干部群眾思想、工作和生活實際,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讀好黨的十八大精神,解答好干部群眾在學習貫徹過程中提出的熱點難點問題,而做到這些,就必須結合“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組織采編人員深入一線采訪,推出一批來自群眾、生動鮮活的報道。
深入基層采訪,要加強調查研究,注意社會輿情,了解思想動態,掌握群眾心理,有針對性地回答干部群眾在學習中提出的問題,解疑釋惑,增強說服力。群眾對當前的發展有什么看法,對未來有什么期望,只有深入調研,才能掌握準確的信息;只有結合群眾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做到深入淺出,入腦入心。?
三、深入淺出、嚴謹而生動地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
黨報要把握政策導向,倡導清新樸實的文風,嚴謹而生動地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深入解讀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方針政策、重大工作部署,增強輿論引導能力。要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報道、綜述、社論、評論和理論文章。解讀報告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用樸實的語言,準確的數據,講實實在在的道理,使干部群眾聽得進、記得牢、用得上。
不斷創新方式方法,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形式載體,探索方法手段,努力增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善于運用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方式,采取富有時代特色、體現實踐要求的方法,在拓展廣度、深度上下功夫。
反映各地各部門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情況,要生動鮮活,形象具體,獨具特色,多用群眾身邊的事例講群眾身邊的變化。嚴防套話、空話,嚴防標語、口號式,嚴防千人一面、萬人一腔,嚴防形式主義。要圍繞學習十八大精神,撰寫一批社論、評論、言論,“三論”要有理論的高度、認識的深度、實踐的普及度;開設一批專欄、專版、專題節目,“三專”要有凝聚力、向心力、親和力;推出一批綜述、專訪、通訊等有深度的報道,“報道”要可親、可信、可讀、可學。要多層次、多側面、多角度、多方位地深入闡述十八大精神,充分反映各地各部門貫徹的實際行動。
(作者單位:內蒙古日報社)
責任編輯: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