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報紙都離不開讀者的支持。一張報紙的讀者越多,這張報紙就會辦得越紅火,相反就會舉步維艱。地市級黨報也是如此。
近幾年,媒體競爭日趨激烈,地市級黨報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互聯網異軍突起使,電視快速發展已覆蓋城鄉。它們憑借現代傳播技術的優勢,使信息同步傳播,且利用動感圖像,吸引人們的眼球,拉走了相當一部分紙質媒體的讀者。在這個信息時代,讀者被五花八門的信息包圍著,面對不斷變化的大千世界,讀者要想了解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就需要將主流媒體特別是黨報作為首選。因為黨報具有報道重大新聞的優勢,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
主流新聞是報道重大題材、反映重大主題、體現主旋律的新聞,它包括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新聞,是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新聞,是關于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新聞,也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
作為地市級黨報,做透、做精、做活主流新聞,既可以使報紙彰顯特色、凸現黨報的權威性和指導性,又能夠彌補紙質媒體在時效性上難以與廣播電視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傳播技術搶新聞的短腿。
地市級黨報不但具有黨報所具有的一切有利因素,同時它還具有自身所處地域“本土化”的特性。所謂“本土化”,就是要把新聞做得更有貼近性和親和力,使得新聞具有地域范圍的區域性、產生與傳播時空上的接近性、閱讀習慣及本土文化的相容性、本土作者的參與性等,能把新聞做透、做精、做活。
在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地市級黨報的地方性決定了地市級黨報發展的局限性。面對這種形勢,地市級黨報要想按照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構建和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傳播能力”,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特色,這樣才能在今后的生存和發展中奠定牢固的根基。
地方特色是地市級黨報的一大優勢,所以要盡力發揮這一優勢,使報紙的地方氣息更濃厚,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聯系更緊密,廣大民眾腦里想的、心里急的,在地市級黨報上都可以尋找到蹤跡;市民有問題解決不了、對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需要述說時,能想到去找地市級黨報。這樣地市級黨報就可以進一步貼近讀者,贏得讀者,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地市級黨報要想發揮地方特色,就必須從讀者的需要出發,以個性化、特色化為導向目標,努力推出能使本地讀者關注或參與的,并能夠引起外地讀者欣賞或為他們提供可用信息的欄目,將其逐步培植為極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欄目,使地市級黨報真正具有自身的、其它報紙不可相比的獨特性。
地市級黨報要想有人看,被人關注,一定要徹底改變程式化、高高在上、遠離讀者的文風,多一些人性味和親和力,多到基層采寫典型人物或事件,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首先,要大力推進改革創新,把鏡頭更多地對準基層,把版面更多地留給群眾,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把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的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把正面宣傳為主與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統一起來,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聯系黨和人民的紐帶作用。其次,新聞工作者要增強使命感、光榮感和社會責任感,虛心向群眾學習,樹立和維護新時期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第三,新聞工作者要進一步改進文風,多反映貼近群眾情感的新聞,多運用群眾生動活潑的語言,多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做到真實可信、樸素自然、生動鮮活、言簡意賅,進一步增強新聞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走轉改”活動開展以來,大批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蹲點調研、采訪寫作,在了解基層實際、反映群眾意愿、樹立良好形象、推動具體工作上取得了積極進展,采寫了大量來自基層一線的鮮活報道,給新聞媒體帶來清新之風,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普遍好評。
強化地市級黨報的權威性、指導性、服務性,更好地發揮地市級黨報的地方特色,是地市級黨報不斷著力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而且隨著報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地市級黨報的優勢特色將進一步彰顯,地市級黨報的事業也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單位:呼和浩特日報社)
責任編輯: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