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作家、詩人,中國新女性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孔雀的叫喊》《K》《饑餓的女兒》《好兒女花》等。2011年11月,虹影帶著新作《小小姑娘》來到北大未名講壇。中年的她,一身黑色的裙裝素淡無華,一雙大眼睛依然清澈靈動,語調輕柔地講述起了貧民窟女孩兒如何成為著名作家的故事。
貧民窟里的私生女
1962年,虹影出生在重慶長江邊上的一個貧民窟。她出生時,已經有5個哥哥姐姐,偏又趕上三年困難時期,家里十分貧困。她跟別的孩子更不一樣的是,她是個私生女,是母親和別的男人生的孩子。虹影在半自傳體小說《好兒女花》中寫道:“災荒年父親走船沒有消息,母親與一個幫助全家人渡過難關的青年相愛了,有了我。”她有這樣一段自述:“我6歲時,連狗都嫌,黃皮寡臉,頭發稀得打不起一個辮子,頭腦遲鈍得連過路收破爛的老頭兒都驚奇。”
在虹影的記憶中,家庭冷漠,兄弟姐妹疏離,養父沉默,甚至連母親都很少對她笑,她一度認為母親也不愛她。后來她才知道,母親不是不愛她,而是生活的擔子太沉重,壓得母親喘不過氣;還有就是母親實在不敢重視、寵愛這個私生女。在老輩鄉親心中,母親是個道德敗壞的女人。
私生女的特殊身份,讓虹影在很小的時候就飽嘗了人間冷暖,就連上學也是一個很難挨的過程。從小學到中學,一直沒人跟她說話,這是一種精神折磨。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心理承受能力肯定是有限的。但是,虹影卻將這一切默默地壓在心底,從不向父母提及。她怕母親再次把她送人。在這之前,母親為讓她免受欺負,曾把她送人。如果不是母親又把她接回來,她就變成了一位農村婦女。因此,對她而言,只要不離開這個家,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
虹影的內心世界無比凄涼。18歲那年,她與生父見了一面,那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見面。她不能接受這個父親,因為無論生父還是養父,都沒有給她一個完整的父親形象。就是在這一年,虹影沖動地愛上了她的歷史老師。因為只有他,不像其他老師、同學、鄰居那樣冷漠。她覺得這個人就像父親。結果,這段感情也是悲涼的,歷史老師在辦公室自殺了。這給虹影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于是,18歲的她以為離開是唯一出路。她開始流浪于各個城市之間,混跡于文學圈子。1997年,她的第一部自傳體小說《饑餓的女兒》讓她聲名鵲起。
她的第一次婚姻也不如盡人意。她與趙毅衡的相識與結婚,全寫在了《好兒女花》里。生活給她開了一個玩笑,一錯再錯,但這段婚姻還是勉強維持了11年。為什么呢?因為她需要一個像父親一樣的人,需要一個家,但這也注定讓她受傷更深。后來,很多女人闖入他們的生活,讓這段婚姻增添了更多的悲劇色彩。前夫的那些女人中,有一個是虹影的姐姐。為此, 虹影心中無比凄涼。母親也曾對姐妹間的這層關系傷心難過:“兩姐妹跟一個男人,可苦了我的女兒。”
虹影的心冷透了,再也不肯相信男人。她拒絕婚姻,一度精神崩潰,甚至求助于心理醫生。
跟這個世界和解了
有一年,母親問她:“你是不是還恨我?”虹影脫口而出:“我恨這個世界!”母親說:“我不希望看到你這個樣子,你該學會愛,有愛你就會快樂起來。”但那時的虹影并未理解母親的話。
特殊的身世和遭際,讓虹影認為自己的生活目的就如同博爾赫斯所談到的一樣:“我總是感覺到自己的命運首先就是文學。”
2009年,虹影出版了自傳體小說《好兒女花》,內容是關于母親的故事和長年堆積在她心里的黑暗與愛。寫這部小說時,她常常淚流滿面。當時的她已經懷孕。為了孩子,她常常停下寫作。因為《好兒女花》大膽地披露了她和小姐姐“二女侍一夫”的情節,虹影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有人指責虹影是在自曝隱私,但《星期日泰晤士報》卻稱:“中國生活的現實從來沒被如此強烈地展現過。”在虹影眼里,一個作家的價值就在于追憶和描述那些正在消亡以及已消亡的歷史。把這些命運的殘酷寫出來,對她來說,也是一種解脫;寫完,她放下了、釋懷了,她不再恨這個世界,跟這個世界和解了。虹影說:“寫作拯救了我。”
孩子的出生,讓虹影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快樂。朋友說:“以前虹影的笑,就像玻璃破碎的聲音;女兒西比爾出生后,她的笑終于不再有悲傷,就像花朵開放。” 虹影自己也說:“沒有比當母親更好的了,因為有一個人完全屬于你,老天第一次把一個好的運氣降臨到我身上。做母親前,我像一片鵝毛,飄來蕩去;做母親后,站在大地上,我神定氣足。寫作時也多方位了。寫作讓我不停止地熱愛生命,尤其是對給了我生命的人充滿感激。”
母親的身份,使虹影多了一種感知世界的神經。2011年,虹影出版了寫給女兒的散文集《小小姑娘》。此書雖然仍取材于她過去的生活,故事全發生在重慶長江南岸的貧民窟,但不同的是,虹影選取了很多溫暖的東西來寫,即使是寫到殘酷絕望的地方,也透露出光亮來。
“我知道你從那遙遠的地方來到我的世界,路途一定很辛苦。每每聽到你夢中哭叫,我感覺自己有罪,仿佛我把我過去那些痛苦的記憶遺傳給了你。孩子,原諒我。”這是虹影心里最真實的聲音。有天晚上,當看見女兒在夢中哭的樣子就跟她自己一樣,她心里不是一般的難受,于是守著女兒一夜未睡。第二天,孩子說:“媽媽,我一晚上都沒睡覺。媽媽,你一晚上沒讓我睡覺!”其實,對曾經風雨的虹影而言,苦難并沒有遠走,可能只是減弱了。
“你就是我的小小姑娘……”虹影深情的筆觸打動了很多媽媽。很多人在微博上給她留言,說看了幾頁就看哭了。
愛若停止,生命就無意義
經歷了刻骨的人生愛恨后,虹影終于釋然。她的生命里,也多了一種從容。
虹影說自己一直在找尋真愛,盡管經歷了情變,但愛本身并沒發生什么變化。對愛,虹影依然堅信。
一個命運跌宕的女子,在走過很多人生風雨后,心里不帶一絲的恨。
對于生父,她沒有具體的印象,雖然只見過一面,但她不怨恨是他讓自己多了很多人生的波折。雖然她認為自己私生女的身份是所有罪過的根源,但這似乎是母親的錯。她也不怪母親,因為母親的悲劇命運是歷史的、社會的。當自己做了母親后,她更加理解了母親所承受過的種種苦難。
對養父,虹影是心存感激的。雖然養父始終都是沉默的,但在她心里,卻始終能感覺到他的溫情。養父可以悄悄地把自己悶死,甚至像其他人家那樣把養子虐待致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曾帶給她情感傷害的前夫,虹影也不恨。她說:“沒有趙毅衡,就沒有今天的我;沒有這段婚姻的失敗,也不會有我今天的幸福,還有心愛的女兒。”所以對他,虹影也一直是懷著感恩的心情。
現在,她對誰都不恨,包括那些曾給家里帶來過傷害的鄰居,以及整過母親的人。她說:“基督就是讓人懺悔,人不能總是在看別人的錯,而沒有看到自己的錯。”生活經歷使她更懂得寬容和原諒。她說:“愛是無止境的。愛若停止,生命就無意義。生命可以停止,愛卻不能。”