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抱怨
姜磊長得高大帥氣,且家境又好。簡婷選擇了姜磊,并與其攜手走進了婚姻殿堂。簡婷本以為找到了一生的依靠,但與姜磊走進圍城后她卻發現,現實生活與自己的想象差得甚遠,姜磊根本就不是一個值得她依靠終生的男人,充其量就是個不想長大的孩子。
姜磊在一家電腦公司做技術員,做了兩年,一直是一個普通的技術員。得不到升遷,這不能怪老板,實在是他表現太差了。姜磊生性散漫,表現在工作上,就是遲到早退、消極應付。為此,他常挨老板的罵。挨了罵,姜磊也不思悔改,依然故我。到后來,老板罵也懶得罵他了,只求他將本職工作做好。但令老板失望的是,他連本職工作都做不好,高興了就干點兒,不高興就拖。他嫌老板不給他漲工資,還總給他派苦差事;還嫌頂著大太陽去配載點給客戶發貨太累,于是就采取拖延戰術,出去發貨大半天不回來,在外邊玩。老板打電話催他回來,他說事沒辦完,氣得老板直跺腳。幾次誤事之后,老板沒了耐心,一氣之下將姜磊給炒了。
被炒回家,眼高手低的姜磊說是不想再當打工仔,想自己做老板自我創業。幾經考察,他決定做玩具批發生意。對于他的選擇,家人一致反對。他從沒做過生意,沒有任何經驗,如果盲目涉足,肯定會賠錢。但姜磊一意孤行。沒辦法,家人只好拿出錢給他做啟動資金。
幾經籌劃,生意開張后,由于缺乏客戶資源,生意清淡。大家建議他出去多跑跑,拉些客戶。但姜磊嫌出去跑業務太累,于是,他就坐在店里邊玩游戲邊等客上門。批發生意靠的是熟客戶的支撐,姜磊疏于跑業務,銷售局面自然就難以打開。開張半年,光房租費姜磊就賠進去了3萬元,賣出去的貨價值不到1000元,所賺的錢更是可以忽略不計。經營一年,房租加上貨款賠進去6萬元。實在撐不下去了,姜磊只得關門。
經營的失敗讓姜磊一蹶不振。之后的大半年時間,他一直在網上找工作,但都是高不成低不就。工資低、待遇差,他不愿屈就;工資高、待遇高,他的學歷又不夠。應聘幾家公司均告失敗后,心灰意冷的他干脆將自己關在家里整天與電腦為伴,除了玩游戲,就是聊天、看網絡小說,家里的事情,他不管不問。簡婷既要上班,還要做家務帶孩子。讓他幫把手,他找各種理由推托。他失業在家,家里所有的花銷只靠簡婷一個人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維持。家里的錢不夠用了,簡婷向他抱怨,他就向老媽伸手。老媽心疼兒子,只得將自己微薄的退休金拿出一些支援兒子。
更可氣的是,姜磊還結交了一些不務正業的朋友,幾個人常常約在一起去網吧打游戲、去KTV瀟灑。姜磊與朋友出去一次就花幾百元。簡婷說他幾句,他就跟簡婷吵。簡婷說多了,他就跟她動手。氣得簡婷幾次跑回了娘家。跟這樣一個沒有家庭責任感的長不大的男人一起生活,簡婷說她看不到一點兒希望。
老媽的煩惱
姜磊的母親楊阿姨說姜磊一直是她的一塊心病。楊阿姨生了姜磊姐弟兩個,姜磊是她唯一的兒子。從姜磊小時候,她就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好好學習,將來考上一所好大學,有一個好前程。所以,在對兒子的管教上,楊阿姨可謂是操碎了心。小時候,怕姜磊與小朋友一起玩發生意外,楊阿姨不讓兒子出去玩,只讓兒子在家里玩。姜磊偶爾出去玩,楊阿姨就會讓他姐姐跟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一次班里組織春游活動,老師要求全班學生都參加。姜磊回家后,就開始為出游做準備。楊阿姨聽說兒子要去郊區很遠的鄉村,便有點兒擔心。她怕一幫孩子騎車出行發生車禍等意外,又怕兒子渴著餓著累著。聽說還要在鄉村旅館住一晚上,她更是擔憂了。她知道,自家的孩子睡覺不老實,喜歡蹬被子,她怕兒子晚上蓋不好被子感冒,怕鄉村醫療條件不行,感冒了沒地方治,耽誤了治療時機發生意外……如此這般,楊阿姨越想越怕,最后,她堅決不讓姜磊隨班級出游。為此,姜磊很是失望,覺得自己就是一只被媽媽囚禁起來的小鳥。
姜磊高中畢業考大學的時候,原本他想考一所外地大學,這樣可以擺脫媽媽對他的控制,過上獨立而自由的生活。但沒想到,媽媽怕他考了外地大學從此遠離她,硬是讓他考本地大學。拗不過媽媽的固執,他只好選擇了本地一所師范學院。但做教師并不是他的理想,因為沒有興趣,大學四年,他都是混過來的。
大學畢業,姜磊不想從事教師職業,就應聘到一家保險公司做辦公室內勤工作。但剛做了半個月,姜磊就不辭而別了。問其原因,他說是在辦公室給人打掃衛生、端茶倒水,伺候人的活太丟份兒,不干。無奈,父母只得托關系給他另找工作。但每份工作做不了幾天,姜磊就做不下去了。后來,姐姐將姜磊介紹到她朋友的電腦公司做技術員。因為是熟人關系,老板對姜磊關照有加,對于姜磊的一些小毛病,他也是一笑而過,并不認真跟他計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姜磊的許多不太靠譜的行為,最終還是讓他忍無可忍。于是,他只得讓姜磊走人。
從電腦公司出來,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姜磊變得越來越自閉了,整天將自己關在家里,不與外界接觸。看著自己年近三十已經成家當爸爸的兒子整天待在家里,楊阿姨焦慮之余有些絕望。她在這個兒子身上花了那么多心思,可他怎么就這么不爭氣呢?都是做爹的人了,還像個沒長大的孩子,沒有一點兒責任感,不管孩子、不管老婆,也不管父母,一心只知道玩。人家說養兒防老,楊阿姨說她這輩子已經不指望這個兒子養老了。她擔心的是有一天她和老伴不在了,她不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將怎樣活?
心理師點評:
80后中,有許多“被成長”的年輕人。在他們“被成長”的過程中,充當他們“喂養人”的,首先是他們的父母。特別是獨生子女,父母把對下一代的愛濃縮到一個孩子身上,真是喝涼水都怕塞了牙。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獨子都是“喂”大的。由于父母長期溺愛,事事包辦代替,許多人都像姜磊一樣,成了長不大的孩子。成人后,難以擔負起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責任。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一生的發展就是自我與環境不斷相互作用并不斷自我整合的過程。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要面對特有的“心理社會危機”(個人沖動與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沖突)。解決這種危機或矛盾沖突,就是本階段的主要任務。如果一個階段的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就能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如果解決得不好,發展就會失去平衡,應對以后的危機就會出現困難,個人的發展將會遇到阻力。
從姜磊的成長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父母對姜磊的過度保護以及對他的選擇的過度干預,導致他與社會脫節,造成自立能力的缺乏。特別是到了青春期,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姜磊有了強烈的自我發展意愿,希望從父母的羽翼下解脫,希望自己選擇職業和人生道路。但這些卻與父母的管教發生了沖突。如果這時候他的父母懂得放手,給姜磊自我選擇的機會,并引導他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就能使他在解決這些矛盾和沖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對自己、對現實、對人生目標的客觀認識,就能培養他的能力和責任感。但可惜的是,他父母的高壓加保護的教育舉措,剝奪了他自我選擇和自我鍛煉的機會,導致姜磊自我認同的混亂,導致姜磊目前的狀態: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沒有積極的自我評價和人生態度,得過且過,缺乏判斷能力和責任感,行為輕率而不計后果。從一定意義上說,姜磊的拒絕長大,與他父母的教育方法有著直接關系。
青春期沒有解決好自我認同的問題,成年后當然就很難負起這個年齡段該負的責任。建議姜磊在尋求心理醫生幫助的同時,先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人生需要計劃,職場需要規劃。給自己一個清晰、科學和客觀的職業定位,評估一下自己的職業氣質、職業興趣、職業傾向、職業能力和職業潛力等,然后,以此為目標,再去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從而實現預期的目標。
二、克服自閉,走出家門,邊工作邊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為將來的創業做準備。人脈如同血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門票。成大事者的特點之一,就是善于靠借力、借熱去營造成功的局勢,從而把一件件難以辦成的事辦成,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
三、增強家庭責任感,努力學著長大。年近而立,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應學著擔起應負的責任。父母已經老去,年幼的孩子需要哺育。作為男人,消極地應對生活實在不應該。為親人撐起一片天,才是一個男人應有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